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稀饭县”今朝“幸福城“

——一个劳务输出大县的嬗变之路

□楚勇 特约通讯员 杨东

这几天,渠县拱市乡高滩村党支部书记陈代康有了甜蜜的“烦恼”:在外乡友纷纷给他打电话“求情”,留点土地以便返乡创业……

在陈代康看来,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全村土地集中流转达到了70%,几乎没有可以集中流转的余地了。面对在外乡友的请求,还真是一桩“棘手”事……

其实,高滩村的嬗变只是渠县的一个缩影。从人口大县、经济弱县到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西部百强县,敢闯善拼的渠县人在改革潮涌中逐梦,在开放波涛间奋进,闯出了一条非凡的嬗变之路。

2018年,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县前列,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步增长。2019年,全县累计减贫142421人,退出贫困村130个、易地搬迁35295人,基本实现贫困人口“清零”目标,今年4月退出省定贫困县序列。穷则思变 壮大“劳务经济”

渠县耕地面积约100万亩,人口却有150万,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6亩,是典型的“地少人多”。40年前,这里是一个农业小县、财政穷县,被人戏谑为“稀饭县”。

穷则思变。上世纪80年代初,该县实施“创业富民”战略,提出“经济要上去、劳力要出去”,将壮大“劳务经济”确定为强县富民的突破口,掀开了经济变革的序幕。(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