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尊称他为“圣人”,并感叹:此人功德无量

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对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但是,

被毛主席尊为“圣人”,他却是唯一的一个。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协助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周公

毛主席在七大上如此评价周公:

“无产阶级要翻身,劳苦大众要有知识分子,任何一个阶级都要有为它那个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奴隶主有为奴隶主服务的知识分子,就是奴隶主的圣人,比如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我们中国的奴隶主也有为他们服务的知识分子,周公旦就是奴隶主的圣人。”

那么,周公有何德能,竟然获此殊荣?

中华文化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从这三个角度讲,周公都是值后人推崇的。

首先,先讲立功。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哥哥,周成王的叔叔,在建立和稳固周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文王去世后,他协助武王征服四方诸侯,并策划参加了孟津会盟,以考验天下诸侯对武王的态度。条件成熟后,他与姜子牙等人协助周武王,发起了牧野之战,并且代武王起草了征伐商纣的战斗檄文《牧誓》。

在《牧誓》中,他全面系统地批评了商纣背离天下人的意志,荒淫无度的种种罪行,认为武王的行为是替民伐罪,极大地调动了天下百姓和诸侯的决心。

武王病故后,成王年幼,不足以管理天下,他果敢地摄政,为周王朝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坚决处置了管叔、蔡叔、霍叔和武庚参加的叛乱,消除了周王朝第一次大规模的危机,史称“二次克商”。二是继承了文王和武王的一些好的做法,不断加强对诸侯国的管理,完善分封制度。使有功之人都能够受“疆土”,这样一来,诸侯的力量就被不断分割,没有力量叛乱,周天子的地位更加稳固。三是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根据《尚书》记载,周公曾经多次教导成王,一定要“先知稼穑之艰难”,这样才能够明白百姓的辛苦,更好地服务于天下,解决好民生问题。四是建立洛邑,也就是洛阳,将商朝的遗老迁离朝歌,避免再次发生殷人叛乱之事。

其次,再讲立德。

周公之德,历史上最有名的有两个故事。

一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本来被分封到鲁国为王,但是,考虑到周成王离不开自己的辅佐,所以,他没有到封国去,而是派自己的儿子伯禽去鲁国。然而,他又担心伯禽会因为自己特殊的地位产生骄傲情绪,所以,语重心长地和伯禽说了一番话,其实,也是总结了自己的工作状态。

周公和伯禽讲: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啊。

周公讲自己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这个地位够过硬了吧。但是,我仍然担心自己的行为如有不慎会失去天下有才有德之人的支持。因此,即使是洗头时,有人来访,我赶紧将湿湿漉漉的头发握在手里,也要马上接见,有时候,洗一次头要握三次头发。如果正赶上吃饭,有贤者来访,立即将放在嘴里的肉干吐回碗里,马上接见,也经常是吃一顿饭,中间不知道停下来多少次。你作为年轻人更是要如此,不要以国君自居。

二是忠于国家,心无私利。

武王在世时,得重病,周公向前来占卜的人讲,你就祈祷用我的身体来代替武王的身体,把他的病转移到我的身上吧。《史记》记载如下:

“周公于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

并让占卜的人告知先王,

“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不能事鬼神”。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周公旦让占卜的人告诉先王的在天之灵,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武王姬发的健康。因为自己多才多艺,能够更好地侍奉鬼神,而武王姬发没自己这么有才艺,即使他死了,也不能很好地侍奉鬼神。

我们今天人看这件事,觉得好搞笑,而在周公那个年代,却是一件极其严肃而严重的事,由此可以看出周公的家国情怀。

武王死后,周王室面临重大的挑战。他力排众议,独理朝政,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是有个人野心,目的是取代成王,自己做周天子。

但是,周公顶着各种猜疑,兢兢业业地工作,一方面巩固国家,另一方面教育成王。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成王都开始怀疑自己叔叔的用心。

天下太平,成王也成人之后,周公及时还位于成王,而自己退居人臣之位。

后来,周公去世,天有异兆,成王得“金縢之书”,方知道周公之良苦用心。

不觉感慨道:

“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

最后,再讲立言。

周公除了给后人留下了《牧誓》,并且在《尚书》中还留下了《多士》、《毋逸》等文。

当然,周公留下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还是《周礼》。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周礼,并且将周公作为自己人生的偶像。后来孔子老去,觉得自己不能像周公一样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觉仰天长叹:

“老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礼对我们今天的来说,或许已经非常遥远,但是,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