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弥补三元母猪的缺陷?

lucky小默


弥补三元母猪的缺陷的措施,可以借鉴一下搞遗传育种方面的文献,实话实讲,目前国内刚开始用三元母猪补栏,没有哪一个“砖家、院士”在认真研究弥补三元母猪缺陷,即使非洲猪瘟来之前也是,总之,看完文章听完讲课,还是要自己去摸索,没有人能给你负责生产实践的,只有自己!

三元母猪肯定是有缺陷,但是目前国内行情来看,选择三元母猪做后备母猪、或者用三元母猪反交留种后代,是可取的!具体理由如下:1.国内纯粹后备种猪数量有限,即使能买到也是质量不是太好的,有些还不如三元母猪;2.种猪价格飙升,种猪成本实在难以支付,比如有些30公斤的后备母猪已经买到了5000元一头、公猪卖到了一万;3.非瘟防控没有确定可行性方法的前提下,可以用三元母猪试养,逐渐扩大母猪规模,进而“从无到有、从有到优”;4.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缺陷带来的损失,在仔猪目前巨大的利润面前,几乎微乎其微,有猪就有青山,哪管还是“内三元、外三元”!弥补三元母猪缺陷的措施如下:

一、尽量选择具有更多优秀生产性能的外三元母猪

根据多年的养猪实践,优秀的母猪产下来的仔,其子女们也会遗传一定的优秀基因。因此,在挑选外三元种母猪之时,一定要选择高产母猪产下来的仔猪,且要挑选面目清秀,背宽体阔,四肢健壮,有效乳头数量6对以上,即有12个乳头以上的,外阴没有畸形,阴户大小适中,行为安静,性格温顺的。

具有发情不明显、配种成功率低、返情严重、母性较差、产仔数少(一窝8头左右)、泌乳量少、后代品质不一等缺点的二元母猪,其后代最好不要选择留种。因为外三元种猪含有一半左右的杜洛克血统,生长速度较快,也是比较容易肥胖,更加会遗传一些不好的隐性基因。

二、科学饲喂后备母猪

1.加强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肌肉和骨胳发育,防止过肥。6月龄前自由采食,6-7月龄适当限饲,控制在1.8-2.2KG/头/天。

2.要在基本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逐步以青粗饲料为主饲喂,锻炼胃肠耐粗饲能力,增大胃肠容积,一般日粮中精料与青饲料比例1∶3为宜。

3.按月称重,根据体重发育情况分析改进培育措施。

4.做好驱虫和防疫注射工作。

5.6~8月龄再进行一次选择,把不符合种用母猪标准的后备母猪及早转入育肥群,合格的后备母猪配种后转入基础母猪群。

三、诱情工作、初情期的管理、初配日龄的把握

1..初配体重、体型、年龄

长大二元母猪配种体重为130Kg时会提高第一窝产仔数,同时也会增加以后各胎次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

假如必要的隔离适应已经完成,并且后备母猪的背膘厚和体重生长良好,初配日龄应为230天。

2.初情期的诱导

环境对初情有显著影响,所以初期期是可变的,而诱发初情是后备母猪管理的重要措施,使其在165日龄时初情。160日龄时开始,每天放公猪诱情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20分钟。

性成熟通常取决于于后备母猪的发情次数。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是鉴别性成熟的关键。


养猪人V动医尹老师


一、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三元母猪的缺陷,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备培育阶段的营养和初情期不明确。由于三元猪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后备母猪容易出现肥胖,发情不明显,配种成功率低,返情会比较高。

  2、繁殖能力差。繁殖母猪的母性较差,胚胎着床率较低,容易出现流产;骨盆发育不好,产程更长,死产较多;母猪泌乳力低,奶水不足,哺乳习性差(往往拒绝哺乳);

 3、抗病能力差、淘汰率高。三元母猪遗传方向重点是快速生长,因此其抗病力相对较低,且骨骼发育较差,容易出现肢蹄病。因此母猪的淘汰率高,使用年限更短。

 

二、因此弥补三元母猪的缺陷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改善三元母猪发情不明显的问题,对不发情母猪执行促发情措施

正常情况下,待配三元母猪的初配条件为:日龄在7.5-8.5个月、体重在135-150kg、背膘厚(P2值)在14-16mm)针对三元母猪留种,-方面,养殖户要多选留些三元母猪备用;另一方面,需要对不发情母猪执行促发情措施。如8月龄还未出现初情期的情况,建议采取运动(每周2-3次,每次1小时以内)、合群、调栏、公猪诱情、人工刺激和激素法等措施。如果处理后一个情期还没有发情反应的,则尽快当肥猪销售。

 

2、改善母猪的母性,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1)针对三元母猪怀孕后母猪容易应激,胚胎着床率低,容易出现流产的问题,建议增加日粮纤维水平,增加并延长饱感的时间,减少怀孕母猪限饲导致的饥饿应激,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饲喂方式方面,在维持合理体况的前提下,尽量自由采食(降低泌乳母猪特别是妊娠前期日粮的营养水平),或采用多次饲喂(每天2次以上),以降低母猪饥饿应激。

  (2)针对三元母猪产程偏长,死产率较高的问题。首先应该通过可能的营养手段提高初生仔猪的均匀度,特别是杜绝、减少超大胎儿的数量和比例。

(3)针对三元母猪泌乳力低,奶水不足的问题。其可能的营养调节策略包括:a.增加怀孕母猪纤维的供给;b.提高妊娠后期及哺乳期日粮氨基酸水平;c.添加大豆异黄酮或全脂膨化大豆;d. 添加小肽蛋白;e. 添加脂肪。

 

 3、提高母猪的抗病力,延长母猪的使用寿命

三元母猪遗传特性是生长速度快,但抗病力比较弱。因此在营养调控方面,应注意提高母猪的免疫机能,增强母猪的抗病力,不仅有利于胎儿的发育,而且有利于延长母猪的使用寿命,降低淘汰率。

(1). 选择清洁的原料并预防性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处理剂,避免霉菌毒素对繁殖性能的不利影响及由此造成的免疫抑制;

(2).增加日粮纤维水平,促进肠胃蠕动,减少内毒素的积累,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增加粘液素的分泌,提高肠道免疫机能;

(3).日粮添加免疫调节剂如酵母多糖或纯化的β-1,3-1,6-葡聚糖,可以有效的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在病原感染的情况下,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如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并通过特异的信号途径,调节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增加抗病能力。

(4).适当增加钙磷、微量元素(如有机锌)和维生素(特别是Hy-D、生物素)的水平,确保母猪骨骼发育良好,保持肢蹄健康。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小英子家有二宝


注射催产素,用量是每百公斤体重2毫升,肌注。一般注后20~30分钟,即可产出仔猪。特殊情况下可配合强心剂使用。 2.仔猪仍然产不出时,可用手掏出仔猪。掏猪时,先剪磨指甲,用肥皂、来苏儿水洗净手, 并用75%酒精消毒手臂和涂上滑润剂凡士林,将母猪阴门用0.1%高锰酸钾水消毒,然后五指紧缩呈锥形,于母猪努责间歇时插入产道,伸入时手心向上,摸到仔猪后,拇指和中指抓住仔猪牙齿,随母猪努责慢慢将仔猪拉出。掏出一头仔猪后,如转为正常分娩,就不再继续掏仔,否则应继续掏。 3.与它吃过鸡骨头,无关。 母猪所怀胎儿死亡原因及其对策 一.遗传因素 如公母猪有染色体畸变、或父母本双方或一方有遗传缺陷,或公母猪间有高度近亲关系。办法:防止近亲繁殖;淘汰有遗传缺陷的母猪;掉换与配公猪。 二、营养因素: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是导致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科学合理地供给母猪日粮,可使其保持良好的体况。妊娠期缺乏维生素A,D,E,C,B2,叶酸,胎儿可能生下后发生死亡;缺乏钙、磷、铁、锌、铜、锰、硒、铬、碘等,特别是缺乏铁时,猪产死胎增多;妊娠前期喂能量过多,子宫周围脂肪沉积过多,导致子宫壁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胎儿死亡。如供给过量的或不足量的蛋白质或过低过高的能量供应,可影响母猪的体况。当母猪每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少于9毫克时,便会生出较多的死子;母猪过肥、过瘦可导致胎儿排出缓慢,造成胎盘中氧的供应中断,引起胎儿窒息死亡和不可逆的脑损伤。 特别是前期高能量水平可引起血浆孕酮水平下降,进而对胚胎产生损害。发霉、腐烂、变质饲料中的有毒物质都可引起胎儿死亡;有些牧草如红三叶、白三叶等可引起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最终造成胎儿死亡。 预防办法: 科学饲养,维持母猪的种用体况,使母猪保持八成膘。同时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胎儿的营养需要。不喂发霉变质、有毒及有刺激性的饲料。喂给母猪青绿多汁饲料或麸皮等轻泻性饲料,防止母猪便秘。对围产期母猪,应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E和钙制剂,产前注射500毫克葡聚糖铁、右旋糖苷铁或在日粮中补加100mg/kg的硫酸铁或每公斤料中添加440mg硫酸亚铁,可使胎儿死亡率降至5%。 三.年龄因素:一般3~6胎次的母猪生产性能较好,死胎差异不显著,以后随着胎次的增加,各种性能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初配年龄也可影响胎儿的存活,另外种母猪的初配时间应为7~8月龄,体重110~120公斤,第三个发情期为宜。过早配种时,由于母猪本身发育未成熟,导致受胎率低,易引起流产、难产、死胎多。并且母猪体能损耗大,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及使用年限。措施:及时淘汰超龄和有生育缺陷母猪,维持群体生产能力的最大化;保证初配年龄的科学化。 四、妊娠期延长,使足月胎儿在子宫内因拥挤扯断脐带而死亡。 五.环境与管理因素:持续的高温可引起早期胚胎死亡率增加。换圈、长途运输、畜舍狭窄、畜群拥挤、恐吓、追打和舍内有害气体多等,通过对母体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也会造成胎儿死亡。 措施:尽量减少环境等应激因素,不追赶和鞭打怀孕母猪,同时防止其发生碰撞、挤压等。圈舍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 六分娩时胎儿产出时间过长,引起仔猪缺氧窒息和不可逆的脑损伤而死亡。胎儿产出时间如由1小时延长至8小时,死亡子猪可由2.4%增加至10.6%,其中80%的死亡多发生于一窝之中的后1/3的产出者。子猪产出的间隔时间如超过55分钟,胎儿也常发生死亡。另据研究报导,仔猪死胎中70~90%是在分娩时死亡的。子宫内缺氧的原因:①胎盘过度收缩,引起血流不畅;②部分胎盘脱离子宫;③在分娩末期位于子宫前端的胎儿由于移行距离较长,此间脐带可能因拉伸、挤压而过早断裂,这时若仔猪不能很快产出就会憋死。但为甚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机理不详。 六、下面几种母猪疾病引起的死胎: 1.猪细小病毒: 引起死产、流产、木乃伊。但主要危及初产母猪,1岁以上母猪大都具备自动免疫力,并可保持终生。预防办法:种母猪于配种前2~3周肌肉注射猪细小病毒疫苗2ml。使其产生免疫后再配种。种公猪8月龄首次免疫注射,以后每年注射1次,1次2ml。 2.猪伪狂犬病:症状:高热、沉郁、气喘、减食、呕吐、腹泻、有闹脊髓炎症状(表现各种神经症状); 引起死胎、木乃伊、流产、弱产。预防办法:乳猪第1次0.5ml;断奶后再注射1ml;3月龄以上的中猪1ml;成年猪每年注射1次,每次2ml;种公猪也可每年春秋各一次,1头份/头;后备母猪配种前4周~5周(30天)接种1头份,怀孕母猪产前30天接种1头份。免疫期1年,即每年都要注射一次。 3.肠内病毒病: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后,会引起胚胎木乃衣化和死胎。 4.乙型脑炎:主要是由猪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本病多发生在夏季,主要是由于蚊虫叮咬传播。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产弱仔。 5.蓝耳病:属于RNA病毒,现在分离出来的蓝耳病有两个毒株:欧洲株和美洲株。病猪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废食、气喘、体表发绀、繁殖障碍、产弱仔;哺乳母猪


抚仙湖小张


弥补三元母猪的缺陷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改善三元母猪发情不明显的问题,对不发情母猪执行促发情措施

正常情况下,待配三元母猪的初配条件为:日龄在7.5-8.5个月、体重在135-150kg、背膘厚(P2值)在14-16mm)针对三元母猪留种,-方面,养殖户要多选留些三元母猪备用;另一方面,需要对不发情母猪执行促发情措施。如8月龄还未出现初情期的情况,建议采取运动(每周2-3次,每次1小时以内)、合群、调栏、公猪诱情、人工刺激和激素法等措施。如果处理后一个情期还没有发情反应的,则尽快当肥猪销售。

2、改善母猪的母性,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1)针对三元母猪怀孕后母猪容易应激,胚胎着床率低,容易出现流产的问题,建议增加日粮纤维水平,增加并延长饱感的时间,减少怀孕母猪限饲导致的饥饿应激,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饲喂方式方面,在维持合理体况的前提下,尽量自由采食(降低泌乳母猪特别是妊娠前期日粮的营养水平),或采用多次饲喂(每天2次以上),以降低母猪饥饿应激。

  (2)针对三元母猪产程偏长,死产率较高的问题。首先应该通过可能的营养手段提高初生仔猪的均匀度,特别是杜绝、减少超大胎儿的数量和比例。

(3)针对三元母猪泌乳力低,奶水不足的问题。其可能的营养调节策略包括:a.增加怀孕母猪纤维的供给;b.提高妊娠后期及哺乳期日粮氨基酸水平;c.添加大豆异黄酮或全脂膨化大豆;d. 添加小肽蛋白;e. 添加脂肪。

 3、提高母猪的抗病力,延长母猪的使用寿命

三元母猪遗传特性是生长速度快,但抗病力比较弱。因此在营养调控方面,应注意提高母猪的免疫机能,增强母猪的抗病力,不仅有利于胎儿的发育,而且有利于延长母猪的使用寿命,降低淘汰率。

(1). 选择清洁的原料并预防性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或处理剂,避免霉菌毒素对繁殖性能的不利影响及由此造成的免疫抑制;

(2).增加日粮纤维水平,促进肠胃蠕动,减少内毒素的积累,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增加粘液素的分泌,提高肠道免疫机能;

(3).日粮添加免疫调节剂如酵母多糖或纯化的β-1,3-1,6-葡聚糖,可以有效的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在病原感染的情况下,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如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并通过特异的信号途径,调节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增加抗病能力。

(4).适当增加钙磷、微量元素(如有机锌)和维生素(特别是Hy-D、生物素)的水平,确保母猪骨骼发育良好,保持肢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