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平定廓尔喀之役,成就了“完美主义者”乾隆的“十全武功”

元朝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方军政事务。在西藏置宣慰使司(又称"宣慰司")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宣慰使管辖西藏地方事务。西藏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明初,明廷继续元朝在西藏的统治方式。早在后金时期,西藏政教首领五世达赖喇嘛就通过使者与皇太极建立了联系。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应邀进京朝觐,受到顺治帝的隆重接待,并在其返藏途中册封其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自此,达赖喇嘛作为西藏宗教首领的地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确认。

此后历世达赖喇嘛均须经中央政权册封、颁赐金印予以正式承认遂成定制。同年,清廷又册封和硕特首领顾实汗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正式承认由五世达赖喇嘛和顾实汗联合建立的噶丹颇章政杈。为提高班禅在西藏的社会地位,削弱达赖喇嘛势力,康熙五十二年(1713)正月,康熙帝谕令按照册封达赖喇嘛之例,正式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赐名号"班禅额尔德尼"。班禅作为西藏另一宗教首领的地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确认。

康熙五十六年(1718),统领天山南北的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汗派兵袭杀拉藏汗(顾实汗曾孙),准噶尔部开始统治西藏。次年,康熙皇帝命皇十四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兵出征西藏,驱逐准噶尔。五十年八月,准噶尔败逃,清军进入拉萨,清廷"驱准保藏的战略取得成功。康熙六十年(1721),清廷废除噶丹颇章政权中总揽大权的第巴职位,建立西藏噶厦政府,任命康济鼐、阿尔布巴隆布鼐、札尔鼐四人为噶伦,共同负责西藏地方政务。

乾隆戎装像

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蒙古汗罗布藏丹津(顾实汗之孙),因对清廷不许其干涉西藏政务不满,遂发动叛乱。清廷闻变,立即调拨陕甘精兵前往平叛。次年三月,罗布藏丹津被迫投奔准噶尔部,叛乱被彻底平息。为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统治,雍正四年议设

驻藏大臣两人。然而,由于四噶伦之间内讧,康济鼐被杀,后颇罗率众平息内讧,清廷任命颇罗鼐总管西藏地方政务。乾隆十二年(1747),颇罗鼐死,其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承袭父爵,总管西藏地方政务。十五年,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发动叛乱。次年,清廷平叛后,为避免西藏僧俗、政教间的争斗,颁布《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确立了由达赖喇嘛与驻藏大臣共同领导噶厦的行政体制。

噶厦设噶伦四人,负责处理西藏日常政教事务。噶伦的任命必须由清朝中央批准。至此,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建立起绝对的领导权。

廓尔喀,又称"科尔喀"或"巴勒布",是位于尼泊尔二十四部族之ー。十八世纪初,廓尔喀部族开始崛起。至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末,廓尔喀王统一各部,建立了廓尔喀王朝。廓尔喀王朝建立后,由于王国"疆土褊狭,户口纂繁",统治者推行向外征伐、扩张版图的政策,渐肆强横。尼泊尔与西藏西南边境犬牙相错,故其对西藏虎视眈眈。

尼泊尔是藏印贸易的中转站,素有"印藏孔道"之称,与西藏之间交通贸易,一直相安无事。然而廓尔喀王朝建立后,双方贸易摩擦不断。因双方贸易以廓尔喀银钱为交易货币,后廓尔喀以新铸银钱比旧钱成色好为由,要求每一新铸银钱抵两个旧银钱,西藏贸易官员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此外,西藏一直以食盐贸易廓尔喀粳米,然廓尔喀人妄称盐内掺有沙土等,导致贸易不公。

清军绿营兵

乾隆五十三年(1788)六月,廓尔喀以上述两借口向西藏发起进攻。"西藏番众素性儒弱",廓尔喀军所到之处,守军节节溃退,相继侵占宗喀、济咙和聂拉木三地,并进逼胁喀尔,班禅驻地扎什伦布寺处于危险之中。消息传至京师,清廷迅疾调拨援兵自四川入藏抗击廓尔喀入侵。乾隆皇帝还特别发布上谕,以宽慰达赖喇嘛,日:"廓尔喀边隅小部,跳梁小丑,挑起此乱,尔达赖喇嘛不必恐慌,奋力闻法为是,朕拨大军与粮饷,将保护尔!"清军集结拉萨城,面对声势浩大的清军,加之又遭遇雪灾,廓尔喀军主动撤退并求和。然而,红教喇嘛萨迦呼图克图未经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同意,"专主见行",私自派人与廓尔喀军议和。乾隆皇帝听闻后十分震怒,认为与廓尔喀讲和,难保其永不再侵犯边境。

九月,御前侍卫、理藩院侍郎巴忠受命入藏统筹大局。十ー月,巴忠抵达拉萨。巴忠为迅速"边界廓清",让廓尔喀立具甘结,保证永不侵犯边界。次年春,为让廓尔喀尽快全部退出所有侵占地方,班禅之父等西藏僧俗代表前往与廓尔喀说和。然而在未经请示驻藏大臣、达赖喇嘛及钦差等员的情况下,西藏僧俗代表私自与廓尔喀军达成撤兵协议,双方议定:西藏地方向廓尔喀每年缴"元宝三百个,合银一万五千两,永远按年付给"。但事关重大,西藏僧俗代表恐不能承担如此经济赔偿,最终又议定银两缴付自五十四年始,三年后再议。西藏地方官员以金钱换和平,廓尔喀则认为是西藏"许银贿赎",按约撤兵。后巴忠虽知议和实为"赔款赎地",但为"边界廓清"了事,不顾达赖喇嘛"行剿"的建议,抛却乾隆皇帝要对廓尔喀"痛加歼戮"的谕令,竟然也默认议和协议,且以廓尔喀"畏服"撤兵奏报乾隆皇帝。

这给乾隆皇帝造成廓尔喀因天朝"国威远播"而"畏威乞降"撤兵的错误认识。对于藏廓议和,八世达赖喇嘛并不认可,认为"巴忠所办之事甚错,应以行剿为是",决定不履行藏廓私议所谓"赎金"。乾隆五十五年(1790)十月,廓尔喀派人前往拉萨收取"赎金",遭到达赖喇嘛的拒绝。五十六年三月,达赖喇嘛独掌政务,以巡阅边防驻军、修缮庙宇为由派人前往聂木拉与廓尔喀军商谈"许银贿赎"事。六月,廓尔喀军先发制人,囚禁达赖喇嘛代表团成员,并以西藏地方当局不履行协议为由,再次发兵入侵西藏。很快,定日、济咙等地相继沦陷,廓军围困宗喀,班禅驻地扎什伦布寺再次陷入危机。驻藏大臣保泰决定护送七世班禅撤离扎什伦布寺,前往拉萨与达赖喇嘛同住布达拉宮。

平定廓尔喀

四天后,扎什伦布寺沦陷。面对廓尔喀的来势汹涌、时任驻藏大臣保泰、雅满泰等慌乱中为保护达赖喇嘛计,规劝其移居昌都,但遭到拒绝。达赖喇嘛认为"廓尔喀军不可能到达(拉萨)",即使抵达,还可率领精通战术的僧侣抵抗。后乾隆皇帝对达赖喇嘛的镇定自若大加赞誉,特赐给大制帛一方、珍珠念珠一串以示嘉奖。

八月,消息传至京师,虑及"许银贿赎"事情必将败露,巴忠畏罪自杀。乾隆皇帝尖锐地指出,廓尔喀再度入侵,实由巴忠等人“不思久远稳定,惟图苟且了事,以致今日复生事端","若不痛加惩创,断不能使之慑服"。他一仍前次廓尔喀入侵时的主张:武力驱逐廓尔喀,一劳永逸以靖边地。特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一万七千余精兵,从青海和打箭炉两路进兵。

十二月,达赖喇嘛特别致信福康安,表示将全力支持军事剿灭廓尔喀入侵,诚愿竭力筹措"军队所需各项物资。达赖喇嘛的表态,让乾隆皇帝十分高兴。为避免前次西藏地方僧俗官员与廓尔喀私立合约,乾隆皇帝将其中利害通过福康安宣谕达赖喇嘛等知道,要求西藏与中央一并同心戮力,以期彻底扫除廓尔喀。在达赖喇嘛、驻藏大臣及西藏地方官员的通力协助下,没有了粮草等后顾之忧,清军入藏与廓尔喀军交战后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相继收复聂木拉、济咙、宗喀等地。

乾隆五十七年(1792)五月清军前锋更是推进到廓尔喀境内,廓尔喀数次投表请降、纳贡。福康安在综合清军各种不利(如极寒天气及粮草供给问题)条件后,奏请乾隆皇帝允许廓尔喀请降、纳贡。奏到,经军机大臣等商议,最终同意福康安所请,清军从廓尔喀撤军。至此,第二次驱廓之战结束。

驻藏大臣衙门

在两次驱廓保藏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战争中,清廷也认识到了中央在西藏政策上诸多潜在的题。乾隆五十七年十ニ月,福康安等奏疏提出办理西藏善后事宜"十八条"。

经军机大臣等议覆,经增订后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宗教事务与地方行政进行改革。在宗教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为清除在灵童转世上出现的弊病,特制定"金瓶掣签"办法,对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及各呼图克图的灵童认定做了详细的规范,最终将达赖喇嘛等继承人人选权利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严格限制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亲属参政、干政,或借其名声行不法事;西藏各寺院的管理者堪布的任命权掌握在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和吉济咙呼图克图三人手中,以改变以前堪布"经商谋利,贪财好货,甚不称职"的局面;驻藏大臣须及时了解各西藏寺庙僧人动向,监视青海等地方蒙古王公与西藏僧俗之间的往来,以确保中央及时了解西藏局势。

在地方行政方面,首先提升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尓徳尼相同。无论大小事情,噶伦以下官员及管事喇嘛等均应知会驻藏大臣办理;完善官员建制及升迁机制,将西藏地方政府最高官员噶伦的任命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任命;将西藏地方司法权收归驻藏大臣办理。此外,在经济、军队驻防方面,清廷均作出较大的改革。通过以上一系列政策,使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安定和清朝国家的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