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说的是闽南语吗?

jinwen5145


现在的龙岩新罗区从唐代开始一千多年来都叫龙岩县,属漳州管辖。到清朝后期才独立与漳平宁洋成为龙岩州。因为龙岩的水是流向漳州的,过去的交通以水路为主,因此龙岩话和漳平话必然是闽南语系,与现在龙岩市其他几个客家县的语言完全不同。龙岩话语法用词说法和闽南话95%相同,只是腔调不一样,有些常用词不同而已,因此互相交流还不大顺,说快了互相听不懂。龙岩话10里以外就互有差别了,用词和语调就开始变化了。四五十里外变化就很明显了。近年看了些台湾的本土电视剧,觉得他们的话有些和我们还更接近。


lychendz


说到龙岩有个很奇特的地方,这就是汀州。现在汀州已降格为长汀县。关于降格,有很多故事可写。这里浅谈一二。

1996年5月,笔者带领《中国客家人》摄制组到长汀县采访。在查阅《长汀县志》时,猛然发现长汀原來是福建古代六州之一的汀州(其它五州是福州,泉州,漳州,潮州,建州)。后來问县领导,五州府延续至今,为何只有汀州降格?笔者无意一句话,却勾起他们辛酸往事。原來,汀州是畲族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唐末时畲人散居在赣南各地,后遭到黄巢起义军四次烧杀抢掠,被迫逃进赣闽粤交界山区。当时这里还是闽南人的地盘,对畲人十分歧视。尤其对畲人认盘瓠(高辛帝的猛犬)为祖先,尊狗爱狗,以及二次葬古俗分外鄙视,经常侮辱为“畲狗”。由此,两个民族之间产生了“世仇”,小打一三五,大打二四六。因为汀州剌史有时护着畲人,获得畲人好感,渐渐形成为畬人集中地。当时汀州府志记载,唐末时汀州户藉仅有4500余户,宋初迅速增长到11万余户。到南宋灭亡时,大批宋人逃进山区,使汀州人口增加到20多万户,宋人和畲人逐渐融合成客家人,但仍然不是闽南人的对手。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清廷为消灭郑成功军队勒令“禁海”,将沿海50里闽南人强行内迁,造成闽西山区大面积的的“闽客械斗”。但闽南人在漳州府的支持下,胜多负少。到1744年,清廷被迫设置嘉应州(今梅州),闽客械斗才逐步减少。自然,作为客家首府的汀州也被削职,降到小县规模。一个到清末才结束的古汀州历史,只剩那汀江奔流不息,历经嘉应州梅江,潮州韩江奔腾出海。

回到题目。古汀州结束了,取而代之的龙岩,历史上闽南人的新首府。这里的语言很杂,闽南语,客家话,闽北话,赣南话都有。若按人口统计,1996年时闽客各占40%,其他方言合占20%。


严家庆


首先要弄清龙岩的地理位置和闽南语的定义。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闽南语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和汕尾市地区、珠三角、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数次的移民潮。此后,在不同时期由闽南地区的移民带到当地后,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等的变化,它跟闽南地区的闽南话又形成程度不同的差异。可以说,不管流行于哪个地区的闽南方言,其源头都来自福建闽南地区的闽南话。

同时,龙岩地处闽粤赣边区,这一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客家方言与闽方言又不同了。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香港的部分地区。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

福建西部


回到问题。

从地理上看,龙岩东边与厦门、漳州、泉州接壤,而这三地都是以闽南语为主。生活在闽客过渡区的人们,讲的也是闽南语,只不过有差异就是了。

闽南话

从历史沿革来看,据《福建通志努记载,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潮间蛮獠啸乱”,搿高宗敕陈政统岭南行军总管事出镇绥安(今漳浦)……改未几卒,子元光代领父众”。陈政、陈元光父子原籍中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他带领一百廿三将入闽打败当地土著及豪强势力,后又有五十八姓军校增援。平乱之后,陈元光奉命世镇漳州,屯兵闽南,这对闽南话的形成起了奠基作用。唐中叶后,龙岩属漳州府管辖,闽南话也在九龙江上游的龙岩一带传播开来。因此龙岩话和今天的厦门话一样,“属于十五音系统骨的闽南方言,被客家人称为4福佬话”。其基本特点是:没有齿唇擦音f、v,没有翘舌音,没有全浊声母,没有撮口呼-y-,在白读系统中有丰富的鼻化韵,声调平、去、入分阴阳。

但龙岩话长期以来在客家话影响下,也出现不少变音,如贫、徒、才、期、群等中古浊音,读为送气清音;章、照、众、成、社、声等字不带一i一介音。鸡嘛、老弟、灶下等一些词汇同于客家话而不同于厦门话。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龙岩话也具有它的特点,如存在1韵母和复合韵母iua,韵母无o、。对立。闽南话中的古曾、梗二摄开口一般读为-irj,龙岩话则一律读为-in:闽南话里的阳去字,如害、谢、饭、漏、帽、望等,龙岩话白读均归阴平。龙岩话内部相当一致,除苏坂口音略有不同,如龙岩话一in苏坂读-iem,成为“今=兼”;龙岩话中的-uai苏坂读为-ue,成为“怪=过”。其他大体一致。

漳平话、适中话均属龙岩话与闽南话的过渡话。

闽西客话

闽西客家先民来自中原,据研究资料表明,客家在宋元前经历三次大迁移。第一次是西晋“永嘉之乱”,大抵循颍、汝、淮、诸水向南行动。第二次是唐末黄巢战乱,自今河南光州、潢川、固始和安徽寿阳、阜阳等地南迁入赣,再徙闽西。客家研究先导罗香林认为客家“自经唐末五季的迁移分居以后,便亦因是形成’’。闽西客家话区大致形成于这个唐末宋初时期。第三次迁移是宋末元兵南下,客家人多由赣南、闽西徙于粤东、粤北,罗香林认为广东客家“且皆出福建宁化、长汀、上杭等地,而尤以自宁化石壁乡来者为多”。据此,可以认为今天的梅县话为当时闽西客话的分支,应该说,今天的闽西客话比梅县话更能反映客话的历史面貌,它保留着与赣语的许多联系。

闽西客话的范围包括今天龙岩地区的连城、长汀、武平、上杭、永定诸县,还包括三明市的宁化,清流县(古属汀州府所辖)。以长汀城关话作为闽西客话的代表。

孔夫话

永定县坎市镇孔夫村,地处岩永交界山区。孔夫话是处于闽客方言区夹缝中的独立方言,龙岩人认为它是客话,永定人又听不懂孔夫话,说它是“鸡屎福佬”(即不三不四的龙岩话)。

这里按照姓氏形成话区界线十分明显,如田地村同一村落内张姓讲孔夫话,陈郭姓讲永定客话,世代相传,彼此互不杂糅。从张姓族谱了解,姓张四分之三属三郎公后裔,相传从宁化石壁迁来。四分之一属马勒公余脉,是元代从张家口迁来。陈姓十六世祖祖墓在龙岩市,至今已传至三十三四代。

所以,龙岩既有讲闽南语的,也有讲客家话的,还有孔夫话这种奇葩方言的。是不是很有趣?

(闽南网 岳萍萍)


福建闽南网


福建龙岩地区的方言和闽南话区别很大

1龙岩划分为七个县区,有客家人密集的地方,也有少的地方、客家人群居自然是以客家方言为主。

2包括龙岩的市政府所在地的新罗区,大部分还是没有方言,以普通话为主。而客家方言又划分不同的腔调

3所以龙岩的方言并不是以闽南语为基准,而是以客家方言为基准


走进闽西看龙岩


龙岩(新罗区)人和漳平人通行的是闽南语系,在福建省内,本土闽南语系有四个口音片区:北部泉州口音片区、东部厦门口音片区、南部漳州口音片区和西部龙岩―漳平口音片区,四个口音片区,也只有龙岩漳平口音与其他三个片区区别较大,这里有历史和地理环境原因。


阿二志华


龙岩话发源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起源于

河洛文化

。是通行于中国福建省龙岩市

新罗区

的一种方言,属于

闽南语

系,与

漳州话

能互通,但与漳州话不同。另外,龙岩话与厦门、泉州地区的闽南语有一定差异,但均属于闽南语系。


喜欢运动的boy


下面评论无知的一堆,龙岩新罗和漳平是自古都说闽南语系的,下面有的无知的人我就不想说了,真的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发头条。我就问你们一句话,你们客家骂我们新罗叫河洛鬼,请问河洛人会讲客家话吗?


哈哈哈嗝嘿嘿嘿额


新罗、漳平属闽南语系,其他五县(区)属客家语系。

即便同一语系,地方差异也很大,比如连城个别地方相邻两个村的语言沟通起来就很困难。新罗、漳平语言跟当前比较通行的闽南话差异也是很大的。


坊间大小事


先说明一下,我就是闽南人,而且家住漳州,与龙岩接壤,且又曾经在读书的时候结交不少来自龙岩地区的同学。

和他(她)们说话,必须得用普通话,否则我讲的闽南话,龙岩地区的朋友们听不懂,即便听懂也无法熟练掌握闽南话与我交流。

而他(她)们说的家乡话,我就一个字也听不懂,因为那些话根本不是闽南话。

再次说明,龙岩地区是闽西,由此可见,不属于闽南嘛,哪里能说得了闽南话。

其实也是因为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因素形成,龙岩属于山区占绝大部分的所在,大部分人说的是客家话,唯有漳平(龙岩地区),略懂闽南话,但也不精通。

龙岩地区说客家话是因为那里的客家人多,大多数是分布在山区。

至于地势较平坦的,如连城、长汀的地方或许会有与其余地区地方方言有融合。


鸿哥iouyh福小铺


以前,所谓的闽西,是汀州府8县,不包括新罗和漳平,以客家语系为主的原汀州、连城、武平、上杭、永定五县区,跟新罗、漳平在语言、风俗很难融合和认同。其实,客家县份单独成立一个地级市,如汀州市。至于新罗、漳平,划给漳州即可,想单独成立一个地级市,我们客家人也没意见,爱咋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