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排長:帶兵也要有方法,你知道嗎?

古語有云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作為新入職的警官

走好官之初,當好新排長

到基層帶兵是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轉眼間

新排長來到基層已三月有餘

他們的任職初體驗怎麼樣?

讓我們一起走進武警六安支隊

看一看新排長們的帶兵收穫吧

知兵愛兵是前提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有一經典論斷: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弄不好,是根本態度問題。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總結出許多帶兵經驗,但最根本的經驗就是愛兵

正如有的同志所講的,千方法萬方法,真誠愛兵第一法。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武指出:“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以與之俱死。"這從一個側面闡明瞭愛兵與帶兵的關係。

排長陳帆才出校門便入營門,缺少當兵經歷

有“書生氣”卻少一點“兵味兒”

剛到中隊時

陳帆交班查視頻時

看到戰士小王晚上站哨打瞌睡

陳帆果斷集合部隊點名批評了戰士小王

解散後小王主動找陳帆說明情況

自己因為發燒站哨時頭有點暈

陳帆因為沒有了解情況就批評了小王

心裡很不是滋味

後來,陳帆在中隊當起了新兵

既是為了體會戰士的生活訓練和任務

也是為了更快融入大家,瞭解大家的想法

自那以後

陳帆對戰士的心理有了更深的瞭解

做事也不像剛開始那樣毛躁

遇到問題會和戰士溝通了解情況

開始設身處地站在戰士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排長何宏偉初到中隊

不知如何開展工作

經過隊長指導員提醒後迅速找到方向

前兩週每天抱著人員名冊不撒手

訓練時間組織訓練認人員

點名時間清點人員做介紹

休息時間也經常走班串舍

找不熟悉的同志互相認識瞭解

一週下來,從班長到新兵

何宏偉把每一個戰士的基本情況

摸得一清二楚

每次見面何宏偉總能準確的喊出戰士的名字

楊浩排長在知兵愛兵上

也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平時和戰士們同吃同住同訓練

把他們的需求、困難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在日常生活中

查哨問情況也問憂樂

查鋪查擺放也查冷暖

從點滴小事做起,盡己所能,給予幫助

能力素質是基礎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三個月的基層生活

排長田健開始明白了這個質樸的道理

要想戰士們真正去認可新排長

“打鐵還需自身硬”

要求他人做到的

首先自己能做到、要做到

在工作中要敢於向士兵說“向我看齊”

由“給我上”變為“跟我上”

排長洪流進入中隊後,多次向班長請教

苦練障礙,現在能跑出1分51秒的好成績

在機動中隊也是排在前列

這些新排長們

有的是訓練教學的一把好手

有的是中隊的文藝之星

每次訓練之餘

會給戰士們表演一些小節目

緩解訓練帶來的疲憊

學習態度是根本

基層每天的工作都有著同樣的規律,但絕不是一模一樣的。如果我們總是抱著日日重複的心態,養成淺嘗輒止的作風,很容易忽略問題的苗頭、輕視困難的嚴重程度,在舒適環境中無所長進,在自我鬆懈中慢慢沉淪。我們一定要

保持學習者的姿態,永遠抱著求知務實的態度。在日常工作中,避免粗放式解決問題的態度,做到一事一議,事事上心,認真對待。

作為一名新排長

胡兵深感自身基層經驗的缺失

經常向身邊的中隊幹部、班長骨幹虛心學習

看他們是怎樣帶兵的

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經驗

他對照著課表,比對著戰士們

把一個個沒學過,不熟悉的科目一一做記錄學習

利用好休息時間找戰士們取經問道

把工作做在前頭,把技能熟練掌握

贏得中隊官兵一致叫好

排長徐敬龍是炮兵學院技術兵出身

相對來說器械課目基礎較差,不如許多戰士

徐敬龍不恥下問,器械訓練總是第一個上

動作不會就問動作要領

力量不足就在器械旁邊加練力量

一個月下來

單槓四練習,從一點不會到運槓如飛

期間經歷手皮磨破,大腿硌腫

但是徐敬龍從來沒有放棄過

也不怕在戰士們面前丟臉

反而虛心請教優秀的戰士動作要領

徐敬龍總說:

自己身體力行才是最好的態度

幹部幹部,先幹一步

唯有用能力態度去以身作則

幹工作第一個

搞訓練第一動

上教育第一排

真正把自己融入到戰士集體中

只有這樣,戰士們才會發自內心的認可你

三個月前

我們奔赴自己的崗位

看著警徽,想象明日軍旅生活

三個月後

我們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基層排長

回首任職,頓覺一切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