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推广稻鸭共作,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些年来,稻谷价格低迷,如何帮助农民在“一亩三分地”里,种出更好的效益?高邮把稻鸭共作技术作为稻田综合种养的新模式推广,有效提高了稻米品质和种养效益,成为高邮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


在高邮城南经济新区,经过一年的稻鸭综合种养,宝兰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宝兰收获颇丰。眼下,她正忙着下一年种鸭的培育。李宝兰介绍,鸭马上就要进入产蛋期,要给它们做好育苗工作,因为产出来如果是做种蛋的话,要保证小鸭产出来生长良好,育苗就要做到位。



2018年以来,李宝兰尝试在稻田里实施稻鸭共作,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她很快尝到了甜头。今年,她的180亩田加上几千只鸭子预计总收入超过40万元。李宝兰说,整个农田上收益好处多了,除草、施肥、农药都省了,节约了好多成本,鸭养出来在稻田里吃田里小虫,肉质非常好,销售出去的口碑比以前要好。


而在高邮开发区马棚的生态农场,通过稻鸭共作,提高了这里有机米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高邮开发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玉凤介绍,稻田综合种养之后,农民基本上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水稻的品质提高了很多,稻香米、有机米的价格是普通稻米的两倍到三倍。

据了解,稻鸭共作技术利用鸭子的自然习性,取食稻田中的杂草、泥螺等生物作为食物,同时鸭粪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稻田农药与化肥的用量,改善水稻群体的生长环境。据了解,今年高邮稻田综合种养推广面积一共有35000亩,其中,稻鸭共作有14000多亩。高邮市农业农村局作栽站副站长嵇瑞华介绍,现在统计下来,稻鸭共作比普通农户普通水稻种植效益,一亩地纯增收800元左右。通过稻鸭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加了收入,更主要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谐发展。


按照高邮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高邮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将达到4万亩,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一个规模连片、差异发展、产销衔接的千亩稻鸭、稻虾等综合种养、一田两用示范基地。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