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日本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智能手机却没有中美韩领先?

用户8029106234867


在2019年度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2%,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提升,这些年不仅仅华为手机在海外卖的非常火爆,小米以及OV等三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中国的智能手机在全球最后能占据到60%以上的份额,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为什么能占据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背后折射出一种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中国制造已经享誉全球,智能手机同样是制造业里面的一种,虽然中国的智能手机全球市场占比非常高,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已经是科技强国了,首先打开手机内部的零部件,其中国产的占比非常少,主要还是集中在日韩以及欧美等国家中,其实来讲只是完成在中国的组合安装起来,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要说国产手机中最具备竞争力的当属于华为公司,有自己的独立的芯片,这个已经高出国内几个厂商一个档次,所以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也是最高的。

中国能成为制造业大国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密集型人才的加工能力,特别适合智能手机这方面,德国和日本都属于老牌的科技强国,即使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但在战后恢复能力上也是强大的让人可怕,主要原因在于两个国家都极其重视教育,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主要看人才的储备,即使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才源源不断的产出,一个国家很快就能强大起来,德国和日本都是典型,日本在手机行业经历了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但是被美国给打压下去了,但在半导体原材料加工这块,日本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势所以这次日本封锁韩国,直接把韩国给整老实了。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达并不意味着在所有的方面都是领先的,德国主要是在制造加工方面有着非常强的基础和积累,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在制造业方面也是强项,但是在人员成本以及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上比较中国在这方面还是有着比较大的优势,在这种优势上国产的智能的智能手机得以走向全球,但除了华为公司拥有自己的核心芯片之外,另外几家公司主要在还是打造产品为主,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中国科技的强大之路还早着,首先在半导体领域需要突破的空间还是非常大。

日本虽然在美国的打压下失去当年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地位,但是在整体科技水平以及加工能力方面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德国的重工加工截至到目前还是领先的,现在国内很多机床工艺还是在学习德国,承认差距也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在承认差距的情况下意识到自己不足之处,然后奋起直追,在很多领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智能手机不能仅仅能够组装生产还要在关键部件上有积累,才不至于被老美卡脖子,现在的华为公司已经在艰难的补齐自己的缺口,如果是国家半导体产业强大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所以整个国家产业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现在能够抵得住美国封锁的国内企业除了华为公司,很难找出第二家,主要得益于华为公司这些年的积累以及整体的风控策略,在华为任正非的眼里,和美国的对抗是早晚的事情,现在只不过是真实发生了,再加上华为本身属于跨国公司很多技术如果在美国拿不到可以采取别的国家的方案,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设置了自己重要的点,面对美国的全面封锁,华为难在除了硬件芯片要应对,还要应对操作系统生态系统的挑战,这几年的华为最大的点就是如何解决生存问题,已经顾不上是否能够发展了,企业要想真正健康的发展,还是要依靠强大的国家工业基础,强大的科技基础,所以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不要被表现的现象所迷惑,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看遍全球手机,你会发现三星是韩国的、苹果是美国的、华为是中国的、诺基亚是芬兰的、OPPOvivo小米都是中国的。那么问题就来了,老牌工业国家德国为什么没有手机品牌?

德国人和日本人最注重的就是产品品质,他们坚信只有慢工出细活,你会发现德国和日本有很多的小公司,他们都是祖祖辈辈积累了多少年传下来的手艺,相比中国人来说,德国人更喜欢独自钻研,然后不断打磨,以求发挥出最好的品质。


而智能手机的生产则是需要很多人团结协作,一个开发系统、另一个做手机后盖、在一个来研究手机处理器。相比中国人来说,德国人很难适应如此的生活环境。

中国强大的入口密度

智能手机的组装是需要非常多的人的,就像苹果手机为什么苹果手机不在美国组装,要让富士康组装,就是因为中国入口密度大,薪资低,造出的手机成本低,便于销售。

在外国,工人的工资一般是按照时薪来算的,而到了中国就成了月薪、年薪来算。德国入口较少,根本难以形成如此大的手机制造工厂,就算研发成功,也会因为成本太高,而少有人购买。

中国的条件更容易促成手机品牌的诞生

造一台手机少说也需要几十个零件供应商,中国大陆已经形成非常完善的手机产业链,相比外面的国家来说,中国大陆拥有一条完全独立的手机零件产业链。

如此多的产业链,非常容易促成手机品牌的诞生,而且在中国大陆拥有很多手机代工厂,像很多低端手机,你只需要自己拥有一个手机系统就可以造出一台手机。


数码智玩


的确如同题主所说,德国、日本是世界上科技较发达的国家,甚至在某些年月领先于中国,然后科技的发达并不能主宰一个企业的生与死,企业的布局失利将直接影响该企业价值。

西门子手机产业的没落,和它的“不识时务”有着直接的关系,05年左右西门子以“设计前卫”而著称,但是买账的消费者却少的可怜,而此时的西门子并没有悬崖勒马,反而一意孤行,就这样慢慢退出了中国这片市场。失去中国市场的西门子没有抗多久,就关闭了手全球手机业务。

和西门子一样,我们在看看日本的这些企业:

2005年12月,松下关闭了其位于菲律宾和捷克的两家手机制造工厂以及美国和英国的手机研发中心,并裁员1400人,逐渐停止海外市场的2.5G GSM手机生产业务

2006年12月,NEC宣布,将退出2G和2.5G手机市场,中国市场随之被调整和重组。

2006年年初,三菱数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三菱移动)宣布裁撤公司位于北京、上海、广州的手机部门,并退出手机市场

2008年,日本京瓷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将撤出中国手机市场。

而单说日本的索尼,估计有不少朋友使用过索尼的智能手机,索尼手机使用自己家的CMOS镜头,在拍照方面无机可比,然后当年三星的崛起势必给索尼的手机业务重头一击,现在三星的火炎也灭的差不多了。直到现在,索尼的手机业务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实际上索尼自打开始2G业务持续亏损至今!

所以说一个企业的科技有多发达,设计的产品也需要消费者来买账,如果消费者不买账,再好的科技也是白瞎,最终会像诺基亚一样消失。即使卷土重来也是辉煌不起来的。


玩手机的张先生


手机属于消费电子,需要巨大消费市场份额的,而德国是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强国,而日本战后是电子工业崛起,在家电汽车领域,新材料上,日本本来可以发展经济趋势迅凶,因此广泛威胁到欧美产业,这时欧美联合起来对付日本,在广泛的贸易战下,逼迫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书签署,让日本日元升值三倍后,使日本出口损失惨重。

逼迫日本央行采取低利率,日本由于贸易受壁垒伤害严重,低利率使资本涌向了房地产,最终厂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企业倒闭潮,但日本经济痛苦的进入转型期,低端产业迎来倒闭破产潮,这使得日本经济长达二十年大萧条。

德国保持以传统机械制造业,而日本转型向新材料产业转移,垄断了世界新原材料。

日本手机业由于高投早期盈利性差,但日本德国在手机上创新能力不如欧美及韩国,三代手机实计样式上陈旧,被消费者淘汰出局了。

但日本在手机配件领域仍然是无法中替代性,索尼的相机配件,及电子元器件上,仍然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德两国企业界相对保守,无法向手机产业上获得领先地位,只能在手机细分领域去抢占市场。


随雨飘渺


德国过去也是有手机的,西门子就造过手机,但是整个世界的电子行业都集中在东亚地区,其他地区造手机没有优势,包括美国其实也是一样,苹果公司的手机也是在东亚制造的,只不过是在美国设计,造手机需要大量的供应商,这一点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无法满足。


以苹果公司为例,这是苹果公司目前的供应链结构图,就图上看,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香港,占据了供应链的大多数,而且以后产业会进一步向中国大陆集中。

一款手机所需要的材料非常复杂,以大陆为例:

扬声器的供应商瑞声科技

屏幕的伯恩光学,京东方

包装材料的华彩印刷

提供电池的比亚迪

提供充电器的国泰达鸣

提供印制板的超声印刷

提供PCB的依顿电子,鹏鼎国际

提供连接器的鸿腾精密

提供声学元件的歌尔声学

提供封装服务的长电科技

提供精密金属结构件的科森科技

提供玻璃屏幕的蓝思科技

……

等等等等

因此德国造不出手机,是理所应当的。


日本的手机为什么也不行?


按道理说,日本不应该颓废如此的,因为是消费电子大国,自身科技实力摆在那里,而且以索尼为首的企业迄今为止还在产手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日本手机确实非常弱势。


日本手机商的规定要归咎于日本的电信运营商,因为日本人买手机都是通过运营商购买的,类似于中国的“合约机”,因此运营商实际上完全把持了手机商的设计,生产以及营销。

而且日本三大运营商垄断通信市场,费用非常昂贵,消费者不管看到什么,运营商都要收渠道费,逼消费者签格式合同,中途一旦想换运营商,居然还有所谓的违约费。

这样留给手机商的空间都非常小,手机商搞出一大堆只有在日本用得上的功能,什么日本的手机能看电视能听收音机之类的奇奇怪怪的玩意,而且只能在日本使用,出国以后根本不能用。


然后,孙正义来了


孙正义开始引入划时代的IPHONE。

孙正义刚引入IPHONE的时候,很多日本手机商还不把孙正义当回事,但是孙正义搞出了无上限的流量套餐,外加上app store里面各式各样的软件,直接打爆了日本市场。


是的没错,结结实实的打爆了,几乎所有的日本手机品牌一瞬间集体被淘汰,当年死了的手机商不计其数,自此以后,日本手机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李建秋的世界


德国和日本手机都尝试过中国市场,记得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SONY。都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即便最早的手机消费品也非德国和日本品牌,而是我们都知道的、而折戟于智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和爱立信。

韩国——三星

现在还是销量排名第一的品牌,领先因素:技术、高中低端、中国的消费市场和韩国的国际地位,国际明星;

中国——华为等

不远将来的全球第一品牌,领先因素:技术、高中低端、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国际地位,中国制造;

美国——苹果

跌落神坛的全球第一梯队品牌,领先因素:技术、高中端、中国的消费市场和美国的国际地位,近“奢侈品”。

日本和德国可能不太适合做跨国的消费电子业务,跟他们的传统工业发展形式和优势相关,很难改变固有的工业文化,尤其是在依赖国际市场的情况下。


产业前沿


日本和德国的工业在于创新,这两个国家一般做自己的核心技术。目前智能手机市场软件和硬件已经被美国占领,软件方面苹果的IOS 谷歌的Android,硬件方面 高通的骁龙和苹果的A系列已经全面占领市场,再做手机大部分利润也是归了这两家。与其浪费成本和时间去组装手机,不如做自己擅长的领域。日本的半导体和图像技术堪称一流 在手机配件上已经处于垄断地位。


星空47281197


德国和日本的先进技术都是存量,从100年前,德国和日本就进入工业化社会,经过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先进工业技术。但是他们的经济组织结构落后了,在新兴技术领域效率远不如美国和中国,这导致他们在信息技术革命上落后了。韩国特殊,他是国家集中资源于一颗科技树,就是三星,一兴国兴,一衰国衰。


鬼谷先一


德国日本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智能手机却没有中美韩领先?这个题目够大,试着简单的思考下。德国和日本科技发达,但并不全面,更为精确的说法可能叫局部科技发达。德国和日本人专精的精神造就了德国和日本在专研技术和产品方面,更为细致更为深入,也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然而也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特性,却也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科技发展。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专精精神非常相似,在某些领域里面长久做一件事情,看似短期内没有多少创新、没有多少进步,但日积月累,刨地三尺的做法,可以把一件产品做到极致和完美。这造就了德国、日本这两家的产品非常的细致、耐用、完美,可以说在产品品质上相对其它国家而言很难找到它的瑕疵。所以这两个国家在存量上,几乎越研究越深入,形成了自己某些领域独有的科技实力。

德国在机械工业研发及制造能力,可以说是全球No1,日本在电子领域、汽车等制造领域同样相当强悍,甚至很难找到对手。但这两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却都是偏科的,而不是综合的,比如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相当缺乏。同时专得精专得深的另一个反面,恰恰又是对消费类产品快速反应能力的不足、吸睛能力的弱势,手机就是一个例子。

在手机这种一年变化多端,各种各样的噱头不断,以及时尚颜值的口味把握等,显然不太适合于像德国和日本这样做专做精的。原有德国的智能手机品牌西门子,根本赶不上消费者日益变化的口味需求,不得不委身于人。而日本的索尼、夏普、京瓷、富士通等,做工精又耐用,可惜同样无法把握消费者变化多端的口味,长期一成不变、缓慢的更新,连自己国内的用户都很少使用,更别说走向国外。

而对于中美韩这几个手机大国,可以看看这几个国家在消费类产品技术研发上具有超强的敏锐能力。善于捕捉和引导用户的消费方向,抓住用户需求心里,从而迅速推出产品占领市场。不一定做得专也不一定做得精,但一定要满足用户的心,于是在智能手机整装产品上堆积各种硬核各种吸睛的噱头、满足消费者各种欲望,而至于需要精专的部件,没关系有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工匠国家提供就行了。所以看看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噱头十足创意十足的智能手机整机,往往是中美韩几家公司,而内部的精专部件却很多又是由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工匠国家提供,这也算是科技的分工不同?


更多分享,请关注《东风高扬》。


东风高扬


说这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智能手机内部

零件有多少是进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