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罕见的“半斤八两”的粮票

中国重量衡旧时一直采用的是十六两一斤的计算办法,所以半斤就等于八两,也就有了成语“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1949年到五十年代末,虽然十市两为一斤的计算办法也开始使用,但为了照顾到民间的习惯,在一些地方仍然采用十六两一斤的计算办法。1955年时期开始实行粮票制度的时候,全国粮票即采用了十六两为一斤的计算办法,并且在粮票的背面还印有说明:

本票票面额的每市斤为十六市两,折合十进位的市称为十市两。每半市斤折合十进位市称为五市两。每四市两折合十进位市称为二市两半。

全国粮票采取了十六两一斤的计算办法,很多省市发行地方粮票也都采取了旧制,以下是一些省份发行粮票中明确说的:

也有一些省份采用了十进位制,比如:

笔者手中有一套河南省1955年的粮票,这套粮票中的半斤是最为有意思的一张,在票面上印有“半斤”字样,在粮票的右上角还印有“8两”的字样,在一张粮票上既印有“半斤”又印上“八两”的粮票估计也只有在新旧计算办法的过渡期才会出现吧,以前采取十六两制时不用说半斤就是八两,以后采用十两制时半斤就是五两了。

另外在同一时期印制的半斤粮票,比如采用十六两制的全国粮票,半斤的票面上就没有显示出“八两”的字样。所以,河南省这张“半斤八两”的粮票确实很特殊,很有意思。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命令》中称“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一斤为十两也就这样定下来,一直用到现在。“半斤八两”从此就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领域,只存在成语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