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鹤城英雄故事(一)



【著名的“8·11”抗日武装起义组织者、领导者之一】

鄂秀峰,1918年3月出生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西哈雅屯一个达斡尔族贫困农民家庭。西哈雅村人。西哈雅是达斡尔族早期兴办旧式村学校的村之一,这为鄂秀峰少年时期学习提供了条件,开明的家长满足了他的学习心愿。他读书十分用心,加上他天资聪明,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中学毕业后就读伪满洲国兴安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留校任区队长和教官,陆军少尉军衔。1940年考入日本东京都神奈川县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45年5月回国继续担任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教官,被授予陆军上尉军衔。幼年定基,少年苦学,青年积才,壮年成才,鄂秀峰逐步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武将,成为了文武双全的民族贤达。

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胸怀民族大义的鄂秀峰等民族青年,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虚伪、狂妄、残忍、暴政,内心深处激起民族解放的热情。鄂秀峰与王海山、都固尔扎布等进步爱国军官秘密结盟,这群达斡尔族青年志士畅谈人生,寻觅着民族前途,分析时局和形势发展,秘密的宣传着、鼓动着、组织着,等待时机的成熟,发动武装起义,埋葬日本侵略者。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伪兴安军官学校生徒队队长吉川中佐委任鄂秀峰为本科2年级第一区区队长。8月10日伪兴安军校生徒队分四个梯队撤离乌兰浩特。日本军官吉川中佐、连长安藤少佐均在鄂秀峰的第四梯队。8月11日3时多,到葛根庙北山休息,按事先计划,马匹集中管理,鄂秀峰陪伴日本军官,待组织好后示意离开即刻起义。计划周密,组织得当,在鄂秀峰领导下放了第一枪,杀死日本教官数人,拉开了“八一一”武装起义的序幕。继而派人告知第三和一、二梯队,各梯队纷纷暴动,葛根庙“八一一”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这一壮举,载入了史册。由于起义中的功绩,鄂秀峰在后来成立的民警大队任副大队长,由此启程,逐步成长为民族、为人民浴血奋战的功臣。


【齐齐哈尔蒙古自卫大队成为驰骋在梅里斯草原上的一支劲旅】


为了扩大革命队伍,心系民族的鄂秀峰被派驻扎兰屯,联系当地民族革命力量筹建地方民族革命队伍。


1945年10月,鄂秀峰因公途经齐齐哈尔时,认识了中共嫩江省委书记刘锡五、嫩江省政府主席于毅夫、东北人民自卫军嫩江军区司令员王明贵和齐齐哈尔市委书记王盛荣等人。当时省政府刚刚组建蒙政厅,负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当时在蒙政厅工作的鄂英海向于毅夫建议,蒙政厅应设保卫科科长和应当组建少数民族武装保护民族地区。于毅夫采纳了鄂英海的建议,任命鄂秀峰为嫩江省蒙政厅保卫科长。于毅夫、王明贵和王盛荣多次与鄂秀峰交流,十分恳切期望鄂秀峰在家乡组建一支民族革命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的武装斗争。鄂秀峰深受教育,深受鼓舞,决心投身革命,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组建地方民族革命武装。后经几次讨论研究,把组织部队的办法、领导关系、武器来源、后勤保障等确定下来,鄂秀峰迅速投入了筹建工作。10月中旬在奈门浅屯召开了代表会议,就有关事宜作出了明确决定,迅速掀起了参加“蒙古大队”的热潮。由于宣传到位,组织得力,特别是鄂秀峰在民族民众的影响和威望,仅于10余天内,就有180多名达斡尔族青年参加了该大队。1945年10月30日,在奈门浅宣告“齐齐哈尔蒙古大队”正式成立。从此,以鄂秀峰为大队长,以达斡尔族革命青年为主体的民族革命武装队伍,活跃在广阔的嫩江大地上。


根据嫩江军区的命令,鄂秀峰任大队长,鄂嫩任大队政委,金玉振任参谋长,德文斌任后勤主任。成立之初,有180多人,编为3个连。10月30日,蒙古自卫大队从奈门沁村出发,到长岗子村,进行14天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在此期间,大队已发展到250多人。11月中旬,蒙古自卫大队在哈拉村东屯,伏击了国民党光复军叶永林团,毙敌10名,俘虏30名,活捉团长叶永林。缴获82迫击炮1门,掷弹筒12支,手枪2支,子弹和手榴弹4马车,战马50匹。在战斗中蒙古自卫大队有7名战士牺牲,20多名战士负伤。这是蒙古自卫大队成立后的第一仗,打出了蒙古自卫大队的士气和威风,队伍也在迅速扩大,很快发展到350人。


12月,蒙古自卫大队在鄂秀峰的指挥下又连续打了两个胜仗。12月中旬,军区指示清剿号称“快马神枪”的刘四海匪帮。在多布台屯一带的平原上展开了追击战,活捉了匪首刘四海,全歼其部4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马匹。12月末队伍发展到500多人。不久又接到指示剿灭卧牛吐杨家窑自称光复军的匪帮。交战初始,匪帮借大院地势,负隅顽抗。鄂秀峰现场考察,调整战术,集中炮火给敌方造成重大创伤,匪徒只好举白旗投降。全歼了匪帮30余人,缴获枪支、子弹、马匹等。几场剿匪战斗的胜利,齐齐哈尔一带的土匪基本绝迹。由于胜利的感召,又有200多名青年前来参军,大队总人数达700余人。齐齐哈尔蒙古自卫大队成为驰骋在梅里斯草原上的一支劲旅。


【鄂秀峰任旅长的五旅成为解放齐齐哈尔的功臣部队之一】


1945年12月31日,按照中共东北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嫩江省和齐齐哈尔市党政机关撤离齐齐哈尔,先后驻守甘南和讷河,齐齐哈尔被国民党光复军占领。蒙古自卫大队没有撤离齐齐哈尔,而是接受苏军齐齐哈尔卫戍司令部的委派,看守日军遗留的军用物资仓库。就是由于蒙古自卫大队的看守,这些军用物资没有落到国民党光复军的手里。后来在辽沈战役中,这些军用物资运到了前线,为辽沈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根据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将迅速发展“蒙古大队”的由地方武装改编为省军区直辖的蒙古自卫军第五旅,鄂秀峰任旅长。下设两个团、六个连,队伍扩充到近千人。五旅按省军区紧急指令1946年2月2日(大年初一)开赴到“野猪窝”与睡梦中的敌人交火了。在蒙古自治军二旅五旅骑兵的突袭下,貌似强大的国民党黑六旅,溃不成军,一败涂地。五旅取得了圆满的胜利,协同民主联军,彻底粉碎了敌人攻打甘南、袭击省军区的企图。


1946年4月,解放齐齐哈尔总指挥部在昂昂溪成立。总指挥部在昂昂溪召开军事会议,部署解放齐齐哈尔战斗任务。鄂秀峰作为参战部队指挥员参加了会议。总指挥部下达给蒙古自卫军5旅的战斗任务是:从梅里斯村以东沿嫩江流域布防至卧牛吐村,断绝与齐齐哈尔的交通,防止市内光复军向梅里斯方向突围;派部队警戒龙江李三店、蘑菇气方向,及时掌握保安军7旅宋桐山部动向;在市内看守军用物资仓库的人员,在总指挥部潜入市内的侦察人员指挥下,摸清市内光复军布防和动向。24日,攻打齐齐哈尔战役打响,由于国民党接受大员们的逃离,齐市市内光复军无心恋战,大部向南逃离,被歼;少部北逃,被五旅所俘,胜利完成了解放齐齐哈尔战役任务。五旅也成为解放齐齐哈尔的功臣部队之一。


不久,省军区下令五旅西征。鄂秀峰率领部队沿朱家坎、成吉思汗、扎兰屯向海拉尔方向挺进,收复了沿途城镇。五月初到达扎兰屯后的第三天就接到命令,五旅转属兴安军区並与布特哈大队鄂嫩日图部合并,改编为兴安军区第五师,鄂嫩日图任师长,鄂秀峰任参谋长,不多日鄂调任兴安军区任参谋处处长。


齐齐哈尔达斡尔族骑兵第五旅,是达斡尔族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它创建于1945年10月,前身是齐齐哈尔达斡尔族自卫大队,一诞生就受到老红军和老抗联精心培养和特别爱护,铸就了部队红色基因。在革命低潮时,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人一枪一马投到国民党。在艰苦岁月,在随时有生命危险时期,全军将士遵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浴血奋战在齐齐哈尔地区、松嫩平原、辽沈战场。对此,鄂秀峰十分欣慰。他说:“这是党教育的结果,是党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部队中开花结果了”。


自卫大队建立之初,中共嫩江省军区就给派来3名连级干部做骨干,送来20多支马步枪和少许子弹、手榴弹,使这支达斡尔族革命武装,一开就有了自己的枪杆子,兵员很快从180多人增至1千多人,终于成为齐齐哈尔地区一支精锐的民族武装。


鄂秀峰当时虽不是共产党员,却得到了中共嫩江省委和省军区的高度信任与全力支持,被任命为骑兵第五旅的旅长。在信任的同时,还给予特别地关怀和爱护。鄂秀峰回忆说:“每当骑五旅与民主联军协同作战时候,嫩江军区和各级领导怕我们受损失,把最艰苦、困难、最危险任务留给自己。”这说明,中共嫩江省委省军区对这支达斡尔族部队视若掌上明珠,高度重视,不仅关心部队的成长,而且还有具体的民族政策。这些举措,足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嫩江省委是如何爱护这支达斡尔族军队及干部战士了。他们将达斡尔族这支部队放在了心上,达斡尔族人民也把中国共产党放在了自己心上。



【蒙冤36年的坎坷一生对党始终赤胆忠心】

1946年8月,国民党特务白天保和土豪劣绅吴克甲相勾结,收买了兴安军区驻扎在喜扎嘎尔旗(现科尔沁右翼前旗)索伦镇的教导团团副参谋长乌云必力格,策划了武装暴乱,打死了团长兼旗长、副团长、参谋长和公安局长及他们的警卫员。兴安军区派王海山带领骑兵第一师两个团参加平叛,鄂秀峰作为兴安军区参谋处长参与指挥部队镇压了这股叛匪。鄂秀峰在指挥在这场平叛战斗中负伤。


当鄂秀峰的人生正步入为党、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之际,晴天霹雳,“正义党”魁首之罪祸及其身。从此,他从一名战功赫赫的功臣,一夜之间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囚徒。这是一起莫须有的冤假错案,荒唐至极令人发指。事情的起因教导团的两位班长,擅自离队尾随42团(配置第一师参加辽沈战役)希求参加战斗,在师首长用文字形式允诺不加追过的情况下,半途被县连长归劝。但返回后,师首长食言,他们二人及其连长均被扣押,开展了严酷斗争、无情打击,并深挖其后台,从排长、团长,直至原五旅旅长、时任兴安军区参谋处处长鄂秀峰身上,人为的罗织出“正义党”,殃及80人,其中骨干42人,枪决2人,逼供致死1人,其他分别判处十年、七年、三年有期徒刑不等,余者开除军籍监督劳动。这是一起解放后达斡尔族蒙受的第一起特大冤案。这次事件,殃及人数之众、范围极广、职级之高,是空前的。被污为“正义党”党首的鄂秀峰上报两次请求枪决,未准,得以保住性命,继而判刑入狱劳改。1951年释放,在牙克石成了“马车夫”。1956年根据中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指示精神,他被安排在牙克石市职工业余学校、“红专大学”任教。他工作勤恳负责,成绩突出,曾被评为大兴安岭文教卫先进工作者,担任过学校的教导副主任。


鄂秀峰的一生,是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不懈奋斗的一生,是爱国奉献勤奋工作的一生,是命运坎坷起伏跌宕的一生。创建达斡尔族子弟为主的齐齐哈尔蒙古自卫大队,横扫光复军,消灭土匪,骑兵大队威震四方。任蒙古自卫军第五旅旅长,与东北民主联军其它各旅一起,一举解放了齐齐哈尔市。调任兴安军区副师职参谋处长,协助军区领导指挥作战,为战争胜利支援前线,稳定后方,平定索伦叛军、土地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鄂秀峰战功卓著,却命运多舛,1947年被诬陷为所谓“正义党”头目,直至1983年被彻底平反昭雪。虽然蒙冤36年,但他对党始终赤胆忠心,保持了可贵的品德和节操。


鄂秀峰于2009年11月28日病逝,享年92岁。

鄂秀峰的身影,已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高度,他品德高尚,严于律己;他身先士卒、多次负伤,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坚决拥护共产党,和党同心同德。他追求真理,勇于斗争,是达斡尔人前赴后继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