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股东揭秘,马云马化腾在列。弃购股份的人会是什么心情?

野马和尚


最近邮储银行在国内A股上市,相关的消息很多,因为上市采用了绿鞋机制,本意是为了发行平稳过渡,给申购新股的投资者一种保障。后来慢慢发酵到新股申购会破发,投资者可能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损。造成了弃沟股份的人非常大,总金额超过6亿。

不过当最近邮储银行公布股东列表的时候,马云,马化腾赫然在列。很多人开始在想,是不是不该弃购。

其实我觉得双马在列,也应该是IPO之前,通过增发,或者在港股买入的。做为仅次于四大银行的国有银行股,估值水平也在个位数市盈率。港股股价比A股发行价还低10%左右。投资价值很明显。所以他们投资邮储银行是一个蛮不错的选择。

那A股发行价申购的话,说白了也就大不了不赚钱,但参与新股申购的投资者,一听可能颗粒无收,那绝对是不可容忍的。因为从过去的经验来说,首日破发的概率几乎是没有的。所以我觉得,第一、感情上接受不了。第二、感觉自己的好运气被用掉了,还不赚钱,有点亏。

未来,新股申购以后,首日破发的几率会越来越大,打新成为技术活。不能再用老黄历来看待了,不过我觉得可以先申购再说,如果中了,再仔细研究公司基本面,选择要不要放弃。当然一年也只有3次放弃的机会,否则会列入黑名单,后面半年就没机会打新了哦。

最后,我觉得在邮储银行上浪费一次缴款的机会,有点不值得,毕竟公司的估值不高,第一个月总有机会赚钱卖出,或者不赚钱卖出。


谦秋说


邮政储蓄银行上市,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里程碑,中签的人很多,放弃认购的人更多。

一个朋友打新邮政储蓄银行,中了两千股,结果放弃了,账户里只有12元,买了两股权作纪念。

另一个朋友也中了2000股,问我要不要把账户里的钱转出来,免得被扣款。我说邮政储蓄银行是我国六大国有银行之一,虽然有可能破发,但是,新股破发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现在市场低迷,如果你本着价值投资的理念,那就不差这1.1万元,如果破发了,低到一定程度再补点仓,将来早晚会赚钱的。

股市投资分为投资和投机两种心态,但是无论基于哪一种心态,都必须有价值投资的理念做基础,如果你想搏垃圾股,早晚有一天会深受其害,如果你坚持投资绩优蓝筹股,早晚有一天会完美收官。

有人可能会举出中国石油的例子来反驳,确实,中国石油也是一个里程碑,它上市的时候,A股正处在历史高位,因此很多投资者被深套,甚至有人到现在也还处于浮亏状态。

现在的邮储银行会不会重蹈中石油的覆辙呢?我认为不会,因为两者发行的市场背景不同,投资者的成熟度也不一样。

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邮储银行发行其实给了很多民营资本一个机会,相较于中国联通6.83元的混改参股价格,5.5元/股的邮政储蓄银行贵吗?马云和马化腾知道答案。

市场可能不会像人一样的理性,但是,市场早晚有一天会回归理性,坚持价值投资才是方向。


互金直通车


邮储银行,资产规模位列国内商业银行第5位,将于12月10日,即下周二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大股东中“二马”在列,阵容豪华,中签者弃购股份会是什么心情?咱们来理性分析一下这个现象。


1、邮储银行十大股东

控股股东中邮集团,位列第二的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四位是中国人寿和中国电信,清一色国字号。马云的蚂蚁金服持股0.91%居第五,马化腾的深圳腾讯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持股0.16%排在第六。但二马持股均属于限售股,并非如散户在二级打新中签所获股份马云卖出限制,二马属于战略投资,这和散户弃购有本质区别。

2、马云和马化腾一直都想进军银行业,本次参与邮储银行了却心愿,甚至不排除还有进一步的动作,大佬投资往往是中小投资抛弃之时,这样的例子很多。目前马化腾有微众银行,但是实力和知名度邮储摔其几条街。马云那句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其实凸显了马云想进入银行业的野心。支付宝庞大的资金体系和淘宝、天猫的庞大现金流,马云理所当然想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是生意人的正常逻辑。

3、二马参与邮储,体现大佬和老百姓不同的格局,这种格局是是从更更更宏观的层面考虑,咱们不讨论,也无法理解层级。

4、二马参与邮储,不代表邮储银行就很好优秀,不少中签者弃购也不代表邮储很糟糕,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人的正常选择。每一个人都会评估自身的条件,做最优选择。

5、中签者弃购,只能证明这些中签者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但更多的是被当前市场破发现状和媒体的鼓噪所感染,其实动动脚指头都知道,绿鞋制度发行下,不可能、永远不可能出现破发,说不定还会有超预期收益,咱们拭目以待!


总之:溯源认为弃购这12月10日或会捶胸顿足的懊悔!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说个真实案例,小米上市认购价格17元港币,李嘉诚和马云等超级富豪都认购了。现在价格8-9元徘徊…



Leegor


邮储股东有马云,马化腾,对于弃购的人,有什么影响?应该说几乎没有影响!马云马化腾持股成本多少,打新认购成本多少?他们投资时间周期多久?打新者中签的话,持股周期多久?完全没有可比性。

对于邮储来说,以高于净资产价格发行,本身就毫无道理,而发行募集资金两百多亿,在前有浙商银行破发,又有人保解禁,对于邮储来说,认购价值本身就不大,是否破发和是否因为“绿鞋机制”而不破发,都不是问题的重点。问题的重点是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以邮储的资质来看,应该排在交行之后,而交行目前破净,邮储有什么理由按净资产发行?再以中广核来看,战略配售基金,以及一大堆的基金重仓持有,依旧不能拍拖持续下跌阴跌的走势,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基金属于被动配置。而邮储上市后是否破发,按照基金和指数基金的契约约定,都会配置——也属于跟随指数权重的被动配置,对于银行股价值来说,至少中期三五年内,邮储没有配置价值。

从目前的银行股投资角度来看邮储,随着经济增速明年破“6”在即,随着未来降息中“贷款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利率”大概率会出现,银行的盈利基础——息差收益必然走低。而邮储的盈利水平,大家应该有目共睹。其社会名声,更是广受诟病。

因此,拿股东名单去对比马云马化腾,没有意义——投资邮储,药业具备银行行业的优秀投资价值,要么打新具备打新无风险收益,目前看,两者都未必具备,即使马云马化腾持股在股东名单中,也改变不了这些基本因素。


屠龙刀fei0598


感谢您的阅读!

邮政银行前十大股东,除了邮政集团占比68.92%左右之外,蚂蚁金服(马云),深圳腾讯(马化腾)都愕然在列。确实,你可能看到蚂蚁金服自己腾讯占比还不及1%,可是你得知道的是,以邮政目前的市值,即使占比不高,也颇有优势。

为什么它们会占比邮政呢?很简单。为了刺激企业发展,我们知道蚂蚁金服,以及腾讯的支付都是目前主要的支付手段,比如腾讯的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等。

其实,邮政为了能够抵御风险,所以积极拉入融资,就是为了抵御各种问题,邮政集团被罚亿元,所以为了分担风险,所以邮政集团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

其实,不管马云还是马化腾之所以投资到邮政银行,主要也是为了能够让蚂蚁金服以及腾讯能够带来更好优势。至于那些弃股的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后悔的,毕竟腾讯,蚂蚁金服主要还是综合考虑而已。


LeoGo科技


无论马化腾认购邮政银行与否,邮政银行遭遇弃购都是必然的。有浙商银行们破发在前,很多散户根本就不愿意打新这样的银行股,即使不破发,也赚不到钱,谁愿意呢?,就是搞什么“绿鞋”,破发也是必然的事情,即使能暂时维持住发行价,甚至涨一点,那也是要套人的事情。看看这几年上市的中大盘银行股就一目了然了。我中过两个1000股签,一个是上海银行,一个是常熟银行。常熟银行是小银行,发行价低,11元多买了,赚了7000多元,即使现在卖,也有一倍的收益。上海银行持有了很长一段时间,持续下跌,最后买了,赚了大约4000元,近18元的发行价,现在复权,大概也就18元左右。我在那时还买了杭州银行,结果还是早早割肉走了,它现在大约是破发价吧,我留了30股作为试验田在观看着。上海银行,杭州银行效益不错,送股派息也不错,为什么还会跌到发行价呢?秘密就在于,它们的解禁股太多了,解禁股里有大量的原始股,成本都是几块钱,解禁时,这些原始股东不卖才怪呢,套现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有几家是真正要当大股东的?我年初6元多点买了紫金银行,均价10元多卖出了 ,留了100股观望 ,跌到6.9元还是卖了。8元多买了长沙银行 ,均价也是10元多卖了。这两个银行股解禁之后,现在都跌破了我那时的买入价。我的操作经历告诉我,这刚上市的银行股,散户确实不能买,买了必套牢,何况中签的银行股会破发呢?只有那些长期给股民高回报的银行股才能买 ,而这样的银行股,大概也这有深发展招商银行俩家,它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本质上在于,它们是靠自身的盈利模式,即内生式的成长来回报投资者,做大做强自己的。而很多银行,则是靠不断的增发圈钱来做大自己。每当我看到上市公司不断高价增发时,我就想起了如今社会上的啃老族,不寒而栗,这样的股票,我是躲得远远的,绝不敢碰!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最近的几只银行股我没有去申购,其它高价新股也同样放弃打新,小盘低价科技股偶尔打打新。为什么?怕破发。


巢湖半岛


2019年12月6日,上交所对外披露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股票将于12月10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该公司A股股本为6712239.52万股,本次上市数量为297399.2297万股,证券简称为"邮储银行"。

因为浙商,渝农两个银行股的接连破发,导致很多股民对其邮储银行没有了信心,特别是邮储银行本身的标识是一个大大的绿色,更加的刺痛了股民的心,要知道股民们是恨不得连内裤都是红色的,以至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中签后弃购邮储银行的股份的人。

邮储银行股东揭秘,马云马化腾在列。弃购股份的人会是什么心情?

再来说说你的问题。首先,邮储股东的揭秘有点扯淡,邮储银行并非是第一次上市,2016年9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就已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所以邮储的主要股东早就是烂大街了,有何好揭秘的?其次,马云马化腾的公司投资的企业就一定能大赚吗?不一定吧,两马是人又不是神,也有过众多失败的案例;再者,浙江蚂蚁金服以及腾讯在邮储银行里合计的投资比例也就1%左右,对于邮储的经营起不到任何作用,邮储银行现在还是中国邮政集团一堂言;最后,就算破发了,对于蚂蚁金服以及腾讯,不管跌得多惨,别人都能承受得起,毕竟他们有那个资本,但是对于股民呢?那可是直接又被套牢了,说不一定又是下一个中石油呢?中石油有多惨,我就不说了,中石油上市时买过的股民应该深有体会,确实是可以直接当做传家宝,传给下一代了。

总结

中签后弃购属于很正常的一个事件,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股票投资的判断与心得,并非说有个两马参与投资的企业就一定是大赚的,现实中两马投资失败的也不再少数,你比如腾讯投资的拍拍网、腾讯微博、易迅、高朋等等,比如阿里投资的:来往、一拍网、星晨急便、Pepper机器人等等,不都也是失败的案例吗?所以能有啥心情?正常的心情而已。


鲤行者


这个问题让我发笑,邮储银行股东“揭秘”,意思是说邮储银行在今天之前,没人知道他的股东是谁吗?招股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而且邮储银行本身已经在香港上市三年了,根本不存在什么股东揭秘。

再者,马云马化腾在列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邮储银行是最好的银行?说明邮储银行前途无景,股价要大涨?这种逻辑本身就是巨大的常识错误,马云马化腾在列就说明要暴涨,那不直接买阿里巴巴和腾讯得了?

看看刚刚我发的数据,邮储银行的最大股东是中国邮政储团,持股比例68.92%,前列的大股东还有中国烟草公司,还有李嘉诚持有1.43%,李泽钜持有1.43%,李嘉诚和李泽钜控制的Li Ka Shing (Canada) Foundation持有1.33%。

蚂蚁金服待股为0.91%,腾讯控股持有0.16%,他们仅仅是作为战略投资而已,也就是说阿里巴巴和腾讯投资的公司可多了去了,难道说凡是他们持有的公司,都必然一定会大涨,是巨大的机会?

我给你看一只股票:

这只股票叫众安在线,也就是众安保险,被称为互联网保险上市第一股,大股东是谁?第一大股东是蚂蚁金服,持股13.54%,第二大股东是腾讯,持股10.21%,第三大股东是中国平安,持股10.21%,大股东够强大吧?自己看看众安在线的股价,上市后从97.8港元下跌到16.56港元。

所以弃购邮政银行的人我觉得心理非常正常,就是不看好邮储银行,所以弃购,一方面是邮储银行发行估值相比几大银行本身就高估,相比港股也高估,另一方面,最近有不少公司都相继破发,市场信心不足,中签的人害怕上市就破发亏钱,直接弃购。


财经宋建文


马云、马化腾认购邮储,是一种正常的“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的投资操作手段,并不是说马云、马化腾投资了就会一飞冲天。并且大佬认购国企股份,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投资支持……

所以,邮储买不买,还是要看基本情况。

1、邮储中签后弃购的根本原因还是前段时间的浙商银行开盘破发带来的“恐慌”所导致的。但是浙商那是骚操作玩儿脱了……

浙商和邮储能是一个概念么?


2、很多人怕邮储成了第二个中石油,这就不看实际情况了,毕竟中石油上市时,是A股的巅峰时期。而看看现在的A股,看看邮储的发行价。就中签这点儿股票数量,和这发行价,破发又能套多少钱?


3、邮储作为6大行之一,其本身可上市也可以不上市。其上市的目的是混改,为了企业改革,这种银行大盘股,本身股价波动就这样,涨不到哪儿去,但是也不会跌成狗。


4、邮储银行5块多的发行价,相对于其他几个银行,价格在投资者严重略微高了点儿,况且最近破发的股票着实多了点儿,投资者信心不足也是情有可原。


总的来说

就中签这点儿金额的股票,赚不到哪儿去,亏也亏不到什么。但是股市长期下行,股民只见真金进去,铜板出来,对股市没信心,对个股也没信心。这都是值得原谅的,毕竟,真金是自己血汗钱,真金变铜板意味着血汗白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