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分别是哪五代,哪十国?

mengchuan


“五代”这一称呼最早来源于北宋史学家薛居正监修的《五代史》。“五代”顾名思义,指的便是五个朝代。从《梁唐晋汉周书》可以得知,五代指的是“梁”、“唐”、“晋”、“汉”、“周”,而为了和历史上的同名朝代区分,后世又将它们称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


据《五代史》记载,朱温出生于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今安徽砀山县一带)。父亲的早逝让朱温从小就缺少管束,他“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于是乡里的人都十分厌恶他。

年长一些后的朱温参与黄巢起义,并在义军中崭露头角。不久,朱温投奔唐朝,和李克用一同剿灭黄巢。因为平叛有功,朱温在朝中的权势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膨胀,他以武力取代了唐朝,杀死昭宗逼迫哀帝,建立了后梁政权。

后梁建立后,朱温曾经的战友李克用割据北方,实力强大。李克用去世后,其子李存勖继位。天祐二十年(923),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了后唐。

同年,李存勖南下攻灭了后梁,占领了洛阳并将它定为首都,成为了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后唐传至末帝李从珂时,大将石敬瑭成为了朝廷最大的威胁。二者矛盾爆发后,石敬瑭先是处于下风,但他认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换取了契丹的支持,最终攻灭后唐,建立了后晋。开运四年(947),后晋被契丹所灭,契丹人将中原劫掠一空后撤军。

这时,曾经的后晋大将刘知远抓住时机,建立了后汉政权,并迁都汴州,但他仅仅称帝一年便去世。其子刘承祐继位后想要对朝中的重臣下手,但大将郭威因为身在邺都而幸免于难。听说刘承祐想要诛杀自己后,郭威直接起兵杀进都城,建立了后周。最终,后周被宋所代替。

五代说完,我们再看看十国。所谓“十国”,其实并不是只有十个,它是那一时期在中原以外地区建立的十余个国家的合称。在欧阳修所编写的《新五代史》中,最早出现了十国的说法,书中的十国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和“北汉”。

前蜀的开国君主王建本是世代做饼出身,但唐朝末年为了生计而去贩卖私盐。被捕后,王建逃出监狱,当了强盗,又机缘巧合入了忠武军,因战功被封蜀王。

唐朝灭亡后,王建趁势自立,建立了前蜀,但前蜀被后唐建立者李存勖所灭。前蜀被灭后,李存勖很快死于兵变,西川节度使副使孟知祥趁机占据蜀地,不久便建立了后蜀。

唐末,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割据一方,朝廷封他为吴王。唐朝灭亡后,他便建立吴国,但并没有称帝。顺义七年(927),杨溥正式称帝。十年后,南吴被南唐烈祖李昪所灭。李昪本是南吴大将徐温的养子,因战功掌握了南吴朝政,并最终建立南唐。

十国中,吴越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其君主先后尊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为正统,并向他们表示臣服。也正因如此,吴越国是当时最为安定和平的国家。

闽国的建立者是后梁册封的闽王王审知。他去世后,次子王延钧弑兄夺位,正式称帝,最终被南唐趁着内乱消灭。

楚国的建立者马殷原本是木匠,后来从军,逐渐成为了割据湖南的大将。随后,他又攻下岭南数地,并被后梁封为楚王,被后唐封为南楚国王,最终存世五十五年,被南唐攻灭。

南汉的建立者刘隐被后梁封为南海王,后来称帝,因地处偏远,存世五十余年。

南平由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建立,他被后唐封为南平王。南平占据今天的湖北一带,最终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灭。

后汉建立者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在后周灭后汉后占据河东,在契丹人的扶持下建立了北汉,最终被北宋所灭。

此外,当时还出现过割据陕西的岐国、占据越南北部的曲家、定难军、归义军等势力。


煮酒君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后至北宋建立前这一政权割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存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后周五个割据政权。

是五代时期的第一个政权。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温逼迫唐哀宗李柷禅位,建立了梁国,史称“后梁”。公元923年,“后梁”被后唐所灭。

后唐,公元923年,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于魏州称帝,沿用国号唐,史称“后唐”。公元936年,后唐被后晋高祖石敬瑭所灭。

后晋,公元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建国,定国号为晋,史称“后晋”。947年,后晋少帝被契丹人俘虏,后晋灭亡。

后汉,元947年,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借后晋灭亡的机会,在太原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后汉”。950年,刘知远次子汉隐帝被叛军所杀,后汉灭亡。

后周,后汉邺都留守郭威所建。后汉隐帝因猜忌郭威,遣人欲杀之。公元950年郭威发兵攻入开封,灭后汉。次年,郭威登基称帝,国号为周,史称“后周”。959年,周世宗柴荣去世。不久节度使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除此之外,在中原以外的地区还存在有前蜀国、后蜀国、南吴国、南唐国、吴越国、闽国、南楚国、南汉国、南平国以及北汉国等十个割据政权。其中,除过北汉政权位于北方,其他九个政权均在南方地区。

公元979年,北宋在将南汉纳入版图之后,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北汉末帝被迫投降,北汉灭亡,标志着五代十国时期结束。


环球网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它起自唐末的藩镇割据,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吞并到了晚唐时期,也就逐步形成相对较固定的割据,五代十国的称谓出自《新五代史》。

其中“五代”指的是从907年梁王朱温篡唐开始,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结束这一段历史;而“十国”的存在时间相对于“五代”来说就更久一点,它起自902年杨行密被分封为吴王,到979年宋太宗赵匡义平灭北汉为止的77年历史。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五代十国具体指的是哪些国家。

“五代”

五代指的是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分别为“梁”、“唐”、“晋”、“汉”、“周”,不过为了区别从前那些已存在的相同国号的朝代,这个五个小朝代均被冠以“后”来记载。

一、后梁

后梁的建立者为梁太祖朱温,他本是黄巢起义军的将军,后又投靠大唐成为一强大的藩镇,907年废唐帝自立为帝,定都开封,中国历史进入纷乱时期。

后梁自开国前就一直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霸,梁太祖朱温晚年荒淫与儿媳扒灰,被其子朱友珪杀死,朱友珪由于弑父被其弟朱友贞所杀。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后梁共历三帝,前后17年。

二、后唐

后唐的前身是割据河东的晋王李克用家族,他是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亦是朱温最大的竞争对手,后梁建立后,晋王仍奉唐朝为正朔。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以“唐”为国号,同年灭亡后梁,定都洛阳。925年灭前蜀,李存勖的势力本可以一统天下的,不幸在926年死于兴教门之变。

后唐政权转至李克用义子李嗣源之手,李嗣源开创了“明宗之治”。李嗣源死后由其子李从厚继位,不过李从厚将义兄潞王李从珂和姐夫石敬瑭当成眼中钉。李从珂和石敬瑭联手扳倒李从厚,李从珂继位后又与石敬瑭不对头,都想弄死对方。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自称儿皇帝,借助契丹军灭亡后唐。后唐传二世四帝,历14年。

三、后晋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奸,不惜牺牲民族利益侍奉异族。虽然他作为中原皇帝,但是一辈子活在辽人的阴影中。在位第七年(942年),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耶律德光,忧郁成疾而死。

石敬瑭死后,大臣未拥立其子石重睿为帝,而是拥立其侄子石重贵为帝。石重贵向契丹称孙不称臣,契丹和后晋双方开始不停地作战。947年,契丹俘虏石重贵灭后晋,耶律德光占据中原称帝,改国号为“辽”。

后晋传二帝,历12年,应了那句“成也契丹,败也契丹”。

四、后汉

耶律德光在中原称帝后,放纵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回草原。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并定都于东京开封。



刘知远在位一年病逝,其子汉隐帝刘承佑继位,由于其猜忌郭威,使得郭威反叛被杀,后汉共历二帝,立国仅三年多(947~951年)。

五、后周

后周建立者为郭威,在位三年病逝传位养子柴荣。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最伟大的君主,有雄才大略,一生都在致力于全国统一。

周世宗在位六年,他曾说过“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可惜天不假年,但是其在位期间曾击败北汉、辽国联军,巩固了北部边防;击败后蜀,收复秦、阶、成、凤四州;三次亲征南唐,得南唐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县,与后周划江为界;又亲征北汉,收复莫、瀛、易三州和瓦桥、益津、淤口三关,此战却导致柴荣驾崩。

柴宗训继位后,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后周灭亡,历三帝,存10年(951~960年)。宋朝建立后,五代历史到此结束。

“十国”

十国则指的是在中原地区之外存在的十个主要的地方割据政权,时间跨度为唐末、五代及宋初三个时期,下面按照十国建立先后的时间来简述其历史。

南吴: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都广陵(即扬州),吴国建立,史称“杨吴、南吴、弘农、淮南”。杨行密死后,吴国的朝政被徐温和徐知诰(李昪)所操纵。937年,杨溥禅位于宰相徐知诰,吴国灭亡。吴共历4主(杨行密、杨渥、杨隆演、杨溥)

,共36年。

南楚: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后封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为楚王,以潭州(今长沙)为王都,她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马殷临终前定下“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因此埋下巨大的祸根,马殷诸子争立,史称“众驹争槽”

951年南楚发生内乱,南唐乘机攻灭南楚。历六主,立国56年。

吴越:907年,朱温封两浙节度使钱镠为吴越王,都钱塘(今杭州),吴越国建立。吴越国是十国中最为稳定的割据政权,978年,吴越王钱俶为了避免战乱纳土归宋,立国72年,历三代五王。

前蜀:907年,蜀王王建在成都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前蜀灭亡。历二帝,享国十八年。

闽国:909年,王审知受朱温封为闽王,都闽侯(今福建省福州市),史称闽国。王审知去世后,诸子争立,骨肉相残。

王审知三子王延钧杀长兄王延翰继立,王延钧又被长子王继鹏杀害,后被其叔王延羲与侄王继业捕杀,王延羲继位,王延政又在建州建国称殷帝。945年,南唐趁闽国内乱时出兵灭闽国,存36年历六主。

南汉:917年,南海王刘䶮在番禺(今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南汉多是暴虐无道、荒淫无度的君主,也如闽国一般兄弟争立,骨肉相残,其国君信任宦官,甚至出现满朝大臣皆是阉人。971年南汉末主刘鋹投降北宋,南汉历四帝(

刘䶮、刘玢、刘晟、刘鋹),存54年。
南平:924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高季兴在907年被朱温任命为荆南节度使。高季兴身处乱世,却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他喜欢劫掠各诸侯使者的财物,还不知廉耻的向各诸侯国称帝者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高季兴死,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963年纳地归宋,存国39年。

后蜀:934年,剑南两川节度使、蜀王孟知祥于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蜀国在先主孟知祥、后主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不过乐极生悲,后主孟昶奢侈无度、荒废朝政。965年,宋太祖发兵攻蜀,孟昶降,后蜀亡,历2主共31年。

南唐:937年,徐知诰篡南吴政权建立齐国,939年改名为李昪,并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南唐曾国力强盛,到中主李璟时虽趁机灭亡南楚和闽国,但是楚地和闽地后又被楚人和闽人所占,算得上是得不偿失,国力开始衰败。后来有割地后周,称臣去帝号,到了后主李煜时朝政混乱、国力颓败。975年十一月,北宋攻占南京,李煜投降,南唐灭亡,传三世三帝,享国39年。

北汉:北汉算得上是后汉的残余势力,951年郭威曾欲迎立河东节度使刘崇长子刘赟为帝,行至半路便被废为湘阴公,后周建立后被幽禁而死。郭威称帝后,刘崇随即也在太原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也是实力最弱的国家,在后周和宋朝的进攻下,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979年,宋太宗赵匡义率军亲征北汉,末主刘继元被迫出降,北汉灭亡。传三世四帝,享国28年。

十国之外存在的诸多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还存在过岐国、北平国、赵国、桀燕等小国以及静海军节度使、清源军节度使、武平节度使、定难军节度使(西夏前身)等其他节度使的割据政权。

所以近现代有部分史学家与学者对该时期有新的定义,认为北汉乃是后汉的残余,而桀燕、岐两个割据政权列入,那么就刚好是“五代十一国”,柏杨的著作中就是如此定义的。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这段时期非常的混乱。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五代十国到底是哪五代?它们和其他朝代是什么关系。

要说五代十国,首先要从唐朝说起。唐朝是我国最出名,也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但是盛极必衰,历史上每个朝代基本都是维持在三百年左右。

唐朝末年因为一系列原因,世道变的非常乱,掌握着军权的节度使们纷纷开始造反,权臣与宦官的政权,农民起义也频频发生,国家到了风雨飘摇的时期。

后来一个叫做朱温的人手下兵马最强,成功的控制住了皇帝,逼迫皇帝禅位给自己。自此延续了289年的大唐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了。

什么是五代十国

这个时候唐朝虽然已经灭亡了,但朱温并没有统一全国,梁朝控制的区别只有中原、北方的几个省。后来北方政权更替,前后变换了五次,所以被称为五代。

而除了中原政权,南方地区还有大大小小的很多势力,一共分裂为了十个国家,所以被称为十国。这就是五代十国的由来。

五代的第一代--后梁

朱温得到了皇位以后,把新的国号定为了梁,后世史学界称其为后梁,我们也可以叫它梁朝,这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

这些势力都不承认它的正统身份,朱温就准备把这些不服他的人一个个都收拾了,统一全国。

其中在山西有个叫李克用的人,他以前就跟朱温有矛盾,两人以前都是唐朝的节度使,势力也都差不多。朱温夺了皇位后,李克用根本不甩他,也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于是朱温就发兵去讨伐他,第一个拿他来开刀。

五代的第二代--后唐

朱温和李克用刚打了没多久,李克用就生病先死了,后来他的儿子李存勖扛起大旗继续战斗。双方的战争持续了很多年,最后以李存勖的胜利而告终。后梁就这么被灭了。

李存勖胜利后,夺取了皇位,他想恢复大唐的辉煌,于是就定国号为唐。后世为了把他的唐跟我们所熟知的大唐区分开,将其称为后唐,这就是五代中的第二代。

五代的第三代--后晋

后唐建立后,开始发展的还算稳定,左右出击收复了很多疆土,是五代时期疆土最大的一个,不过离统一全国也还差很远。在经历了十几年后,后唐的统治也渐渐混乱起来,内部权力争夺非常厉害。几方为了争夺权力,大打出手,最后被一个叫石敬瑭的人得手,这人是李克用的养子的女婿,在历史上可谓臭名昭著,是个民族败类。

石敬瑭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为了借兵,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所谓的燕云十六州,就是现在北京、河北附近很大一片地区。这里在古代非常重要,因为地势较高,易守难攻,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正是因为石敬瑭割让了这里,导致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原政权一直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

石敬瑭得到了契丹人的支持,推翻了后唐,建立了后晋,这是五代中的第三代。

五代的第四代--后汉

契丹人被石敬瑭引来后,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契丹人就此进入中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搞的天怒人怨的,后来百姓们被逼的纷纷起兵反抗,契丹人最后败逃。

一个叫做刘知远的人趁机发展壮大,最后取代了后晋,建立了后汉,这是五代中的第四代。

五代的第五代--后周

但是刘知远也不是什么好人,比契丹人也好不到哪去,他统治的后汉也是民不聊生,朝廷从上到下都非常的残暴黑暗。

刘知远登基没多久就病死了,他的手下们纷纷开始夺权,最后一个叫做郭威的胜出,打败了其他人,推翻了后汉,建立了后周,这就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了。

相比于刘知远,郭威就好多了,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后周在他的统治下,发展的很好,国家渐渐的焕发出生机,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郭威也在一点点的扩张领土,收复其他的小国。

郭威手下有个大将军,非常有威望,叫做赵匡胤。当年郭威起兵时候,赵匡胤就投靠了他,为他建立后周立了不少的功劳。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继位,柴荣同样很器重赵匡胤,后来没几年柴荣也死了。赵匡胤就趁着柴荣的儿子还小,发动了陈桥兵变,兵不血刃的夺取了江山。

后来赵匡胤一步步的灭掉了南方十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宋,分裂了多年的中国才终于又重新统一。


漂浮菌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从朱温灭唐算起,到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时间比较短:53年。不过就这53年这么短时间里,中原迭代了5个小朝廷,四周先后存在过十几个割据政权。

每个大一统王朝后面都要跟进一个乱世,汉朝之后是诸侯争霸、三国鼎立;西晋之后是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大唐之后则是五代十国乱世。闲话不叙,且介绍一下五代十国情况:

五个前后更替的小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与五代并存的十国是: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国、北汉。

•大家都没能统一天下,为啥“梁唐晋汉周”这五个就能成为朝代、代表中央呢?那是因为后梁占据中原,灭了大唐,夺取、继承了唐朝国祚,代表了正统,周围小国大多称臣,使用人家年号。而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则依次灭了前面的朝廷,继承了前朝衣钵。

不过“五代十国”这只是笼统说法,另外还有别的割据政权:契丹、大理、吐蕃、定难军、武平军。当然,“十国”也不是所有割据政权,都臣服中原“五代”小朝廷。

“五胡十六国”跟“五代十国”最大区别就是:五胡十六国中的“十六国”大多旧的灭掉、新的建立(同时共存的不多);而五代十国中的“十国”大部分同时并存。

•几个例外:北汉在北周时期才建立,后蜀代前蜀,南唐代南吴、南唐灭闽、南楚,北宋建立后,一口气剩下的6个: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这样“十国”就全归北宋了。

可惜北宋号称统一,但是仍有契丹、大理、吐蕃、定难军等几方势力难以平定。于是乎,契丹成为“辽国”,定难军成为“西夏”。在宋朝几百年中,大多数时间其实一直是三足鼎立,算不得大一统(先有北宋、辽西夏;再有南宋、金、西夏)。


尔朱少帅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一统的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分裂时期,从907唐亡年到960北宋建立,历来都是以五代为正统一脉相承,因为北方五代是有连续性的而南方十国很多都是同时存在。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共历三帝,享国17年。923年,沙陀族人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定都洛阳,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广阔的朝代,但是也没辉煌多久。十四年后,936年,石敬瑭灭亡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保护自己的帝位,但947年后晋还是被契丹给灭了,可笑吧。后晋灭亡后,契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中原站不住脚,撤退了。刘知远把握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后汉也是五代十国最短命的朝代,只坚持了四年,951年郭威叛变灭后汉,建立后周,后周是一个开明的朝代,改革弊政,发展经济和军事,为后来大一统奠定了基础。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篡位建立北宋,后周灭亡。

五代时期常年征战,社会混乱不堪。纷争四起,都是短命朝代。基本控制着淮河以北的黄河流域中原地区,都城不是洛阳就是开封,继承了唐朝的东都,后来的北宋也是定都开封,朝代一直沿着时间线传承下去的,所以五代被公认为历史正统。


天少历史


五代十国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混乱的时代!然后,

一,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后梁。

后梁建立时间是907年,建立者是朱温。朱温原本是唐末黄巢起义军的著名将领之一。

(2)后晋。

后晋的建立者是石敬瑭,后晋的建立时间不详。然后,关于石敬瑭最为出名的是,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国,然后石敬瑭自称为儿皇帝了。

(3)后周

后周的建立时间也不详。后周的建立者是郭威。然后,据说因为郭威没有子嗣,因此郭威就把后周的皇位传给了柴荣了。柴荣就是有名的周世宗了。再后来,赵匡胤就夺取了后周的政权了。据说《水浒传》小说当中的柴氏享受的“丹书铁券”就是这么得来的。

后唐、后汉的建立情况略。

二,“十国”指的是:前蜀国,后蜀国,南吴国,南唐国,吴越国,闽国,南楚国,南汉国,南平国,南越国。关于“十国”的情况,在这里就忽略不介绍了!






骑蜗牛走高速


五代十国是指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开始到979年宋太宗赵匡义攻灭北汉为止共72年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是华夏文明又经历一次生死考验,也是我中华文明的分水岭,五代十国之前的那种积极向上、雍容大度、开放自信、不屈不挠的华夏文明不复存在,中华文明逐渐走向封闭、束缚,中国进入近古时期。

五代十国历史表面上很乱,但其实很简单。所谓五代,就是指北方中原地区五个朝代轮流交替,合称五代;所谓十国,就是指盘踞在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外加一个盘踞在北方的割据政权,合称十国。五代为: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为: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共十个割据政权。其实当时在“五代”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地方割据政权,不过影响力不及“十国”大,所以“十国”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当时诸多政权。

五代十国其实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遗漏下的恶果,也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当时唐代宗为了尽快平定安史之乱,大赦叛军,叛军的主要将领被封为节度使。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这也就是令唐王朝头痛一百多年的“河朔三镇”。

当时为了分化各地地方势力,又大封其他地方势力为节度使,使节度使制度遍布全国,藩镇势力进一步做大。虽然唐朝中间有数次尝试根除藩镇势力,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公元878年爆发的黄巢起义,战火遍布全国,起义失败后,唐朝国力大损,各地节度使实际已经成为地方诸侯,各个节度使之间互相攻伐兼并,唐朝名存实亡。直到907年,中原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梁王朱温废掉唐哀帝,建立后梁,其他南方各节度使趁机纷纷称王称帝,五代十国开始了。


史海沉沉


五代十国的历史,很多人会觉得很乱,因为涉及到的国家和人名太多,而他们所建的政权又都很短暂,总共加起来也不到百年,所以让人读来总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但事实上,五代十国的历史表面上很乱,但其实很简单。所谓五代,就是指北方五个朝代轮流交替;所谓十国,就是指盘踞在南方七省的九个国家,外加一个盘踞在北方的国家。

我们先从五代说起,大家知道黄巢起义后,唐帝国基本名存实亡,只剩下一副空架子。而在剿灭黄巢起义中,有两个节度使趁机做大,一个是盘踞山西的晋王李克用,一个是盘踞河南的梁王朱温。

朱温本来是黄巢的手下,后来归降唐朝,屡立战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进而敕封梁王,后来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唐朝中央政权。七年后,朱温代唐称帝,建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这也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



当时,朱温虽然称帝,但盘踞在山西的晋王李克用却根本不甩他,也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于是双方在潞州展开大战。这场战役从907年的五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908年的三月份才结束,李克用也在这战役中病逝。

后来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继位,亲率大军偷袭朱温,致使朱温大军伤亡数以万计,至此这场战役才以朱温的失败而告终。朱温也由此感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小名),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之相比,就像猪狗一样!”

四年后,朱温因继承人问题被亲儿子所杀,李存勖趁机发兵灭粱并称帝,定国号为大唐,是为庄宗,史称“后唐”,这也就是五代中的第二代。至于后来的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其实基本都属于是李存勖内部军方大佬轮流坐庄。

先是李存勖的干哥哥李嗣源抢了李存勖的皇位,然后李嗣源的干儿子李从珂,又抢了李嗣源亲儿子李从厚的皇位。最后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抢了李嗣源干儿子李从珂的皇位,于是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后,改国号晋,史称“后晋”。

十年后,石敬瑭的后晋被契丹所灭,于是他的亲密助手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四年后,刘知远的亲密助手郭威,又抢了刘知远儿子的皇位,并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这也就是北方所谓的五代。

再后来,郭威的养子柴荣继承了郭威的皇位,柴荣的亲密助手赵匡胤抢了柴荣孤儿寡母的皇位,建立北宋,并最终一统天下。



五代说完,我们再来说一说十国。所谓十国,主要就是江南七省割据,他们分别是:四川军阀建立的蜀国;湖北军阀建立的荆国;湖南军阀建立的楚国;江苏军阀建立的吴国;浙江军阀建立的越国;福建军阀建立的闽国;广东军阀建立的汉国。这些国家其实很好记,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号,基本与这些省的简称相似。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七省割据,为什么会有十国。那是因为王建建在四川建立的蜀国,被唐庄宗李存勖灭掉后,让孟知祥当西川节度使,后来孟祥再度让四川独立,又重建蜀国。这两个蜀国的皇帝,一个是王氏,一个是孟氏,史称前蜀后蜀,通常来说算两个国家。

同时,江苏杨行密建立的吴国,后来被徐知诰(李煜的爷爷,称帝后恢复李姓,改名为昪)篡权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这样一来,南方就有九个国家。当时,南唐虽偏安于淮河以南,却是十国当中版图较大和实力最强的国家,共传三世一帝二主,享国三十九年。



南唐最鼎盛时,先后灭掉灭闽和楚国,占据南方三十五个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但后来,南唐李璟(李煜的父亲)在淮南战场被柴荣给击败,不得不将江北十四州割让给柴荣,后周的疆域由此从淮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为北宋灭南唐打下基础。

而这战后的南唐,只剩下苏南(不含苏州)、皖南、江西、闽东地区。从此,伤筋动骨的南唐再无争夺天下的可能,只能混吃混喝,等着最后那一刀。于是十八年后,宋军攻占金陵,后主李煜出降,南唐覆灭。

十国中的最后一个国家,是盘踞在山西的北汉,它是十国中唯一一个在北方的国家,是五代中的后汉刘知远的后裔所建立。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于979年灭北汉,十国就此结束。


我是赵帅锅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继南北朝后的又一个混乱时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唐末的藩镇割据,在这一时期总共存在过大大小小十五个政权。其中以最强的五代为正统王朝,其余十国为割据政权。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指杨吴、南唐、吴越、马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闽、北汉。

后梁开国皇帝是朱温,朱温篡唐自立为帝视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开端,后梁存世十七载共历三帝,为李存勖所灭。

后唐前身是大唐晋国,其建立者是李存勖,开创者为李克用,李克用家族本是沙陀人,因受大唐皇恩赐李姓,因而一直和篡唐自立的后梁政权是死对头,灭梁后为延续唐代,于是继续称国号唐,为区别,史称后唐。后唐立国十四载,历四帝,大将石敬瑭勾结契丹灭了后唐。

后晋为石敬瑭在契丹的协助下建立,石敬瑭被称为儿皇帝。后晋存世十二载,历二帝,为契丹所灭。

后汉建立者是沙陀人刘知远,刘知远趁契丹北撤自立为帝,后汉立国仅三年便失国。

后周是由郭威建立的,郭威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黄袍加身的人。后周虽享国仅十载,但却是五代最光明的时期,太祖郭威,世宗柴荣皆是五代难得的明君,后因主小势弱为大将赵匡胤篡位。

十国中势力比较强的是杨吴,其创建者为杨行密,后为李昪窃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十国中实力最强的南唐,南唐为北宋所灭。

前、后蜀均是在蜀地建国,蜀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适合割据,因而其国力算得上十国中比较强的,前蜀建立者为王建,后蜀建立者为孟知祥。

吴越是五代十国中立国最长的一个政权,共七十二载,其建立者为钱镠。后投降北宋灭国。

南汉、马楚、北汉、闽、荆南都是实力一般般的割据政权,其建立者分别为刘隐、马殷、刘崇、王审知、高季兴。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聪慧,我是混沌聊史,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