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宝应安宜“缘”来是你

据史载,公元484年,当饱受战乱的人们扶老携幼,来到这个宛若仙境的地方,“萍叶菱花水荡漾,稻浪谷香沿湖滨”,安居乐业之地,宜居宜游之处,人们遂定居于此,安宜因此得名。公元762年,大唐肃宗得了安宜尼姑真如献的八件宝贝,疑为天赐。肃宗遂作惊人之举,取“得宝瑞应”之意,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改安宜县为宝应县。但是,宝应人民终究难舍这段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当宝应乡镇区划调整后县治城镇需要取一个名字的时候,宝应人民毫不犹豫地将“安宜”二字重做了宝应县这个首镇的名字:

安宜镇

安宜镇是宝应县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下辖24个村(场)、25个社区、总人口30万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安宜人文底蕴深厚,境内有纵棹园、八宝亭、大成殿、泰山殿、宁国寺等名胜古迹,有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风光,有宝应学宫、朱氏家祠、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等人文景观,更有金湖渔业村乡村旅游新亮点。

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令你目不暇接;

这里,人文景观荟萃,令你流连忘返;

这里,尽享都市风光,目染文明元素;

这里,是安宜,一座美丽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宜业之城、宜居之城、宜游之城。

风景名胜

纵棹园

国家AAA级景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纵棹园系清朝乔莱(侍读)故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占地4.53公顷。此园集北方名胜的典雅和南方园林的清秀于一身,翠竹隐阁,林亭倒映,杨柳婆娑,青荷飘香。园中古戏台、鱼化龙石门柱及廊栏亭榭,其石、砖、木、铜雕极其精致,号称苏北雕花园。园内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途径宝应入园观戏的古戏台及翦淞阁、竹深荷净堂、画川书院、八宝亭、背山临流馆等著名景点。其中,正六边形的翦淞阁位于纵棹园北大门,融福建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风格,体现天地六合、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北大门两侧雄踞着一对洁白、威严的石狮,其砖雕门楼具徽、苏两派风韵景物,计16层,达到乾隆盛世最高层数。园内有赵朴初、尉天池等名人楹联、诗词、书法等。

自然景观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鹿岛生态旅游区)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融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观光农业为一体。水陆面积约1万亩,其中湖面4000多亩、水杉林等花卉苗木5000多亩,可供种植铁皮石斛的水杉树有3万余株,林中常年栖息140余种鸟类,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9种。园区生态旅游突出“水”、“绿”、“野”、“趣”四大主题,既可以湖上泛舟、水上垂钓、果园赏花、农作物采摘,又可以观鸟溜马、野外拓展、品农家饭、游森林氧吧。目前,已经被获评“国家湿地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江苏乡村游精品单位创建示范点”等诸多称号,原生态的杉林、清澈的湖水、清新的空气是您健康休闲与绿色旅游的绝佳选择地!

人文景观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位于县南街水巷口3号,这里原为周恩来外祖父陈源宅第,整体建筑呈清代风格,分东西两院,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占地700多平方米。东院为当年生活起居区,现原样陈设;西院是当年的附属用房,今辟为展览区。1907年,9岁的周恩来随嗣母陈氏来宝应,住在这里三个多月,并与表哥陈式周同窗共读,受其进步思想影响,结下深厚友情。

宝应县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于1998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正式对外开放。现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点、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扬州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扬州市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宝应县首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也是扬州地区唯一一处周恩来总理纪念地。

风景名胜

宝应学宫

始建于宋嘉定年间,数次毁于兵乱。历经重葺、增建,至清中叶,形成一定规模。20世纪80年代,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其他建筑均成遗迹。1992年县政府重新修缮了大成殿,200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复原,现有照壁、迎秀桥、泮池、戟门、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鼎甲坊等。学宫建筑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内涵。

宝应学宫是千年古县文脉之根。明清两代近500年时间内,从这里求学、起步走向科举之路,考中进士50余人,举人700余人,贡生500余人。学宫成了宝应历史上培育精英人才的摇篮。目前在淮扬运河线上,宝应学宫是仅此一座比较完整的祀孔儒学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2019年3月,学宫被省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宫的保护利用工作,对学宫进行了保护修缮并连续四届举办“祭孔大典”活动,向公众全面展示儒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展示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现代功能。

乡村旅游

金湖渔业村

该村坐落在宝应湖畔,与宝应湖旅游度假区相邻,是中国十大名蟹、中国驰名商标——宝应湖大闸蟹的主产地。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渔文化底蕴深厚,曾先后荣获省百佳名镇名村、省生态村、省绿化模范村、省三星康居乡村、省卫生村、省水美村庄、省现代渔业示范村、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金湖渔业村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根据自身优势,依托生态、宝应湖、渔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走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一个“文明、富庶、村美、人和”的新渔村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