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秋色画卷庆丰收 产业花开别样红

麻江县紧扣“八要素”,打造产业航母,推动产业发展“六个转变”——

麻江坝芒乡蔬菜基地,累累果实挂枝头。汪朝伦 摄

秋意渐浓,醉人的蓝莓果香萦绕在麻江城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跃然眼前。

县城西南方向36公里处,宣威镇卡乌药谷江村俨然成了花的海洋,黄、白、紫、红……各色菊花争奇斗艳。花海中间,一幅红、黄两色菊花组成的五星红旗图案十分瞩目,引游人前往领略蔚为壮观的秋色画卷。

这个2016年开园的菊花园,仅去年秋季就累计吸引游客60万余人次,门票收入320多万元,旅游综合产值达1.8亿多元。

它与相隔仅几公里远的“蓝梦谷”景区,是麻江县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两个农文旅融合景点,引领麻江蓝莓和花卉产业的发展。

“农工一体、农文旅融合、提一接二连三”的现代产业发展思路是麻江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从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的一步关键棋,经过时光的淬炼,这步棋正在彰显成效。

紧扣“八要素” “1+7”产业航母起航

高位“谋局”、细处“落子”。

今年6月,麻江再落关键一子,变产业“各自为政”为“集团作战”,建造能抗风逐浪的产业航母。

“我们建立起了‘1+7’产业集团。”麻江县委书记王镇义说,通过国有企业实体化运作引领产业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发展与农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同步向前;通过产业集团化运行,紧扣“八要素”这一科学方法,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六个转变”在麻江县成为现实图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脱胎换骨”、转型升级。

今年6月,麻江县将国有企业麻江县农文旅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麻江县农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贵州省蓝之灵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麻江县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贵州同创文化旅游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麻江县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麻江县花之韵花卉产业有限公司、麻江县金之稻米业有限公司、贵州省蓝莓印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7家子公司。

“以前发展产业都是各自为政,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不显、效益低下、量小质差等问题。”麻江县农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红勇说,如今以市场为导向,搭建产业集团化发展平台,打造涵盖育苗、种植、仓储、物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通过利益联结,让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产业航母组建4个多月,运转有条不紊。“由集团公司统一指挥,推动各家子公司各司其职、齐头并进。”朱红勇说。

激活“一盘棋” 集团作战转型升级

这艘产业航母出世,标志着麻江农业产业项目全面步入“一盘棋”发展。

麻江县以“强龙头、提质量、扩规模、促加工、拓市场、带农户、促增收”为目标,强化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筹措资金、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重点发展蓝莓、菊花、水稻、蔬菜4大主导产业。

四大主导产业相对应的蓝之灵、花之韵、金之稻、绿之源四家公司发起组建了四个产业发展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新合作组织,搭建从生产、加工、科研研发、冷链仓储、电商到销售的多行业的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产业+企业+团队+联盟”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同时,大力运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这一组织方式,明确产业发展各方分工,激活产业发展要素,形成有机结合。

“以前发展产业基本是通过行政手段推,种植推广搞完了,再去找市场,现在我们是先摸清市场,再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精准到一块土地这一季种什么,种多大规模,下一季再种什么,都已确定好,农民只要照单种就可以了,这样就极大提升了农民的积极性。”朱红勇说。

在资金筹措上,麻江县农文旅产业集团公司结合蓝莓、蔬菜(红蒜)、菊花、锌硒米的生产、加工、贮藏、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布局和资金需求,积极通过申报脱贫攻坚产业子基金、杭州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绿色产业基金、土地抵押贷款等方式融资,补足产业发展资金短板,为全产业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除此之外,麻江县还在基层党建上下功夫。在产业发展所在村培养建成“村企共建”联合体,企业党员到产业所在村两委任职。由党支部带领专业大户、党员户和部分群众领办合作社(公司),通过村干带头、能人带富,企业进行全产业链设计,利益联结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户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以村企共建助力农文旅产业发展。

多年来奠定的产业基础,加之“一盘棋”的谋篇布局,使麻江县的农业发展呈现出从种植低效作物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的良好局面。

携手闯市场产销对接推动产业升级

“产业航母”扬帆试航,劈波斩浪的底气十足。

以蓝莓为例,众所周知,麻江深耕蓝莓产业已20余年,种植面积达到6.23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49%,占全省种植面积的27.75%,已是全国蓝莓主产区。

作为麻江的优势特色产业,麻江蓝莓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彰显了麻江县在技术服务、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方面的实践。

麻江蓝莓先后迈过了引种、技术、规模推广等“关卡”,近年来转向重点谋求品牌、品质等方面的突破。

2017年8月,麻江组建了贵州省蓝之灵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这个国有企业,肩负起麻江蓝莓品种改良、品质立市、品牌闯市的重任。

“我们在生产、种植、管理、销售等方面均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标准制度。对农户的技术服务、种植产品的销售都由公司负责。”蓝之灵公司总经理胡月军说,短短一两年间,公司建立标准化蓝莓基地1.78万亩,联接贫困户1218户4676人。

从合作社负责人转身成为麻江龙山惠民劳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杨胜洪深有体会,自从承接了蓝之灵公司一个片区4000多亩蓝莓种植、管护、采摘工作后,“我们公司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杨胜洪说,公司虽然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人增加到现在的几百人,管理上却变轻松了。“我们照做蓝之灵公司的模式去管理、培训员工,慢慢就规范起来了,每个工序都成立了相应班组,每一个流程都有考核办法。”

有了品质保证,产销对接勇闯市场就更有底气。

“麻江蓝莓已成功打入广州、杭州等地的商超市场。”胡月军介绍说,今年公司统购统销蓝莓鲜果600吨,加工果1200多吨。

作为麻江产业“集团军”中的一员,蓝之灵公司携手麻江县的一批蓝莓产业合作社,步入了市场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实现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

“高峰期一天能走10多吨。”蓝之灵公司的合作对象之一,麻江县蓝丰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王庆说,最近两年蓝莓销售大多是通过合作社与公司收购大批量进入市场。路边看到的蓝莓售卖小摊,更多地不在“卖”而重在展示,传递麻江蓝莓成熟入市的信号。

在物流建设方面,麻江县已有小型简易冷库31个,库容1100吨,专业冷库2个,库容300吨。今年新建完成一个库容5000吨的大型冷库以及一个400吨的专业冷库。

不仅是农业得到提质升级、农文旅实现融合发展,农工一体发展也在这里初具规模。入驻麻江的蓝莓加工企业已达4家。目前麻江县正在积极推动蓝莓交易中心、蓝莓创意工坊等项目建设,实现蓝莓精品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科技化加工。

随着产业步入集团化运作,麻江花卉、锌硒米、蔬菜等主导产业以及其它产业都在转型升级,开始“脱胎换骨”般的转变。“麻江蓝莓”“苗岭农夫”等区域公共品牌和“又绿”“菊纯”“珍锌”“蓝后”等企业品牌已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记者 陈丹 见习记者 何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