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经常说的就是无聊,没有意思,兴趣也不多,你怎么看?

情感分析徐老师


现在的孩子,经常说的就是无聊,没有意思,兴趣也不多,你怎

么看?


现在的孩子,经常说无聊,没有意思,兴趣不多,这与我们当前的倡导的应试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


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学生的考分论成败,以学生的成绩论输赢。在各个家庭里,我们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各种忙碌、各种准备。还有的家长,从备孕时候就开启了为孩子各种准备、各种竞争的机制模式。就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争取最好的资源,上幼儿园要上最好的幼儿园,要开发孩子智力的,最好还是双语幼儿园。上小学要上重点小学,初中要上重点初中,高中要上重点高中,还要上里面的重点培优班。我们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给孩子定下了一个个目标,让孩子沿着我们设计好的目标,让他们顺着我们为他规划好的所谓的“阳光大道”努力前行,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学。

孩子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父母把所有的一切活都包揽了,自己在家没什么可干的。父母只是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要活着?他觉得自己现在活着只是按照父母规划好的路线走下去而已。,他找不到自己活着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所以觉得很无聊,没有意思,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个就叫做“时代空心病”。它是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教授最早提出来的。

要杜绝“时代空心病”的产生,我们家长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要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意义,可以从孩子小时候、从以下做起:

01

首先,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他自己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思考、寻找答案。

02

在学习或者生活上,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件事,可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如何完成,或者如何做将会完成更好。培养孩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怎样解决或给与家长自己的意见。

03

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梦想。我们可以陪孩子读一些伟人或者名人的传记的书籍,让孩子了解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或者带孩子去各地游览,增长见识。进而树立自己的梦想,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有了梦想,孩子才会有动力。因为目标明确了,孩子就会勇敢,孩子的努力也就赋予了新的意义!

04

在生活上,父母要学会去放手。培养孩子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父母不要怕孩子自己做不好,把事搞砸,而去包办代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比如孩子小时候自己整理房间,收拾自己的玩具自己的东西,去厨房帮我们端盘子端饭等等。孩子大一些也可以让孩子帮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杜绝“时代空心病”,在家庭教育里父母学做智慧家长,引导孩子找到自己使命和价值。哲学家尼采曾说到:“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知晓生命活着的意义,从而有了动力和目标。


田雪莉心理学工作者


我觉得这是个对生活的态度问题。其实我并不是很认同你给孩子的答案,当然我不是什么教育专家只是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时候也觉得生活无聊,周内上课周末做作业上补习班,后来跟母亲抱怨了一段时间后她给我退了补习班,然后对我作业也没什么要求了,基本上一有空就带我出去玩,周末就去公园去游乐场,小长假什么就去乡下钓鱼摸虾,长假一有机会就出去旅游。从我抱怨无聊到上高中我从来没有补过课,寒暑假从来不做寒暑假作业。当然并不是没条件的疯玩,每次玩完了都会被问当天有哪些事情挺有趣的,有时候旅游回来还会被要求写游记,后来有了数码相机旅游后就会用ppt做相集。遇到父母没空的时候就是自己看书,母亲很喜欢书店,没事就带我去书店,我看中什么书不管什么类型的都会给我买,那个时候看了很多故事书漫画,而且也爱上了书店。现在看来我小时候很少觉得无聊的,因为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母亲还会有意无意的提醒我哪些有趣的东西我没注意到。

再说说我大学时候的老板,某重点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50多岁了。至今还在给本科生上课,别的老师讲三极管都讲这个东西和半导体的特性有什么关系,什么能级什么的;他讲三极管讲这个东西和洗澡用的喷头怎么怎么像。同样的模电课别人可以讲得班上一半睡觉一半听不懂,他的模电课就是他的表演,还有其他老师的研究生来蹭课的。生活中有时候在外面看到一个好玩的玩具他还会买一个,在学校里走着走着就走到路牙子上看自己能不能平衡。他孩子比我大几岁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其实就像我老板跟我们说的,生活很多东西都是司空见惯的,你觉得它们不重要,那就会觉得无聊,但是如果仔细的去看看司空见惯的东西,就可能发现什么新的有趣的东西,成长的过程不是一个把世界看很多遍然后觉得它司空见惯的过程。仔细想想老板很多成果也是从生活中得到的灵感。

当然,生活是有压力的,但是我觉得不妨在关注大事的间隙,也去仔细看看生活中其他的东西,这样也会减少自己的无聊增加自己的快乐。这样去引导孩子,我想他也会觉得这个世界很有趣。


初心32546


个人觉得或许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读:

1. 学习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竞争也激烈。家长应多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近况,在其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并且加强心理方面的引导教育。

2. 日常生活

电子产品是小孩最容易获得的玩乐工具,作为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拓展别的快乐渠道,比如走出去认识大自然,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等等。


KW3700


我们小时候不无聊,放了学砍树枝,喂兔子。喂完兔子做饭。一点都不无聊,充实的很。现在的孩子就是太清闲了,[捂脸][捂脸]


洁的生活记录


初中时期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最好阶段,可以依据孩子的性格,多方面发掘之后,看他对什么更偏爱一些。一方面需要大人的引导,多带孩子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和人,大人自己也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此激励孩子。放孩子在大自然中或社会接触中去认识世界,而不是局限在电子产品中。旅游,交友,多认识人,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也就是说,孩子的说的无聊另一方面也反应了父母的无聊。


梨花漫天—春儿


读书少,内心空虚,思想不够丰富。培养他读书的习惯,可以是共同读书。可以看名人传记,找他感兴趣的人,某个领域的大咖,他的人生经历。努力培养他的兴趣。

缺少明确的目标。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其实,很多大人也这样。问问他对学业上,有没有野心。有就更好了,鼓励他努力学习,真心相信他,即使他学习不怎么样。如果,不是学习方面的,就问问他的理想是什么。还是多给孩子打气,别总打击他。孩子嘴里不说,其实他们很在意父母对他的看法。

不够热爱生活。现在的孩子兴趣爱好几乎都放在手机,游戏上面了。缺少跟这个精彩世界的亲密接触。要多带他去各种各样的地方玩。可以是,他感兴趣的,也可以是你认为值得孩子去的。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明白,大千世界,无限精彩。手机和游戏的世界,就会显得乏味了。


李李李dalianmao


1.这是孩子在亲子关系当中缺乏关怀和关爱的一种体现,他们时常内心孤独,所以才会这样说。

2.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见多识广,接触的都是电视电脑,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通的东西自然就不感兴趣。

3.孩子们越长大越喜欢电子产品,越喜欢沉迷于小说游戏,而这类东西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以为虚幻世界的一些东西会更有趣,从而让他们的思想不够充实,不够健康。


家是教育的根据地


或者是我们大人陪伴太少

或者是我们大人都没有什么爱好啦

或者他的精神需要没有被满足

或者我们真的不了解他们

或者…


情感分析徐老师


孤独,这是孩子的孤独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25c0006bedab9cd30e0\

飘过天空的凡尘


现在孩子学习竞争压力大,家长大多比较注重成绩,很少有自己的活动空间

建议多陪伴孩子,带他一起多参加活动

节假日带孩子去旅游,了解世界的博大精通

和同学或者朋友多多交流,一起组织聚会活动

这样总会找到自己兴趣的事情,让孩子树立目标,并坚持的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