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画青蛙,活灵活现,生动有趣,栩栩如生,真是精美绝伦!

原创: 中国书画邮 2019.10.26

艺 术 家 齐 白 石 简 介

齐 白 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 白 石 作 品 欣 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公认的杰作,是齐白石91岁时为老舍先生画的一幅水墨画。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白石老人运用了联想手法,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

齐白石 《青 蛙》

齐白石天赋聪颖, 又勤奋刻苦, 他幼时涂鸦,就喜欢表现周围熟悉的环境, 十多年的雕花艺匠经历, 画像经历, 数以千万计的写生、临摹和默画, 培养了他对人物特别是乡村自然物像惊人的洞察力和记忆力。

齐白石 《青 蛙》

齐白石能在中国艺术史上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艺术题材选择对传统绘画的颠覆性,这显然与他下层农民的出身息息相关。

齐白石 《青 蛙》

诸多只有下层平民才耳熟能详的物象,从来都不能登传统绘画大雅之堂的,都被齐白石一一摄入画中,并赋予其一种新鲜和泼辣的审美价值,

齐白石 《青 蛙》

如农民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笊篱、柴耙、稻草垛等等,而鱼、虾、蟹、蛙, 在齐白石作品中出现最多。他笔下的青蛙,就像是终日玩耍淘气的孩子,自由自在, 活泼可爱。

齐白石 《青 蛙》

事实上,不管是文人画兴起之前还是兴起之后,青蛙这种家喻户晓的物象似乎都不太为历代的艺术家关注,即使是以写生状物之精绝闻名的两宋也是如此,

齐白石 《青 蛙》

因此自然极少有机会进入中国传统的绘画题材库中而成为具有某种独特寄意的审美对象。

齐白石 《青 蛙》

在我们眼中,青蛙不是能令人爱得起来的动物,滑溜溜黏糊糊,让人想起冷冰冰的危险的蛇。其实青蛙很早就出现在古人的岩画和少数民族的织绣中,

齐白石 《青 蛙》

将蛙作为图腾崇拜,希望赋予人类旺盛的繁殖能力,期待辛勤种下的稻子能够丰收。

齐白石 《青 蛙》

不知多少年过去了,人类发明了“旅行的蛙”的游戏,一只呆萌的青蛙,过着佛系生活,看书、吃饭、旅行。蛙是人,人也是蛙,用人的视角来看青蛙,青蛙终于可爱了,还让人有了几分惦念。

齐白石 《青 蛙》

而现实中能发现青蛙萌的人,少之又少,但齐白石是其一。他将青蛙画成了人,画成了最早版的“旅行的蛙”。我们都知道齐白石擅长画萌物,不管是肆意奔跑的中分豆眼马,

齐白石 《青 蛙》

还是举着超级大寿桃回头望的猴子,他一下笔,动物立马变得萌萌哒,之所以可以立马萌起来,是因为他最会用天真的视角看动物,最能给动物加戏,他画得不仅仅是动物,而是人和动物的故事。

齐白石 《青 蛙》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白石墨妙·倾胆徐君——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中,一下子展出了十几幅齐白石画的蛙。可见齐白石爱画青蛙,徐悲鸿也喜欢他笔下的青蛙。

齐白石 《青 蛙》

青蛙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当它突然一跃,从岸边跳到水里。松鼠什么时候是最美的?可能是它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当你从树下看着它,它也会从树上调皮地看着你……

齐白石 《青 蛙》

如果我们放下身段,就可以感受到很多动物的那种欢快和自由。我们人类的进化,过去很多年跟动物们都能友好相处,而大家彼此友好的相处,也是生态链平衡的一种保证。

齐白石 《青 蛙》

在中外美术史上,很多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都表现过它们的美好画面。在196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叫《小蝌蚪找妈妈》,当时技术还比较稚嫩,很多背景和元素都采用水墨。

齐白石 《青 蛙》

小蝌蚪惟妙惟肖,音乐、画面和整个节奏,都非常好。我曾经跟动漫界大佬金城先生探讨,他也觉得这部片子很好。为什么过去了那么多年,大家仍然觉得这部片子好呢?

齐白石 《青 蛙》

我查了这部片子的资料,原来在1960年1月,国家一位副总理参观“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同年2月,上海美影厂成立了试验小组。1961年7月,美影摄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齐白石 《青 蛙》

1962年,茅盾看了这部影片,写下诗一首:“白石世所珍,俊逸复清新。荣宝擅复制,往往可乱真。何期影坛彦,创造惊鬼神。名画真能动,潜翔栩如生。柳叶乱飘雨,芙渠发幽香。

齐白石 《青 蛙》

蝌蚪找妈妈,奔走询问忙。只缘执一体,再三认错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认识不全面,好心办坏事。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理。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想来,这也是文化界的一件趣事。

齐白石 《青 蛙》

关于齐白石先生,还有一个故事,在1956年,中国著名画家张仃到法国拜访毕加索,送给他一套水印的《齐白石画集》,没有想到,这本画集给毕加索带来极大的震撼。时隔不久,另一位绘画大师张大千也去拜访毕加索。

齐白石 《青 蛙》

未曾想,毕加索劈头盖脸第一句话就是:“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说着,毕加索从房间抱出五本画册,每册有三四十幅,张大千打开一看,全是毕加索用毛笔水墨作的中国画,而且都是仿齐白石的笔意和画风。

齐白石 《青 蛙》

毕加索很认真地对张大千说:“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中国画很神奇,齐先生画中的鱼,没有一点色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后来,又有画家邀请毕加索访问中国,毕加索率直地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齐白石 《青 蛙》

还有一个记载,老舍曾经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泼墨一幅,但提出一个要求:画中不能有青蛙形象。

齐白石 《青 蛙》

面对这个以无声笔墨来表现有声诗情的难题,齐白石先生并没有当场交卷。后来整整思索了几天,最后在“泉”上找到了突破口。

齐白石 《青 蛙》

齐白石先生已经故去多年,好在他的画作留了下来,当我们看到那些自由自在的鱼,那些蝌蚪,那些青蛙,总让人产生无穷尽的遐想。我们经常说起白石先生,其实也是感念他用画笔书写的那种朴素的乡土情怀。

齐白石 《青 蛙》

可惜的是,整个世界层面,人为地过度捕杀、生态系统污染,乡土的那种精神家园再也回不去了。很多的鸟类,很多的走兽,很多的海洋生物,每天每时每分都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所以,我们其实是在讲一个人类与动物的故事。我邀请陈永锵先生题写名称,他斟酌再三,写下“呵护生灵”,说:用这个好。

齐白石 《青 蛙》

齐白石国画青蛙作品大全,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就是一个画青蛙的高手,他画的青蛙寥寥几笔却形神俱佳,活灵活现。每一点都显得那么细腻,不拖泥带水,不拖拖拉拉,简单几笔勾勒,大家可以认真观赏了。

齐白石 《青 蛙》

青蛙活灵活现的形象,特别是配上大写意的花草之后,青蛙就更加显得细腻、出神入化,令人赏心悦目。记得一个现代诗人曾这样写过一首诗,《悯蛙》:“长夏原野青青黄,田间蛙类捉虫忙。祈求买卖田鸡客,莫让青蛙餐桌亡”这样的一首诗,不禁应起我们的反思。

齐白石 《青 蛙》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蛙被捕捉送上了餐桌,他可是我们田间的捕虫高手,而我们现在就这样对待他们非常的痛心,感慨万千,我们何妨不在安静的时候,去认认真真的保护他们,作为一名小小志愿者,经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保护他们。

齐白石 《青 蛙》

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眼大而突出,生于头的左右两侧,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齐白石 《青 蛙》

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青蛙用肺来呼吸,但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青蛙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河流沿岸的草丛中,有时也潜伏在水里,一般是夜晚捕食。

齐白石 《青 蛙》

青蛙爱吃小昆虫,善于发现动着的小型昆虫,它捕虫时的动作:一只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雨天放声歌唱,炎热的夏天,青蛙一般都躲在草丛里,偶尔喊几声,时间也很短。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随着叫几声,好像在对歌似的。

齐白石 《青 蛙》

青蛙虽然并不像桡足动物那样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跳跃者,但它们的跳跃能力同样非常出色。青蛙强大跳跃能力的秘密就隐藏在腿部肌肉内,其腿部肌肉的柔韧性远远超过哺乳动物。

齐白石 《青 蛙》

青蛙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上面有些黑褐色的斑纹。有的背上有三道白印。青蛙呈绿色的原因是一个很好的伪装,它在草丛中几乎和青草的颜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齐白石 《青 蛙》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之间的掠杀、大自然的选择;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生存。这句话也是的青蛙他自己的伪装色彩,每一个小动物都会有自己的生存能力,这样大自然才会和谐、有秩序。

齐白石 《青 蛙》

古时的画家很少能将绘画着眼于大自然中的虾,螃蟹,青蛙等,齐白石老先生却喜欢把这些生活中的常见小动物用高超的绘画技艺呈现出来。真正的画家是不在乎形式和绘画对象的,炉火纯青的画功能赋予平常不过的事物丰富的文化内涵。齐白石青蛙图就是一个例证。

齐白石 《青 蛙》

想想一个普通的田间草地里的小青蛙,却能被齐白石老先生观察入微,提笔画来,仿佛跳进了齐老先生的墨笔里,宣纸上。青蛙图布局精巧,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

齐白石 《青 蛙》

单从这一方面看,齐老先生这样的艺术家就值得让人钦佩,能看出齐白石眼中的艺术世界是广义的,是人民大众的。这样的艺术情怀,难怪齐老先生成为了世界和平奖的获奖人。

齐白石 《青 蛙》

我们再来看齐白石青蛙图所具有的艺术价值。齐白石用墨笔,浓淡来画表现青蛙的肢体,留白的地方就是青蛙肚子,在荷叶上一纵一跃的青蛙腿也画得生动自然,连青蛙的脚蹼都能显示出

齐白石 《青 蛙》

青蛙的四肢腿竟然由几笔就表现出来,整个青蛙形态万千由墨的晕染表现。这里面要有多少年的功夫才能达到这样运笔如有神的境界呢。

齐白石 《青 蛙》

再配上大而间接的山水写意,一整幅图让人赏心悦目,妙趣横生。没有过多的色彩着墨,没有繁杂的景色衬托,一副淡而雅,简而妙的国宝级青蛙写意图就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齐白石 《青 蛙》

欣赏齐白石的青蛙图,从墨画中就能感受到青蛙在自然界中的怡然自得神韵,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更能让我们领悟真正的艺术,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攀的高价品,而是我们心中对自然的那种热爱。

齐白石 《青 蛙》

齐白石原名原名齐纯芝,他在年少的时候是一个木匠,后来由于机缘巧合开始学习绘画.齐白石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画家,可以说是中国画坛史上的里程碑。齐白石一生花了很多画作,最为出名的就是他画的虾了,在世界画坛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齐白石 《青 蛙》

齐白石照片在现在留下来的还是比较多的,在每一幅他的照片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带着一副眼镜,留着长长的白花花的胡子,头顶微微有些秃,但是整体上却非常有精神。

齐白石 《青 蛙》

齐白石照片在现在留下来的还是比较多的,在每一幅他的照片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带着一副眼镜,留着长长的白花花的胡子,头顶微微有些秃,但是整体上却非常有精神。

齐白石 《青 蛙》

齐白石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位画家,他最开始是一个木匠,后来他看到别人作画,就描绘了一下,结果整幅画都非常和谐漂亮,就这样他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齐白石 《青 蛙》

齐白石为了绘画经常在外学习,他拜访过很多著名的画家,在到达北京之后,他非常想念湘潭的风景,于是他将湘潭和北京的画风结合起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道路。齐白石一生经历的最大的蜕变就是自己的衰年变法了,

齐白石 《青 蛙》

在那段期间他基本上受到了北京所有画坛人的攻击,但是他都坚持下来了,终于成就了自己。他做的画作回归本真,质朴,他所画的虾虽然没有任何色彩,但是就像是活的一样。正是因为齐白石有这样的经历,所以齐白石照片看起来精神矍铄。齐白石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老人的慈祥和蔼,还有就是像农民一样的质朴。齐白石虽然作为绘画界的大师,但外界涌来的荣誉并没有让他止步不前。恰恰相反,齐白石先生的一生都非常勤奋,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珍品。

责任编辑:云 海 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