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苍梧古国 贺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区

“苍梧”在古代亦称“仓吾”

其名在商周时代就已出现

“仓梧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

这是“苍梧”一词最早的由来

日月斗转 星辰变换

这片岭南土地

在日后 会将成为中华民族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苍梧族”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生活着的主体原住民

是壮侗语民族的先民古苍梧族和西瓯、骆越等民族

他们创造了部落联盟实体—古国。这些古国既是地名也是氏族名称,与中原华夏集团的尧、舜、禹等古国同时并存,并且有文化交往。到了商代,岭南地区的古国主要有苍梧国、西瓯、骆越,还有雕题、黑齿、自深、禽人等国,俗称百越。它们与商周王朝有纳贡关系。

也就是说

贺州—这一方土地

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存在

并且在这片土地上还建立起过王国

发生过战争

也向周王缴纳过贡品

按《说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这里记录了古苍梧族和苍梧王朝向周王缴纳的贡物中有翡翠鸟的羽毛。说明夏商周时期苍梧王国是一个盛产翠羽的地方。《桂海虞衡志》载:“翡翠除出海南,邕、贺二州亦有,腊而卖之。”在岭南出产翡翠鸟的三州中,向周王贡纳翡翠之羽以贺州最为便利。

“苍梧”这个族群名称

直到秦末汉初依然存在

《汉书音义》亦载:“苍梧越中王,自命为秦王”

秦末汉初南越王赵佗建立南越国,封其宗室赵光为苍梧王,其封地在今贺江流域。汉武帝平南越后在其原封地设置苍梧郡。

苍梧族一直是一股比较强大的势力

在多个文献中均有记载

但随着中原华夏集团的不断南侵

苍梧族早为楚人统治

汉化程度较高

到了秦汉时期

苍梧族不断向南迁徙 迁往岭南

贺州 逐渐成为苍梧族聚居的核心区域

贺州的瑰宝—

出土文物

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洗礼

祖先们留给我们文物

不尽其数
而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

也给贺州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色彩

1991年7月,贺州市沙田镇龙中村村民陈德兴,因打猎追赶狐狸,发现某处岩洞墓葬,这座墓葬出土的器物有:鼎、铜牺尊、铜鼓等共33件文物。

随后几年

沙田河下游高屋背一带

随着各种基建工程挖土施工

不断有青铜器物出土

沙田河是贺江上游临江的一条支流,位于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内,顺江而下35公里是苍梧郡的临贺县,80公里处是封阳县,溯江而上70公里处是汉苍梧郡的富川县,又70公里是谢沐县。

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队

在贺州市沙田镇沙田河流域的田厂一带进行考古钻探

发现在沙田河流域及其附近的地方

广泛地分布着包括城址、墓葬、窑址在内的

春秋时期青铜文化遗存

其中

最为著名的就是“麒麟尊”

迄今为止,在沙田河青铜文化区先后出土春秋时期文物六个批次,他们是田厂高屋背墓群、芳林小学墓群、马东小学墓群、道东石人岭墓群、龙中崖墓葬和2001年田厂墓群的钻探及M1、M2发掘材料。

大片的墓葬、城址、窑址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

这些都是组成一个文化区的重要因素

而出土的城址、蒺藜

说明这里采取以城址为据点的防御性作战

拥有王权

出土的铜鼓在岭南地区

具备召集峒兵、发布命令的功能

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权利的象征

出土的尊、罍、壶、鼎、钟

等祭祀用礼器

印证了史书所载

周初苍梧被分封为诸侯国的事实

贺州地区

通过潇湘古道

得中原先进文化之先

创造了岭南地区比较发达的青铜文化

贺州青铜的文明既有中原地区的楚文化

又有本地区越文化的特色

初步显现出贺州多元文化的特点

贺州“苍梧人”的由来

富川的连山镇、白沙镇

和湖南江华县的河路口镇有一支族群

自称是“苍梧人”

因现在的苍梧在梧州

而梧州的名头比苍梧响亮

也有人改称“苍梧人”为 “梧州人”

他们使用特有的方言,唱与众不同的民谣“蝴蝶歌”。“蝴蝶歌”里发现了这样的歌词:秦军平岭南主帅尉屠睢与这支“苍梧人”先祖作战,被“苍梧人”击杀于昭平北陀城,头颅在今富川县城北街大鼓庙示众后被扔进昭平县黑龙潭。这是“苍梧人”先祖参加西瓯君部队对秦军作战的明证。

由于这个族群的文化特色过于浓厚

有人曾经认为他们是瑶族

但国家民委组织的专家组却鉴定说

他们是南方一支古老的汉族

在古零陵国与苍梧国的分界线上

仍保留的这支“苍梧人”

应是古苍梧国的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