全面瞭解“關節炎”老年病

世界上有一種病症非常可怕,它與心腦血管疾病、癌症並列成為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三大殺手,也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21世紀的“頭號致殘疾病”。這種病就是關節炎

!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老年人行動不便的頭號原因。據醫學統計,我國關節炎患者約有1.2億人,幾乎每10人中就有一個,年紀越大發病率越高。50歲以上人群中,50%患有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中,90%女性和80%男性患有關節炎。

首先,瞭解清楚 “關節炎”是什麼?

關節炎,通俗地說,就是關節用了幾十年後,軟骨的表面被破壞並逐漸消失,嚴重時軟骨下的骨頭直接相互摩擦(下圖右邊)。這種摩擦會導致關節疼痛、腫脹甚至喪失運動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節還可能會變形,甚至關節的邊緣還會長出骨刺。如果骨頭或軟骨的碎片跑到關節腔裡,會導致更多的疼痛和損傷。這跟爸媽老了頭髮會變白、皮膚會生出皺紋是一樣的道理,都是不可逆的。關節問題,不僅會嚴重影響爸媽們的正常活動,甚至會引發急性炎症、糖尿病、心血管等併發症,絕對不能聽之任之。

關節炎可能發生在身體不同的關節部位,常見於膝蓋、腰椎、頸椎、手指等,會伴隨疼痛、壓痛、僵硬、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狀況,極大影響爸媽的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

關節炎如此磨人,引發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幫助爸媽對付它?

就像機器用久了會有很多自身的毛病,人身上的“零件”用久了也會出現很多小問題。骨關節炎就是個多因素疾病,除遺傳因素外,生活中一些我們可以自我調控的不良因素也會嚴重影響關節健康。總結起來,誘發關節炎的因素和養護方式主要有以下4個:

1

體重超標,關節負荷運轉

研究證明,肥胖者的關節炎發病率是正常體重者的4-5倍。因為肥胖帶來的過多負荷,會導致關節受力不均,加速軟骨邊緣摩擦。長此以往的超負荷運轉,會使得原本光滑的關節軟骨出現裂隙、凹陷,讓爸媽的關節“鴨梨山大”。

養護建議:提醒爸媽保持合適的體重,防止身體過於肥胖、加重下肢關節的負擔;一旦體重超標,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飲食,減輕重量。

2

過度使用,關節勞損受傷

關節是人體骨骼的連接“軸承”,有一定的“使用年限”。爸媽操勞大半輩子,長年奔波於工作和生活,往往關節用得太狠,導致機械磨損,破壞軟骨;步入中老年,又因過於頻繁地爬山、爬樓等,對關節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養護建議:提醒爸媽在生活中儘量少上下樓梯、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避免過度負荷讓關節承受不恰當的壓力,以減少關節的反覆損傷。同時,搭配科學合理的運動,選擇對關節傷害較小的方式,如游泳、散步、打太極、騎單車等,對僵硬的關節十分有好處。

3

受涼刺激,關節僵硬疼痛

每逢天氣降溫或遇上陰雨天氣,身患關節炎的爸媽就好像身體自帶“天氣預報”一樣,關節總會劇烈疼痛。這主要是因為寒冷會導致肌肉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大大加重爸媽的關節疼痛。

養護建議:儘量避免讓爸媽長期居住在潮溼、寒冷的環境裡,同時提醒他們要多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四季兼用的保暖護具,防止關節受涼和受刺激。

4

年齡增長,關節磨損退化

隨著爸媽年齡增長,他們體內的氨糖開始流失減少而且不再生成,到70歲時體內氨糖基本耗盡,體內缺乏氨糖,會直接影響軟骨細胞代謝,關節軟骨彈性下降,膠原纖維斷裂,進而導致關節軟骨不斷退化和磨損,引發關節退行性病變。

養護建議:日常生活中,及時給爸媽補充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多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黑木耳、魚蝦等,有利於強健骨骼。除此之外,關節炎病症痛在關節,根在軟骨,源在氨糖,重點要給爸媽補充足量的氨糖軟骨營養素

氨糖是形成關節軟骨與關節間潤滑物質的重要來源,有助於促進關節細胞的再生和修復,潤滑關節軟骨,保護關節免受擠壓和摩擦,讓爸媽的骨骼關節更加靈活自如。但是氨糖這種營養物質較難在日常的飲食中獲取,可以選擇一些營養補充劑進行補充。

年邁的父母操勞了大半輩子,來不及好好歇息,就患上了關節炎。作為子女,是時候去關愛父母的關節健康,就像他們小時候關愛我們一樣,讓他們的老年生活不受關節問題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