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商丘:袁家山与抗倭名将袁可立、八仙之首吕洞宾

公元1622年,袁可立升任右佥都御使,“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袁可立到登莱后立刻备兵防海,整肃军纪,组建了一支有战船4000艘,士兵5万余人的水陆军队。不久后,倭寇侵占琉球群岛,袁可立受皇命驱兵平倭。他舞动令旗,催船进发,一时间海面上战船首尾相接,万橹千帆,簇簇其中,鼓声雷雷,声势震天。但天有不测风云,进兵不久,黑压压的厚云盖在了船队头顶。狂风骤起,浊浪排空,巨大的战船在暴风巨浪中犹如扁舟一样脆弱,随时会有倾覆之危。

袁家山

一切似乎都已经无法挽回。就在这时,吕祖吕洞宾的身影恍惚于昏暗的云隙之中。袁可立见吕洞宾现身,急忙祷告保佑,许愿平安之后建庙供奉吕祖。说来也怪,祷告刚毕,海面瞬间变得风平浪静。舰队脱险,袁可立趁敌不备率领将士展开猛攻,最终赶走倭寇胜利归来。致仕后,袁可立信守承诺把战船和吕祖庙“带回”了家乡睢县。



古时“战船”入八景


袁可立致仕后“带回”家乡的战船和吕祖庙便是如今的袁家山。袁家山虽名为“山”,却并非是真的山,只是建在高岗上的建筑群。根据清光绪十八年的《睢县志》记载:“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在县城南门里,建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至1627年)……周围湖水环抱,形似小山。”

吕祖庙

近400年过去后,“山”还是那座“山”,但湖水环抱这样的景致只能在百年前的旧照片中窥得一二了。如今的袁家山定身于闹市之中,周围高楼林立,颇有大隐于市的隐士之风。袁家山前有一座青石牌坊。牌坊为新立,但其上镶嵌的“玉音”龙纹匾额却是当年皇帝的御赐之物。细看“玉音”二字,也是与众不同,“玉”字的一点竟然写在了第二横之上。

从历史上来说,皇帝写写错别字也是一种潮流,不论是多一笔,少一笔,或是错一笔,皆有暗藏的深意。袁家山前的“玉”字也不例外。民间传说,皇帝之所以要把点写高一些,是赞赏袁可立“高人一等”。对此字的另一种解释认为,其并非“玉”字,而是“玊”(音sù)字,《汉语大字典》中释义为“琢玉的工人”;“音”在这里是借用字。两字合在一起意指袁可立有着琢玉之功,意为皇帝的首肯和赞赏。

穿过石牌坊,沿石阶而上便可登上袁家山。石阶首阶两旁立有明代石狮子一对。这对石狮子颇有意思,脚下没有小狮子和绣球,长得也是骨瘦嶙峋,看上去完全没有石狮子应有的威武雄壮。听工作人员介绍,石狮子这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才是明代石狮子的典型特征。山门还保留有明代石鼓一对,已被后人“盘”出了包浆,油亮可鉴。

在清光绪年间《睢州志》的记载中,袁家山建于袁可立尚书府第以南,与明崇祯帝赐修的东西两座袁尚书大石坊恰好对峙在一条中轴线上。其建造很有气势,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建望月台,台上有八仙亭,台下有纯阳洞,洞中置吕洞宾木雕卧像,形象栩栩如生。相传木雕卧像下有隧道,通往睢县旧城。山上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山下水波浩渺,杨柳依依。

说袁家山是艘战船,源自它那独特的设计。后面八仙亭表示船上的三个桅杆,大殿的后端深洞象征船舱,山的周围是湖水环绕象征大海,远远望去,恰似一艘战船荡漾水中,与周围碧水构成一派山水园林景象。袁家山在明清两代被列入睢州八景,名“仙峰滴翠”。

袁家山曾遭到严重破坏。近代修葺后的袁家山基本保持了旧貌,只是供奉的神位发生了变化。袁家山原本供奉吕洞宾等八仙众神。如今的大殿聚仙阁供奉观音,八仙亭供奉玉帝、王母,望月台中仍是吕洞宾卧像,东侧厢房供奉地藏、普贤、文殊等佛教神仙,西侧厢房供奉福、禄、寿等道教神仙。如今的袁家山已杂糅了佛道两教,成为典型的民间信仰场所。正因为此,袁家山更能为民众接纳,香火不断。而在湖水消失后,袁家山的“战船”形象已经很难在平视或仰视中被发现,只有登顶俯瞰,才能豁然开朗。

旧日道场今名胜

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生于公元1562年,卒于公元1633年。明代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明万历年间进士。袁可立一生经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代帝王,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

袁家山山门东侧有一袁荣墓。1998年迁坟时所立的墓碑上写明了袁荣的身份“大明睢阳卫指挥使”。这位袁荣便是睢县尚书袁氏家族的迁始祖,袁可立的八世祖。根据《袁氏家谱》的记载,袁荣系安徽凤阳府颍州(今阜阳市)人,于明洪武二年以战功仕睢阳(今河南睢县)卫,后代世袭卫百户,称睢州东关“百户侯”,遂家于睢州。自袁荣始,其后代“振振森森,书香不绝”。

袁家山聚仙阁

袁家山的修建,据说和袁可立家族世奉道教也有一定关系。《道藏辑要》记载:“乘载袁尚书始祖荣,世有隐德。递及尚书祖永康、父淮,皆崇奉吕帝最虔。可立降生之日,淮梦吕帝(吕洞宾)引一小童云:‘汝家世代行善,且知敬信我,今将小徒为尔后。曰:异日此地当出仙人’。即以此肇祥。”

袁父梦见袁可立是吕洞宾的徒弟转世,后来袁可立做官后,还到传说吕洞宾现身的地方蓬莱任巡抚。可能正因为此,袁可立一生崇奉道教,“晚尤爱道,故于陆园崇建殿宇数重”,“命歌者击鼍鼓云,璈声琅琅,爽振驷伐,以写其胸中砰訇磊落之气”。

毁后重修的袁家山囊括了更多的内容。院内西边钟亭悬挂的铸铁大钟,为明代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铸造。大钟重约千斤,全身布满铭文,记载着当时善男信女捐资铸钟的经过。大钟原在观音寺内,后在黄河泛滥中被淹没。2000年,大钟才在村民起土时重见天日。

青石牌坊后增建了两座碑刻凉亭,右边称为“墨宝亭”,石刻苏东坡两首名篇佳作。北宋时期苏东坡被贬岭南,途经睢州,遇大雨夜宿乾明寺。在寺中,苏东坡喝了睢州盛产的美酒后即情重书旧作《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两赋送给方丈,后来书刻立于寺内。到明朝,寺院毁于黄河泛滥,石刻真迹被收藏于吉林博物馆。1985年,睢县政府出资复刻了这两赋。左边凉亭中是明代蒋孝廉万人颂德碑。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明清两代,“孝廉”这个称呼成为对举人的雅称。文中的蒋孝廉,原名蒋其尤,为明末清初人。明末农民军起义,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蒋孝廉打开自己的粮仓每天熬粥两大锅,救助百姓。后来人们为了颂扬他的善举,捐资给他立了此碑。

焕然一新的袁家山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每到传统的祭扫节日,袁氏后人都会到袁家山祭拜先人。农历的初一、十五,四方信众汇集袁家山祈求平安。据说,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七,袁家山会有规模盛大的庙会,其中又以四月十四吕祖诞辰礼节最盛。这种盛况,恐怕只有身处其中才能真正体会。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图/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贾晶晶

视频/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