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畫曾作為國禮贈外國元首 與徐悲鴻 柳子谷並稱為“金陵三傑”

他的畫曾作為國禮贈外國元首 與徐悲鴻 柳子谷並稱為“金陵三傑”

他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著名的花鳥畫家,為中華民族抗戰事業和世界和平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與徐悲鴻、柳子谷並稱為“金陵三傑”。徐悲鴻稱其畫鴿為“古今第一”


張書旗


張書旗作畫喜用高麗紙作畫,力求色彩與水墨的融合。學院派傑出代表,素有“任伯年第二”的美譽,善於用粉,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義畫家”之稱。



呂風子贊他“畫花似聞香,畫鳥若欲語,技法卓絕,當代無與抗衡者。” 徐悲鴻稱其:“自得家法,其氣雄健,其筆超脫,欲與古人爭一席地,而蔚為當代代表畫家之一”。



張書旗:(1900—1957),原名世忠,字書旂,號南京曉莊、七爐居。室名小松山莊。浙江浦江人。1922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拜在繪畫大師、藝術教育家呂鳳子門下。曾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抗戰期間去美國創辦畫院,講學作畫,後定居舊金山。




1928年,張先生作《雄鷹》圖掛在中國共產黨上海的中央機關裡,畫上題:“千里江山一擊中”。周恩來看到後稱讚說:“這張畫意義深重,氣象萬千,象徵著中華民族一往無前的精神和我黨事業鵬程萬里,無限光明。”同年,安徽某縣山洪暴發,哀鴻遍野,先生即在南京舉辦賑濟義賣畫展,將全部收入捐獻給災民。




1929年,從福建廈門受聘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任教,從事教育工作十多年。1932年與諸聞韻、潘天壽、吳茀之、張振鐸結成“白社”切磋畫藝。在畫壇聲譽日隆。




1935年在南京舉辦個展,展出200餘幅作品立刻被訂購一空,博得中外人士的高度評價。此後,他的作品先後在法、德、蘇及比利時等國展出,為眾多國家博物院收藏,被視作東方瑰寶。



他的曠世鉅作《百鴿圖》被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的一份厚禮贈送給美國政府,祝賀羅斯福總統三次連任美國總統。後長期被懸掛在白宮,是進入白宮的第一幅中國畫。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名師雲集。徐悲鴻時任藝術系主任,授課的主要老師有:吳作人、傅抱石、黃君璧、陳之佛、張書旗等教授。張書旗負責寫意花鳥畫教學、創作和研究。他博學深識,待人和藹可親,教學嚴肅認真,對學生循循善誘,其精湛的技藝和高潔的品德使學生受益良多。
張書旗在中央大學前後任教11年,其教學主張是:“取法乎上、博採眾長、廣益多師。”在他的畫作中可以看到黃荃、徐熙、八大、任伯年的痕跡。他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多寫實物實景,並將寫生物象的特徵加以提煉和概括,憑藉對自然景物寫生的感受以求得心應手,構造師我造化之法”。




張書旗學過西洋繪畫,能將水彩的用色方法融入花鳥畫中,進而發展了任頤等人在寫意花鳥畫中用粉的技法,從而形成了柔和恬靜又濃麗典雅的繪畫風格。在繪畫界,人們把張書旗的畫稱為“寫生派”風格。他的寫生花鳥繪畫藝術是近代中國花鳥畫發展中的一種新的繪畫技巧,對近代花鳥畫的影響巨大。




1940年春,張書旗在重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書時,受時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爭取世界和平與裁軍委員會主任王寵惠教授和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教授委託,站在中國的國家立場上,創作了一幅以花鳥為題材的中國畫——《世界和平的信使》,贈予美國總統羅斯福,祝賀他三次連任美國總統,以此爭取美國儘快加入國際反法西斯鬥爭及建立世界和平新秩序的行列。此畫倍受羅斯福喜愛,經過精心裝裱,掛於白宮。羅斯福去世後,又移至美國海德公園羅斯福圖書館永久珍藏。



同年,為宣傳中國文化藝術應邀赴美講學。抗戰勝利後歸國,執教於中央大學與安徽大學。1949年初春再度赴美,應聘擔任加利福尼亞等大學教授,在北美各大城市展出國畫,還當眾示範,觀者如潮。



1956年在美國西部舉辦國際畫家名作展覽,其作品《雄鷹》獲“水彩首獎”。


1957年張書旂多次表示想回國,周恩來總理也曾設法請他到日內瓦辦畫展,由此歸國,書旂先生當時已身患癌症,未能如願。1957年8月18日晨,張書旗帶著對祖國深深的眷念和憧憬,病逝於美國舊金山灣東寓所,年僅57歲。畫界無不為之痛惜。人民日報載文稱其為愛國主義畫家。



張書旗先生的花鳥畫,從筆法和構圖上大多取法任伯年。從他的作品中,我們遠觀可以領略其簡約而險峻的構圖,近則能窺見其準確生動的造型、輕快伶俐的筆法、果斷而舒暢的線條,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用色上極為華麗,尤擅用粉,並能使所描繪的物象華美而不失雅緻,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使得觀者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其代表作有《雄鷹》、《哀鴻遍野》、《百鴿圖》等,出版有《書旗花鳥集》、《翎毛集》、《張書旗畫集》、《中國風格的繪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