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三上轿》中的人物原型——睢州“勾头老李”

《三上轿》是豫剧中的名剧,曾风靡中州大地,本戏讲述张公子(又称张三爷,排行老三)谋害同窗李公子,并强娶李公子之妻崔氏,崔氏撇下一幼子,后来官至朝廷大员,被称为“勾头老李”。当然戏剧本身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发生在明末的故事,是经过再加工而形成的。目前,戏剧中张公子为张秉仁(张居正之子),睢州老一辈的人均认为李氏幼子便是“勾头老李”,也就是明万历朝户部、吏部尚书李汝华。据查,万历八年李汝华与张懋修(张居正三子,状元,)、张敬修(张居正长子)为同榜进士,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张居正在儿子科举中存在徇私舞弊现象。还有人认为,张公子另一原型为睢州(睢县)人张惟一。

“勾头老李”李汝华何许人也?

豫剧《三上轿》中的人物原型——睢州“勾头老李”

今李汝华墓旧址

万历朝堂重臣

“万历热”现象已经出现好多年了,随着《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等作品的传播,更是将“万历热”推向高潮。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臣子们苦苦撑起大明江山,李汝华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古代有吏、户、礼、兵、邢、工六部,李汝华在万历后期兼任吏部和户部两部尚书,任户部尚书10多年,掌管国家钱袋子,为抗后金、抵御农民起义军筹措银两,与国家走向关系重大。李汝华与前期的沈鲤(大学士)、宋纁(吏部尚书)、吕坤(刑部侍郎),中期的杨东明(刑部侍郎)、杨镐(兵部侍郎)、袁可立(兵部尚书)、李维翰(兵部侍郎),后期的侯恂(户部尚书)、丁启睿(兵部尚书)、叶廷桂(兵部侍郎)、丁魁楚(兵部侍郎)、周士朴(工部尚书)、余珹(兵部尚书)等一起组成了明末“归德士绅群体”,影响历史走向。李汝华在其中地位重要,是“归德士绅群体”承上启下的人物。

豫剧《三上轿》中的人物原型——睢州“勾头老李”

李汝华题奏疏

忠烈家族

崇祯十五年,李汝华侄子李梦辰,崇祯元年进士,时任通政使。自京还,至长垣,问变,时起义军已屠陈州、太康,客劝其不要渡河。梦辰曰:“吾即畏死,老母得无警乎?”遂渡河。梦辰聚其族高曰:“吾宗世受国恩,义当与城同存亡,有遁城者,吾必手刃之”。城破被执,见罗汝才,汝才问所欲,曰:“我大臣,但欲死尔”。汝才去,遣其客说降,且进之酒。梦辰覆杯于地,太息起,扼吭而卒。梦辰妻子王氏,方病,闻之,不食死。

豫剧《三上轿》中的人物原型——睢州“勾头老李”

李汝华墓出土青花瓷

李梦鳌女益姐,户部尚书李汝华孙女,通政使梦辰女侄也。未受聘,闯贼陷城,欲掳之去,不从,挟使上马,则大骂,如是者再。贼怒杀之,分尸横道上。

豫剧《三上轿》中的人物原型——睢州“勾头老李”

李汝华墓石像生

与睢州四大家族血脉相连

李汝华孙女嫁于袁可立(兵部尚书)长孙袁赋诚为妻,袁赋诚长女嫁王绅(户部侍郎)为妻,袁赋谌(袁可立孙)女嫁汤浚(礼部尚书汤斌子)为妻,汤溥(汤斌长子)娶王震生(江西提督学政,户部侍郎王绅之父)女为妻,礼部侍郎蒋曰纶娶汤斌元孙女为妻,其子户部侍郎蒋予蒲也娶汤氏为妻。李汝华为睢州四大家族的崛起打下了基础,与四大家族血脉相连。

豫剧《三上轿》中的人物原型——睢州“勾头老李”

李汝华墓志铭

睢县应重视李汝华的研究。明清时期,睢州出现四尚书(李孟旸、李汝华、袁可立、汤斌),六侍郎(蔡天祜、李维翰、李梦辰、王绅、蒋曰纶、蒋予蒲),袁可立、汤斌在睢县知名度较高,李孟旸与其弟李孟晊双凤齐鸣,并编写了首部《睢州志》,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可惜李汝华关注度较低。这也与李汝华祖上乃睢州柘城人,其父李仕迁于睢州,直系后人较少有关,不像睢州“汤王袁蒋”四大家族,人数甚至达到数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