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富养女”,但你知道“富养”的本质吗?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个“询问帖”:你们“富养”的女儿,现在都怎么样了?后面的跟帖比较乱,有人认为“富养”的效果挺好;有人觉得就不应该“富养”女儿;也有人觉得“富养”女儿是一种错误观念。

其中一位网友的分享,让人感触颇深:

“我家庭条件一般,为了富养女儿,从小给她买的衣服、玩具等等都是名牌。寒暑假会尽量抽时间带女儿到全国各地玩玩,在金钱上从来没有让女儿吃过亏。我富养女儿,是希望女儿在物质上能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她不会感到自己‘低人一等’,长大后也不会受到外在金钱的诱惑。可是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花钱的速度已经大大超过我挣钱的速度。而且她在学校的朋友越来越少,同学普遍认为她喜欢‘装’,自私、自利。到了大学,女儿身上的这种表现更加严重了,在家里对长辈也特别地不礼貌,让我感觉她就是个白眼狼。自己在孩子身上付出了这么多,却根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太悲哀了。”

真是字字诛心啊,妈妈在物质上毫无保留地付出,希望女儿能获得尊贵的人生体验,没想到女儿却因此变得冷漠、无情,并沦为了金钱的“奴隶”。

我们身边有很多家长,为了把女儿“养富”,选择“富养”女儿。可是,他们“富养”的女儿,最后都“养富”了吗?

事实上有不少家庭,“富养”了女儿,不仅没有把女儿“养富”,还把女儿给“养穷”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很多父母没有搞清楚“富养”和“养富”这两个概念。

相当多的家长以为“富养”就是给予全方位的物质援助,让女儿不再为金钱烦恼。这种思维有明显的缺陷,它只看到了“富养”的表面,而没有考虑到“富养”的本质。“富养”的本质是培养孩子的大度,让她们具有非凡的气质;“富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女孩鉴定事物的能力;“富养”是整体性的教育投资,而不是单纯性的金钱投资。

“养富”不仅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的增值,而是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增值”。被“养富”了的女孩,一定不贪小利、气度非凡,她们有着很强的阅世能力,不容易被世间的浮华和虚荣所击败。她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胸怀更加宽广,她们懂得美、懂得欣赏、懂得自我保护。

如果父母不理解“富养”和“养富”这两个概念,就会走入无限制提供物质支援的误区,孩子在物质上富裕了,心灵却更“穷”了。

“眼里只有钱,花钱无节制,贪慕虚荣,为了得到钱可以不惜一切”,这些女孩的出现与家长错误的“富养”观念有很大关系。

而一旦懂得“富养”女孩的真正内涵,父母们就会专注于培养女孩的气质、开阔她的视野、增长她的见识,努力让她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主见、有智慧、有韧性,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规划,知道自己真正追求之所在的女孩。接受了正确模式“富养”的女孩,会有一个好的性格,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给予她帮助的人心怀感恩,她们知情、识趣、优雅。

那如何做到“富养”?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四点。

第一,陪伴。只有家长的长久陪伴,孩子的心灵才会“富裕”。当孩子遇到困难,犹豫不决的时候,父母要坚定地站在孩子的身边,并告诉她:“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孩子”,还要让孩子知道,“只要努力了,尽力了,就够了”。

第二,鼓励。女孩的脸皮比男孩“薄”,与男孩相比,女孩需要更多地鼓励,她们也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是性别因素所决定的。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多说一句鼓励的话、多做出一个鼓励的行为,往往就会在不经意之间创造出教育奇迹。

第三,疼爱。对女孩可以宠一点,但不能过于宠溺,过于宠溺会让女孩的思想发生变质。父母对女儿的疼爱应该是克制而自然的。女孩更容易从父母的疼爱中感受到温暖,从而变得光明、坚定、乐观。父母所说的令人幸福的话语、所做的令人幸福的行为会占据女孩最初、最柔弱而单纯的心灵,让女孩的世界充满爱与幸福。

第四,负责。养女儿不能太过“顺其自然”,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父母是否负责,决定了女孩以后是成长为一个一无是处、事事依赖别人的人,还是坚强独立、独当一面的人。

俞洪敏说:“我觉得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穷养和富养这个概念,而是对孩子一种品格的培养和对于财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这大概是对“穷养”和“富养”的最好诠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