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野史趣闻8则,张作霖,袁世凯,山东靳云鹏......

1

张学森,张作霖,张学良

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也有温情的一面,不仅在亲情方面对孩子舔犊情深,对待知识分子也尤为客气,张作霖掌舵东三省之时,每到孔老夫子的诞辰,这个戎马一生的老军阀,都会特意换上长衫马褂,亲自跑到东北的各个学校,向执教的老师们,认真地打躬作揖:“我是大老粗,粗人一个,不懂文化,教育下一代,全亏诸位老师辛劳,特地跑来感谢!”这位统领30万虎狼之师的海陆空大元帅,一辈子没有出卖过一寸土地,最终被日本鬼子炸死,他一直这样认为:”人的出身无关紧要,但在出人头地的同时,也一定不能做汉奸!“

2

徐树铮

北洋军阀皖系名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远威将军。甲午战争之后,徐树铮看清了清政府腐败无能的面貌,于是想要投笔从戎参军报国,起初父母是反对的,还为他娶妻结婚,但依然没有能够阻挡徐树铮当兵的心愿。为了表明心志,他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亲笔信,但没有被重视。倒是无意间遇到了段祺瑞,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之后他成了段祺瑞的心腹之人。1919年12月,徐树铮乘火车途径廊坊,被冯玉祥派杀手给杀害了,冯玉祥之所以暗杀徐树铮,不仅是因为徐树铮曾经杀掉了冯玉祥的舅父陆建章,当然还有其他目的,这位曾经为中国收复180万平方领土(外蒙古)的英雄就这样结束了一生。

3

张之洞(左)

袁世凯一次与张之洞谈练兵,袁世凯说:“练兵的事情,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其实也简单,主要的是要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有钱,不服从就吃刀。”

4

段祺瑞

1902年,北洋新军先后成立了三个协,袁世凯用考试的办法提拔干部,以示公允。王士珍和冯国璋先后考上了协统,段祺瑞却接连两次名落孙山。及至第三次考试时,段已灰心之至,不料临考前一天,袁世凯派人悄悄把试题透给了他,又为他安排打通关节,使他稳稳考中。后来,段并不讳言这件事,每与二三密友谈及,认为“爱恩深重,终身不忘”。

5

施剑翘

民国侠女施剑翘,其父施从滨曾任山东兖州镇守使,1923年,任山东督办张宗昌部第二军军长。1935年11月13日下午3时,孙传芳在南马路草厂庵居士林参佛,只身坐在讲堂西南面的椅子上,经卷放在佛案角上。这时有一个留学生发式的稍胖妇女,身穿月色袍罩,也坐在距离孙传芳仅有3米的矮凳子上诵经。她就是施剑翘。3时50分,施剑翘乘孙传芳聚精会神诵经,没有防备之际,从腰中快速掏出一支手枪,瞄准孙传芳的头颅连开两枪,孙当场毙命。

6

靳云鹏

靳云鹏(1877—1951),字翼青,山东济宁人。祖上务农为业,兼做肩挑商贩。靳云鹏当兵期间将饷银常寄送给家中母亲,故手头拮据,常常躲在宿舍里看书习字,从不走出营门。有一天,段祺瑞巡视营房,发现一名士兵正在练字,便询问原因。这名士兵报告说,自己每月的饷银都寄回家赡养母亲,还不够用,所以争取多识字,考上随营学校,以便能养家糊口。段祺瑞听后,大为感动,询问姓名、籍贯,答称“山东靳云鹏”。从此,段祺瑞记住了这个名字。不久,靳云鹏果然被补入随营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段祺瑞部服役,颇受重用。

7

蔡锷

蔡锷将军是从湖南邵阳走出去的著名讨袁护国、再造共和的政治家、军事家,毕生致力于救国救民。他在政治和军事上才华横溢,善于把握时局,富有胆识和谋略,可惜英年早逝。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为四万万人争人格,救国于危难,毅然与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举义,兴兵讨袁,并抱病亲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率兵赴川南与袁军顽强作战,最终迫使帝制取消,共和恢复。蔡锷也以再造共和之殊功,被誉为护国元勋。

8

章太炎

章太炎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等诸多方面卓有成就。杜月笙一贯喜欢读书人,但章太炎并不想与之来往,但章太炎侄儿在上海与人发生地产纠纷,章太炎才托杜月笙帮忙解决,章太炎对杜月笙也越发热情,认为杜月笙讲义气,重礼节,能礼贤下士,杜月笙本名“杜月生”,不够文雅,章太炎引经据典,为其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让出身卑微、父母双亡的杜月笙一变而为帝王之系、名人之后。

欢迎喜欢本文的读者评论,点赞,收藏;

喜欢小故事的读者可以点击标题下面的关注,小编将会不定期推出一系列精品小故事供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