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六大”名人:只要想成功,啥时候都不晚

姜子牙:姜子牙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大器晚成者了,年轻的时候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后来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卖酒,他虽出身贫穷,但自小胸有大志,并为此而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学习研究治国之道,没曾想这一学习就是几十年,直到72岁时才被周文王发现,终于有了用武之处,

后辅助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人灭掉了商王朝,开拓了大周六百年基业,功成名就后被封于齐地,成为齐国的始祖,姜子牙的故事非常励志,很值得我们学习,但同时也说明,只要有志气、肯努力,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重耳:晋文公重耳的一生也很励志,虽然贵为晋国公子,但却遭到父亲晋献公派人追杀,43岁的时候还在流亡的路上,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尝尽人间疾苦,直到19年后,才在秦穆公的护送下得以回国,继承王位,此时的他已经62岁了,按说这个年纪早就没有了进取心,安度晚年了,但他依然野心不减,

他对外联合秦齐两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之乱,公元前632年(65岁)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他也是最标准的“春秋五霸”两位霸主之一(另一位是齐桓公),而且使得晋国延续了百年之久的霸业,公元前628年(69岁),重耳因病去世。

刘邦:刘邦应该算是非常典型的大器晚成之人,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聚众相应,而此时的刘邦已经47岁“高龄”了,47岁即便是在现在也没有创业的激情了,更何况还是在两千年前的秦朝,

那个时候的47岁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70岁了,刘邦一个小小的亭长,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镇派出所所长,算是最底层的公务员了,然而仅仅经过3年多的努力就灭亡了秦朝,又经过5年的时间和项羽PK,最终把项羽PK掉,自己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刘邦也够励志的了,除了他运气出奇的好外,也离不开他过人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

苏洵:北宋年间著名的“三苏”之一,不过说起来也有点不好意思,“三苏”之中,苏洵是父亲,竟然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齐名,也真是够可以的了,苏洵年轻的时候读书很不努力,整天稀里糊涂的过日子,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点不务正业、吊儿郎当,整天和一些狐朋狗友一起鬼混,直到27岁时才突然醒悟,开始发奋学习,后来自认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结果,这才觉得学习并非易事,于是他就谢绝宾客,闭门苦读,几年后,苏洵的文采大进,行文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宋仁宗嘉佑元年,48岁的苏洵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他写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得到欧阳修的大力赞赏,最终父子三人一同考中进士,成就了一段佳话。

吴承恩:是一个神童,小时候就很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此外他还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作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远近闻名,但却没留下什么高价值的东西,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

直到中年时才补上“岁贡生”,算是体制外临时工,后来为养家糊口,只得卖字贴补家用,晚年的时候才出任长兴县丞,相当于副县长,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就辞官回乡,50岁的时候开始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就中断了,直到72岁的时候才正式写《西游记》,这点和姜子牙有相同之处,各位年龄偏大的朋友,如果在学术界、商界不得志的话,不妨考虑来写小说,没准也能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齐白石: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就是这样一位享誉国际画坛的巨匠起步也很晚,齐白石自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以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12岁以后开始跟人学木匠挣钱养家,直到27岁时才开始正式学画,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艺术大师,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新中国第一届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终身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获得国际和平奖,1957年9月谢世,终年95岁,现在拥有一幅齐白石的真迹就足可以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