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贯穿了整个人类史

前言:自有人类以来,灾难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在古代人们把“它”理解为上天的警示,每次发生灾难时,无不是哀嚎遍地,死者不计其数。

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震

从汉代开始,地震就作为灾异记入各断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后地方志发达起来,地震也被作为灾异记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这些官修的正史,许多私人写的笔记、杂录、小说和诗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记载,而且往往附有生动的描述。历代的一些“类书”,如宋代编的《太平御览》、清代编的《古今图书集成》等,还按分类收集了不少地震资料。

在我国3000多年的历史资料中,记载的地震至少有近万次,其中破坏性地震近3000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约18次。


蝗灾

徐光启说:"最盛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相值也,故为害最广。"

徐光启的这个统计与1920年江苏省及浙江省昆虫局研究全国各地蝗虫的发生季节非常吻合,就飞蝗而言,各地以5~8月为蝗患最紧要时期。夏蝗以5月中至7月上旬最盛,秋蝗以8月上中旬为最盛。6、7两月是夏秋蝗灾并发的时期。

由于古代科技不发达,对蝗虫也是束手无策。蝗虫过后,赤地千里,植物都被吃个干净,这就苦了老百姓了。


旱灾

旱灾是最严重的天灾,它的影响超过了其他自然灾害。旱灾发生,百姓没有饭吃,于是就发生了造反这样的恶性结果。

旱灾引发重大饥荒的频次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死亡规模,更非其他灾害所可比拟。

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的统计结果,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旱灾共1074次,平均约每3年4个月便有1次。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之《滦阳消夏录》中有一段记述,读来令人怵目惊心:

前明崇祯末,河南、山东大旱蝗,草根树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屠者买去,如刲羊豕。周氏之祖,自东昌商贩归,至肆午餐。屠者曰:肉尽,请少待。俄见曳二女子入厨下,呼曰:客待久,可先取一蹄来。急出止之,闻长号一声,则一女已生断右臂,宛转地上。一女战栗无人色。见周,并哀号,一求速死,一求救。

严酷的饥荒不仅制造了无数个人或家庭的悲剧,也给整个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进而导致王朝的崩溃。正如邓拓指出,“我国历史上累次发生的农民起义,无论其范围的大小,或时间的久暂,实无一不以荒年为背景,这实已成为历史的公例。也就是说,一旦有自然灾害就会有起义。


另外还有水灾,瘟疫等诸多灾害。

人为灾害

说完了自然自然灾害,再说一下人为灾害。

当王朝交替的时候,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你争我夺,战乱不断。这个时候往往是人类的灾难。


如南北朝、隋末、唐末黄巢之乱、五代,史书记载:

隋末“朱粲有众二十万,军中乏食,乃教士卒烹妇人、婴儿,噉之,曰:“肉之美者无过于人,但使他国有人,何忧于馁!”。

唐末“(黄)巢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

在这几个乱世时期,战争不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守城无粮时就易子而食,真是人间地狱。

南宋末期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损失率高达91%

白莲教起义事件,1786 年人口3亿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人口为2亿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亿1千万人口。

另外还有战乱的三国,安史之乱,蒙古西征,嘉定三屠等历史事件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

结语:灾难可以说是贯穿我们整个历史,但是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当灾难发生时,我们中华民族会齐心协力战胜它。12年前,汶川地震我们战胜了,南方冰雪灾害我们战胜了,之后又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灾难,我华夏子民依然走了过来。

现在我们面对的又是一场硬仗,经历了万千苦难的民族,一定会再次战胜困难,重新焕发你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