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制约了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肚子,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笼统的讲中国农村人口9亿多,而随着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在城市发展,真正成事农业生产的有7.9亿左右。然而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宠大的数字,按我国人口13.9亿计算,农业人中占比仍然大大超过50%。

一、搞普通农业不赚钱,搞特种农业困难多

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一年可以种植两季,除去种子、肥料、农药等耕种直接成本,每亩地利润不超过1000元。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只有在外打工半个月的收入。

在农村生活的农户的生产方式大多都比较传统,种几亩地,养几头猪,喂几只鸡禽,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低。

另外要想规模化农业,资金也是受限因素,要从银行拿到农业贷款困难也很大,虽然国家在政策上有不少扶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仍然不小。

三、人均耕种面积小,农产品价格波动大保障低风险高

我国农业人口多占比高,人均耕地面积相比农业发达国家有不小差距,凭着自家的这一些土地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困难,要想规模化种植发展就需要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土地,这不但使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也使得被土地流转后农户要将生活的出路转向其他行业。

除主要粮食作物外,很多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很大,就生猪为例,2018年一年的价格波动就相差一倍多,这就使得养殖风险提高不少,养殖户戏称养猪赚不赚钱要靠命,使得有资源有资金的精英在不愿意投入资源在农业这种利润低、风险高的行业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