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遍东阳丨一图阅尽七十年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东阳市画水镇洪塘村“天生”就带着红色基因:元代时一次山洪暴发,洪水经黄泥山汹涌而下,注入村西一口十余亩面积的大池塘,塘水瞬间泛红,遂有“洪塘”之村名。

1947年春,中共路西金萧地区路北县工委义南区委派郭琛(又名郭国琛)以教书为名,返乡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当年一个冬夜,郭琛组织3名革命青年,带着土制手雷潜入东阳县城欲炸毁国民党县政府。此事虽未成功,却影响极大。他的故居至今保存完好,外墙黄中泛红,中间窗户被设计成五角星形状。

“70年前刚解放时,郭琛的故居就是这个样子。”今年81岁的郭乙青指着洪塘村旧貌图说,70年来这里始终是洪塘村的红色“圣地”,得到了村民们妥善周详的保护。

变:古村几度换人间

郭乙青是洪塘村貌图的“复原者”之一,另两位老人郭金豹和郭裕信则充当了“画师”。以郭乙青的记忆为基础,两人于2009年共同完成了这幅村庄旧貌图。也就是在作画时,两位老人猛然发现几十年来洪塘村已是沧海桑田,不断迭变的新貌犹如泥沙一层层掩盖了旧时记忆,需要费很大的劲才能穿越回到儿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村里变化还不大,村民住的都是传统木结构房子。”郭乙青说,20世纪50年代最大的变化就是村南的前大路因为建造稠岭线而成了公路。

改革开放初期,洪塘村迎来了一波最为猛烈的变迁,村民们纷纷拆掉木结构旧房,建起砖混结构楼房。郭琛故居南面的围墙被拆除,墙外的田野里立起了鳞次栉比的农家小楼房;村西的坟山被夷为平地,成了建造新房的“风水宝地”。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洪塘村“跨越式”发展,村民们纷纷跨过村南的前溪,原先空旷的前溪畈,逐渐成了人烟繁盛的新聚落。

摧枯拉朽式的城镇化也抹去了洪塘村许多古老的地标,比如村西的蟠龙寺在明代时设有蟠龙书院,明代兵部尚书许弘纲曾在此求学,如今此地已被一幢气派的红木家具厂房替代,原先毗邻寺院的文昌阁也已荡然无存。

解放前,洪塘就以土地多而闻名五十九都以及隔壁的义乌东朱。虽然村庄变迁堪称天翻地覆,洪塘村却始终守着耕地红线,耕地保有量达1000余亩。在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村里合理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给企业,仅仿古家具企业就有3家。接下来,村里将建造标准厂房用于出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而在走出“以粮为纲”的局限后,洪塘村着眼于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在画水镇率先发展水果种植产业,最早从事水果种植的郭君鑫在获得成功后,带动多户村民打造出400多亩果园,仅甘蔗种植面积就有200多亩。

68岁的村妇许银翠种植了1亩余地的桑椹,却获得了四五万元的收益,一时成为村民心目中的“网红”。四时瓜果纷呈还让洪塘村搭上了发展全域旅游的“顺风车”,接连举办了两届水果节,村民真正尝到了发展乡村采摘游的甜头。

守:护持乡愁旧家园

几十年过去,两位老人之所以能分毫不差地复原洪塘村旧貌图,除了记性较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洪塘村内保存着众多古老的建筑与地名,两头门、大宗祠、小宗祠、街路、后街、马路、淑份厅、夏份厅……正是依凭着这些熟悉的建筑物与地名,洪塘人守住了乡愁。

两头门是洪塘村的中心。这座门楣上题着“长春”两字的门楼,是昔年地标建筑“介邱楼”的组成部分。“解放前,进入这道门就是东阳,出了这道门则是义乌。”村民们说,门外南北向的巷道把村庄一分为二,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边原属义乌管辖的部分划归东阳,并入洪塘村。较之这样的融合,洪塘郭氏十世祖郭基思维显然更加超前。早在明代中期,他就在位于东义两地交界的“黄金塔”地块建楼构堂,并于1525年落成,以其地处东阳和义乌两邱之间,命名为“介邱楼”。至今,村内还流传着“介邱楼下两头门,西望义乌东向东阳”的说法。

郭基之后,“黄金塔”一带以介邱楼为中心,建成了诸多厅堂。两头门内的街路成了东阳到义乌佛堂的必经之路,商铺和店家应运而生,从两头门到东门桥仅百米余的街路上,聚集了10余家商号,小摊贩沿街叫卖,形成了一处热闹的集市。

如今,洪塘人更愿意用“老街”来称呼街路,在彰显其“老”的同时,更为街上至今仍保留着原貌的一溜儿商铺而感到欣慰。

除介邱楼之外,郭基还于1529年辞官回乡后,出资在村庄西北重建了郭氏宗祠。这座面阔五间、进深四进的宗祠拥有门楼、前厅、穿堂、正厅、后寝、厢房等,抬梁结构,石柱彩绘,从门楼到前厅需要走过一座石板桥,这在东阳市境内属于孤例。它和西邻的小宗祠、位于蟠龙山的明代郭氏先祖古墓群一起,构成了洪塘人最重要的精神根柢。

出了两头门就是“沉洋塘”,塘边以花墙水阁楼为中心,向南向西延伸出去的一大片传统民居,涸染出极富古意的水墨画。

古樟、古道、古民居、古台门。抬头见古意,低首思先贤。洪塘村民用种种智慧护持着自己的家园:以溪为壕,垒石为墙,墙上开设台门,成立民团自治。自明代以来形成的这套硬件设施与防范意识代代传承,内化为洪塘村民强烈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守住了祖先流传的东国厚风,也夯实了新时代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基础。

用:乡村振兴享红利

两头门内,北侧门楼里,70岁的陆带弟正在为村民诊治。从诊所的窗户望出去,村民们正在街路上忙着修缮老房子,一排排用绳子串连的塑料风叶在街路上空旋转出五颜六色的音符,这是5月份洪塘水果节留下的狂欢痕迹。

1985年,在村里做赤脚医生的陆带弟成了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第一代人,她拆除了紧挨着二头门的破旧老房,建起了五间钢混结构三层楼,外立面用上了“洋灰”和马赛克。但是,两头门越来越破败,竟相拔地而起的民居墙体裸露,村内的各种脏乱差现象,又让她忧心忡忡。门外的沉洋塘一度成了臭水塘,夏夜晚上坐在塘边,“噼啪噼啪”的拍蚊声不绝于耳。

变化出现在2016年。“这一届村班子上任后做了村庄规划,决定把洪塘村作为传统村落加以保护利用。”陆带弟的老伴郭昌星说。随后,郭昌星看到两头门得到修缮,村里的老房子得到保护,街路两侧的商铺逐步复建,1万多平方米水泥路重新铺上了石板或者弹石。非常注重保健养生的他为此举叫好,“水泥路面不仅无法排水,而且夏天路面温度高,下雨天老人容易滑倒。改成传统的石板和弹石路面后,大家都喜欢晚饭后穿街走巷散步健身。”为此,村里还上马了亮化工程,在街巷两边的民房外墙上安装了仿古灯笼,既腾出了路面空间,又有利于村民通行。让郭昌星意料不到的是,去年村两委会在征得他同意后,出资改造了他家的房子外立面,增设了木雕牛腿和花格窗、仿古雨罩,“如果我自己搞的话,这项开支不会低于5万元。”老人很高兴自家成了首批改造的150余户农户之一。这项利好,源于洪塘村被列入浙江省历史文化一般利用村后获得的经费。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治,洪塘村内基本消灭了“赤膊房”,新建房统一为粉墙黛瓦仿古民居。更让村民开心的是,历史上洪塘多水塘,但因多年积淤成了“臭水塘”,如今这些水塘都经过了清理,恢复了“天光云影自徘徊”的美景,沉洋塘畔建起了仿古水榭,成了纳凉休闲的好地方,“今年夏天,蚊子明显少了很多,村里干净多了!”

仅在2018年,洪塘村就投入700余万元用于乡村振兴,亮化、绿化、洁化、美化以及老街保护利用等项目的实施,令村庄快速焕颜。村里还以每平方米1000元的价格回收了部分古建筑的产权,经修缮后赋予其新功能,或用于非遗展示,或开展“古宅寻宝”,或开设书画展厅,洪塘古村互动体验深度游崭露头角。

“曾经,洪塘是画水排名倒数的后进村,现在它已跻身先进村第一方阵,正在申报浙江省历史文化重点利用村。”画水镇党委书记程亚军欣慰地说。对此,村民们自发地用一句话评价:“现在整个村都变好了!”

这个家族与陈望道有着红色亲缘

探寻洪塘的红色基因

“这就是郭琛的故居,解放前郭琛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今后,我们计划把郭琛故居开辟为洪塘红色主题展览馆,挖掘和收集洪塘红色资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红色历史,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在郭琛故居前,洪塘村监委会主任郭君鑫介绍说。

郭琛故居外墙黄中泛红,中间窗户被设计成五角星形状,颇有西方建筑风格,村民称其为“小洋楼”。入内则是中式传统建筑,前后两排5间,东西各1间厢房,共12间房屋,中间是天井。村中老人说,因为郭琛从事地下革命工作,所以他基本上都是晚上回家,第二天一早走。

1947年春,中共路西金萧地区路北县工委义南区委派郭琛从杭州回到家乡洪塘从事革命活动。他联络同乡好友,以反封建、争民主、争自由为宗旨成立青年联谊会,创办民报、俱乐部,传阅革命书刊,教唱革命歌曲等。同年秋,为了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扩大革命影响,郭琛等人经研究策划,派东阳中学学生许祥礽秘密到县政府侦察绘制地图,由郭国屏、卢世正、郭昌高等随带自制炸药和传单进城炸县长。他们把炸药丢进县长的宿舍,炸出一个大坑,县长因当日外出而未炸中。此事震动东阳城乡,警察倾城出动追查。郭国屏、卢世正等外避到浙南等地。1948年8月,因党组织遭到破坏,郭琛又从杭州私立武氏小学回东阳南乡晓庄小学任教,11月回洪塘隐蔽,后与中共路北县工委义南区委书记朱育茂取得联系。1949年1月,郭琛在洪塘以办学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在斗争中发展党员。同年春,建立中共洪塘临时支部,由郭琛任负责人。同时,郭琛指派进步人士争取担任保长、甲长,掌握基层政权,调查、搜集当地政治、军事、经济情报,动员青年积极分子参加路南六支队和金萧八大队。1949年4月,金萧支队八大队到洪塘一带活动,洪塘党支部组织发动群众协助部队封锁交通,警戒放哨,搜集枪支弹药,并为部队筹集了一大批粮草,洪塘地区成为金萧路北游击区的活动范围。

在郭琛故居,记者联线采访了郭琛的儿子陈雷(郭大建)。“我外公陈致道是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的弟弟,母亲陈赛兰受伯伯陈望道的影响,1948年还是学生的她就参加了革命,在金萧支队从事革命宣传工作。父亲和母亲为新中国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一直以来,我以父母为榜样,工作兢兢业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力强大了,人民幸福了。作为革命的后代,我们内心无比的骄傲和喜悦。”视频中的陈雷激动地说。

据悉,陈雷目前随儿女居住在杭州,他为老家的故居始终保存完好而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