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是互联网公司中能力较强的管理者,年底遭遇裁员,重新求职屡屡碰壁,应该怎么办?你怎么看?

科技探索


38岁,即便在互联网公司是能力较强的管理者,一旦遭遇裁员,很难再找到同样条件的岗位,这是为什么呢?


1,38岁,在基本上平均年龄都不超过30岁的互联网公司,已属高龄,这年纪的求职者并不符合招聘对象的人才画像。

30岁以下,能加班,可熬夜,出差无妨,调动随便,进入新领域学习只要几天。

而一个中年人,心里想接受996,身体也会出卖你;熬夜到2点开会,说走就走的出差,配偶同意,小孩还未必能答应你;同样没用过的工具,年轻人3天就能学会上手用,你可能1个月后发现自己还得找人帮忙才可以。

互联网行业更新迭代太快,需要快速的学习和适应,不倚重旧有的经验做指导。


2,38岁,如果在互联网公司只是初级甚至中级管理者,求职PK对象是数量庞大的年轻人,胜出概率更低;如果是中高层管理者,市场能提供的同等级岗位越来越少,还得剔出企业内部升迁用掉的名额,供外部应聘的更少。

如果一场比赛只有2个人竞争,你只要打败了另一个就是冠军;而如果是2万个人竞争,那就得大败1万9千9百9十9人,才能成为冠军。如果公司招聘名额只有一个,参与应聘的求职者越多,胜出获得职位的概率越低。

即便是有管理经验要求的岗位,有和无确实有很大差别,但有3年管理经验,还是13年管理经验,并没有太大差异。

一些顺风发展的公司,规模扩大迅速,管理层人员上升也快速,年纪轻轻就有机会操盘大项目,资金高,人员多,锻炼大。有这样的经历,管理经验未必比花费10多20年爬上管理层或者在同一个位子上呆了10多年的管理层差。但这样的候选人其他方面对企业有更多的诱惑力,更健康的身体,敏捷的思维,迅速的执行力,年少有为的憧憬。

在万人规模的公司,VP级别的高官,可能是几百人,如果是千百人规模的公司,VP级别可能就个位数的人。在被裁员后再求职,同一个岗位的竞争者有内部可升迁对象,内部想转岗对象,外部在职被动求职者和外部离职候选人。而招聘信息的获取,信息还是不对称的,平日不广结善缘,内向闭塞的可能招聘信息都很难获取。


3,离职状态求职相对在职状态,难度系数会更大,和年龄无关。

职场也是追涨杀跌的。工作出色的,老板给涨薪升职,外面的公司慕名来高薪挖掘,各种利诱;如果在走下坡路,被裁员算是一个谷底,外界会认为,大概工作不好才会被裁员吧;还会被大力杀价,不是没工作嘛,薪资低点的工作,爱做不做。


4,招聘有淡旺季,招聘最旺的季节是3-4月份,其次是9-10月份,错过这样的时候,求职选择更少,而增加了难度。

年底遭遇裁员,市场需求不旺,在职的人等着年终奖大多不太愿意跳槽,积极求职不一定很快能有结果。


对于38岁的曾经互联网行业管理者,再就业的出路在哪里呢?

1,重新定位,定位自己的行业,公司和职位。

20来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有近40年的工作时间,40岁前后差不多是行程近半的时候。我们不再像父辈一样终身雇用于一家单位,几十年做着一样的工作,况且父辈中很多人的职业生涯在90年代他们也是中年人的时候也发生过变化。

38岁被裁员,是挑战,也是机遇,让我们职业生涯再规划的时间,被提早了几年。

互联网是年轻人的战场,中年人可以去非互联网行业;头部的独角兽的公司进不去,可以考虑百十人的小公司;打工找不到想去的公司,可以自己创业;做不了公司管理层,可以做外部咨询顾问。


2,接纳眼下的困难,多收集招聘信息,多尝试应聘机会,多争取面试通过可能性。

多收集招聘信息,不止是要多刷招聘网站的个人信息,多投简历,还要告知身边的猎头,RPO顾问,前老板前同事,还可以是老同学;

多尝试应聘机会,不止是得到面试通知排除困难尽量赴约,还要通过和面试官,HR直接沟通对话的机会,给自己争取现场面试的机会;

多争取面试通过的可能性,不止是跟面试官表达自己想要这份工作,还要清晰呈现自己合适这份工作的理由;可能的话,借用猎头或内部推荐的机会,增加他人背书效果。


3,以积极的心态,在未就业的日子里,给自己安排培训或者兼职,充实这段时间,寻求下一段契机。

我有一个70后的朋友,曾经是500强公司的管理者,40岁前后被裁员,他不愿意自降身价屈就,企业也不愿意高价请大龄的他加盟,在没有工作的空窗期里,他在朋友的咨询公司做咨询和培训。项目制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给一个项目的分成收益。直到2年后,猎头推荐他去了一家行业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总监级岗位。

他的刻意安排,让自己的空档期也依然有工作经历。

我还有一个做财务的女性朋友,大龄生子,生育后未返职场,全职带孩子2年。在这2年里,她带着孩子体验了很多项目,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在这些体验之后,她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她参加了系统的培训,获得了职业生涯规划师的资质认证。在全职带娃两年之后,她任职于一家工作室,转型成为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


黑夜就会过去,太阳终会升起。

乱世佳人里斯佳丽说过“明天将是新的一天。”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愿你心想事成。


这里是兰芳职场剧院,我是兰芳,和你一起看职场进击。


兰芳职场剧院


就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一个认识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他被裁员了,希望我能帮他介绍一个新的岗位,他说可以适当的降薪。我的这位朋友在多家大型IT企业工作过,有着非常亮眼的简历,只是他的年龄已经40岁了。

在IT领域,年龄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不论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还是对于管理者来说,年龄越大似乎意味着离IT行业越远。

IT行业中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就是年轻化,而且是持续年轻化,现在很多应用级开发团队中已经很少有80后的身影了,而且不少团队的负责人已经是90后了,所以这些90后的负责人在招聘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们会招聘80后,甚至是70后的人。

年轻化就是IT行业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不少IT企业把年轻化作为企业的隐形制度,对于“大龄”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会加强考核,这都是导致整个IT行业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在外行看来,不少IT人都非常热衷于创业,但是IT人创业的背后却是非常残酷的现实,不创业也许就意味着失业或者是转行,尤其是对于大量的应用级开发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岗位本身提供的能力提升空间比较有限,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很难获得突破,不能持续提升就意味着未来的风险。所以不少程序员都希望能通过创业继续留在IT领域,这也是为什么IT行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

对于已经遇到职业危机的IT从业者来说,解决方案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发展空间大的领域寻求机会。虽然当前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的裁员现象,但是还有不少领域会陆续释放出大量的岗位,比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第二:在产业互联网方向寻找机会。对于大龄管理者来说一定会积累大量的行业知识,而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寻找机会要更容易一些。

第三:在传统行业寻找机会。传统企业还是有不少IT人才需求的,所以可以把视野放宽一些。

作者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导师,从事IT行业多年,研究方向包括动态软件体系结构、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有多年的一线研发经验。

欢迎关注作者,欢迎咨询计算机相关问题。


IT人刘俊明


看了这个问题,首先不得不承认,中年职场就是这么残酷。

38岁,人到中年,无论你是管理者或是普通员工,境遇可能是一样的,有的时候作为管理者可能还不如一个技术能力强的普通员工。必竟管理能力,比较难以衡量,除非你真是人上人,是一把手。

38岁,互联网公司能力较强的管理者,单从这些信息很难判断出什么,年底裁员,从这个信息到是可以想象出很多情形,很多人说2019年将迎来裁员大潮,原因吗?不说大家也都知道,金税三期,社保由税务征管,这些带来的就是人力成本的增加,有数据称人力成本上涨比较将达到30%,且不说这个数据是否准确,但上涨,是一定的,降不了费用,就只能缩减编制,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砍一个高管可能相当于砍十个员工,管理一个也是管,管理十个,百个也是管,高层职能合并,毕竟比基层更容易些。

求职碰壁,一是大环境不好,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机会自然就少。另一个原因就是自身原因,专业背景、工作经历是否真的有竞争力,你拿什么来打动面试官?简历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对于薪资的期望,在这个寒冬,适当降低一下身价,先找到一份工作可能更重要。


HR老枪


我今年36,前两年找工作时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后来经过很多碰壁后,发掘还是自身的定位和职业选择方向不匹配。

最开始的找寻方向是大厂的P8岗位(与我收入基本匹配),面我的往往是一个部门的总监(P9),但当发现我介绍我的很多方法论的时候,与对方并不能产生很多共鸣。

后来我调整策略,将找寻方向放到中型公司的中高层,面试我的人一般是公司的老板。发现我的方法论就很受欢迎,而我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也被得到认可。也同时收获了很多不错的OFFERs。

这样的经历也给了我很多启迪。目前大厂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比较排斥(除非能去面P9的岗),不然面我们的都是大厂的中层,他们更看重一线的执行能力。而在我们这个年纪,最有价值的往往的多年沉淀的经验和作为“1万小时”的专家,这样的经验往往中层是不感兴趣的。但对于很多D轮或者PRE-IPO的企业,这些老板往往在验证了公司的商业模式后,最需要的是有经验的管理者帮他们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升级,这时候我们这些“老家伙”会比较吃香。

希望我个人经验对您有帮助。


长河落日圆L


这样的条件,求职时却屡屡碰壁,不免让人感慨互联网的残酷,但我却认为问题可能出在求职方法上。

恰好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类似的话题,案例里,也是一位35岁以上的高级管理者,自己能力很好、业绩很好,想跳槽却发现:投递的简历无人问津。看了这样的新闻,同样让人唏嘘不已,可是,暂且打住,先别急着伤感:

你确认能力很好、业绩很好、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35岁管理者,需要通过向陌生公司投递简历的方式求职吗?

第一,随着年龄、经验、能力、知名度的提升,以及人脉的拓展,资深职场达人必须拓展自己的求职渠道。

我们看任何一家公司的组织结构,从职级上看,总体来说都是正三角。你看哪个公司有100个总经理、50个总监、30个主管、10个员工的?必然是越往管理层走,岗位总数越少。所以,这个级别求职机会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不仅岗位少,而且待遇高、去留对企业的影响大,从企业的角度看,当然要慎之又慎,如果有知根知底的,谁会用完全陌生的人来冒险呢?

所以,对于题主问的这类有关管理经验、有实际业绩的求职者,真心不能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求职,推荐两个方法:

一是,找内推。找认识的人进行推荐,减少与用人单位,在彼此基本信息真实性方面的顾虑。直接进入需求对接。

二是,找猎头或者面向猎头的平台。我之前换工作的时候,就在猎聘放过简历。直到现在,还时不时有猎头找我。

第二,怎么让自己有经验、能力、知名度的提升,怎样拓展人脉,资深职场达人求职不是从投简历开始的。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求职这件事很可能在考研考公失败后才开始的,而且一般情况下,3个月内都能确定offer。但是,对于资深职场达人来说,“求职”这件事应该时刻准备着,而且从相互匹配到谈成合作条件,6个月以内都是正常的,别太着急,最好是别人主动找你,这就需要你:

1.有业绩。说能力其实是比较虚的事,作为管理者还是得有拿得出去的、实实在在的业绩说事儿。销售部门相对好说,但其他只能部门,也需要找到自己的业绩点,比如你推进了公司xxxx体系的建议等等。

2.有口碑。特别是对管理者,“用人用德”是很多老板用人的核心观点,所以,平时的人品口碑就很重要啦,至少也要有一些有份量的人欣赏你、认可你。

3.有影响力。包括客户关系影响力、公共关系影响力、行业内知名度、自媒体知名度等等,这些一方面可以直接给用人单位带来受益,另一方面也增加自己的曝光机会,有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如果以上这些都做到了,求职过程至少会有底的多,祝福你从容求职,找到理想的offer。

我是为好优姐姐,专注职场领域,努力分享更多职业成长干货,关注我吧。

为好优姐姐


茉莉这个同事比题主的条件还要差点,年龄相若,他是一个国企的中层,大学毕业留在国企,一直到现在,觉得实在无法忍受就选择了辞职。但是因为之前的经历比较单一,所以在外面找工作还是碰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现在一个商贸公司站稳了。总结下来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头开始,降低期望值。以前在旧公司。怎么都是一个领导,所以刚开始找工作时也是一直朝着经理这个位置奔,但毕竟是另外找的工作氛围不一样,所以有难度。另外就是同行业的工作,正如题主的行业,要不就是也在紧缩人工成本,要不其他类型的企业并不满意。找熟人的工作也是觉得还不如自己另外找。后来他降低了自己的期望值,就是公司总助的位置也愿意面试,工资比以前低不超过一千就接受。重要的事公司平台发展好。这不,现在已经上班一段时间了,而且也获得了年终奖,心情也比在旧公司舒畅很多。

第二,面对困难,积极面对。这里是从心理状态来说的。茉莉这个同事,当时还有肩负着经济压力,第一个月没有找到工作,他就马上启动了获取其他收入的方法,例如去做一下超市兼职或者是承接了一些写稿的工作。能屈能伸,让自己忙起来,不要胡思乱想,这是他的做法,虽然有点鸵鸟性质,但是确实是保证了他一部分的收入,而且人也不会太倦怠。

综合来说,不要担心,工作总会找到,不要和以前的工作太多比较,因为不存在回头,努力前行!


Molly小秘书


38岁了,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应该有12年以上,积蓄应该不会少,再加上辞退津贴,够自己拼一下事业了。我12年毕业,一直在制造业公司做MES开发,前三年换了三家公司(因为工资低,然后有猎头介绍就换了,自然工资是涨幅也大),最后一家公司是在手机厂,因为工作没有挑战性,一眼就能望到十年后,也厌倦了,所以18年5月辞职做外贸,也做内贸,我做的产品是打磨抛光的研磨材料,就是那些砂纸、砂带、尼龙轮等等,以前完全没接触,也比较偏门,对产品和外贸基本上从零开始了解开始学。去年是亏钱的,主要是刚好做了中兴的供应商,中兴被制裁之后我那个客户资金链断裂倒闭了,亏了十多万。今年接了一些外贸单,开始有点钱赚了,按照这个势头,肯定是要比打工强很多的(最后一家公司上班一年工资加年终奖到手有30W+),我想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好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求职碰壁为什么还要找工作呢,自己努力一点找个小门路做点小生意,虽然累,但是自由不受约束,陪家人一起的时间也多多了。我一直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来勉励自己,时间久了心态也比较平和,遇挫折的事也能想得开,遇到好的事也不会得意忘形。换个角度想,求职碰壁未尝不是件好事,祝好运。


行走中的暖风


我现在正在经历这个事情,来分享下我是怎么做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前,意气风发,离职出去创业,经历了2015年的疯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到处是互联网+ 创业, 想到一个电子,从BAT拉几个人出来,然后就是写BP,找投资, 每个人碰到都是问,你创业了吗?


经过这四年的沉淀,厉害的公司,有上市的,有成为独角兽的,当然更多的是死的死,或者硬撑着。而我们公司刚开始做的不错,已经都持平了,去年底到今年初,业务遇到困难,使得营收迅速萎缩,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几个合伙人坐下来,推演了接下来的业务发展,发现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下去,会被自己拖死。


商量的结果是保留核心业务,把边缘业务都砍掉,对于员工做分流处理, 所以我们就开始把员工进行分流,最后轮到我自己了, 我原来也做IT,做技术经理,在自己创业的过程,码代码,管人, 做产品,做运营什么都做过。 然后就出去找工作,发现目前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工作。


1)调整心态

作为80后,跟中国的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看到了互联网的开始,发展,目前在大发张过程中,可是自己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难免失落。


这个时候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归零,你自己也总结到自己是能力较强的管理者,你处处碰壁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可能想,最差我还得找个经理做做。可是现在的经理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90后又成长很快,这个时候不是你的能力不行,可能只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机会。


所以可以适当放低自己的要求,用开放的心态去找工作。


2)多方联系

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联系了各种各样的同学,朋友,亲戚,同事, 其实内推比社招的成功率高很多。


还有就是现在有各种各样的HR群,可以让HR帮你推荐,如果没有可以找我。


3)尝试转型

在这里也推荐一个转型的选项,我这次重新找的工作就是产品经理,凭着对互联网的理解,以前做产品的基础, 找到的机会。


4) 找猎头推荐

现在管理的岗位很多都是走猎头的渠道的,而且猎头可以结合公司,给你可以专业的意见, 这样更有可能成功。


愿你找到你自己喜欢的工作。

欢迎【关注】阿布,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职场干货,HR知识,认知成长。

有关找工作,你还有什么疑问?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别忘了分享点赞支持阿布哦


阿布的分享


首先我想说,38岁,作为管理者来说,绝不算大,正当年。
我所在的前同事群,前几日就刚放出一条招聘信息,招聘HRVP/CHO,年限是39-50岁。

按照题主自述,在前公司是管理层,且能力还较强,重新求职缘何屡屡碰壁?

个人所见,要么是投错了岗位,人岗不匹配,要么是,你的能力并没有你认为的那么强,你或许错误地把平台的光环,也当成了自己的能力。

我自己曾有过10年500强经验,当年裸辞出来后,也还并没有想着创业,只是不想在旧圈子混了。因为在前公司多少也是个中层管理者,当时的心理建设是,如果到了小公司,咋不该弄个副总当当?

事实很打脸,在正规军呆惯了,按部就班惯了的人,还真未必符合很多野路子企业的要求。

我不知道题主情况是否与我当初类似,但按照你的自我评述,若是还在原先圈子,找的友商相关岗位,除非对方没有名额,不该出现这种“屡屡碰壁”的情况。

那么,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提供3个小建议。

第一、空杯心态。

38岁,也至少工作了10几年,但过往转头空,别抱着那么大的包袱,非想着待遇一定不能低于之前。凭你的积累,只要真有真才实学,哪怕进入新环境的起点低些,起来得也会很快。

第二、别那么急。

你这个级别被裁,大概率应该是拿包走的,且赔付金额应该不低。正好调整梳理一下,多陪陪家人,出去旅游一趟。在一个地方成功过的人,在另一个地方也必然可以成功,因为很多经验是可以迁移和复制的。

第三、对于应聘的岗位,再多下点功夫,针对性强点。

我不知道你应聘时,提交的简历是否是定制化的,还是投了10家,都是同一份。玩个自媒体,都还要注意根据平台调性,量体裁衣输出不同内容呢,更何况找工作呢,是不是?

愿你早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加油!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

焱公子


刚出来社会工作满一年半,看到营销贩卖焦虑的公众号,我就想笑。好多的公众号都是不经调查,人云亦云。说白了,就是凑字数拿5毛钱奖励。

谈一下我这一年多来经历吧。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IT换了挺多人,大概七八个人吧。每回招进来的人,挺多都是30多,40多的工程师。离开的也是这波人,像我们这种没本事没资源的小年轻,是真的不敢和他们一样,不开心就走。

说好的35岁是一道坎,为什么我们招他们进来,他们自己还是要走。原因很简单,他们有能力有技术,当然个别也是有技术有脾气的主,到公司后,什么事都是以自己那一套行事风格来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以前在别的公司是IT负责人,到我们公司来,还是端着架子来了,特别是那些年纪比我老大大的工程师,根本不给我们老大面子,这样的主多了后,我们老大就不再招40岁以上的工程师了。

35岁找不到工作的,只能说明他前半生在混日子,所以合情合理找不到工作。

我们老大40岁了,学开发语言比我们小年轻快多了,任何新语言新技术,他都能快速搞懂并讲解给我们小年轻听,像我老大这样的人,到哪都可以找到一份他想要的工作。

最近我听到他被别的公司挖墙角了,到别的公司当IT老大,说实话,我挺伤感的,因为他是一位正直的,有担当的老大,我弄乱了数据库,他给我恢复,还是两次。小弟们搞砸了很多事情,都是他替我们兜着。像这样的老大,我只能祝福他在新东家也能一帆风顺。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们也愿意跟他走。

总结下来,我老大在他年轻的时候积攒知识和能力,在年长的时候,学会培养新人来接手他的工作,他抽出时间来研究最新的技术,再讲解给我们小年轻们听,所以他永远走在技术前沿,你说像他这样的,即便50岁,找工作也比我们这班没知识没能力的小年轻容易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