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選用中醫藥應當注意什麼?

平川共青團

新時代 新青年 新作為

本文專業知識由福建中醫藥大學李燦東教授、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陳淑嬌主任醫師提供


2月5日

國家衛健委發佈了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新冠肺炎屬於中醫疫病範疇

病因是感受疫戾之氣

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

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

中醫藥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受到廣泛的關注和認同

但需要注意的是

其原理並非從抗病毒的角度出發

而是主要通過調節機體的整體狀態

改變自身環境、提升正氣

增強人體自身抗病能力


中醫強調辨證論治

所以大家在選擇中藥防護時不能盲目跟從

應當根據自身當下的狀態

如果濫用這些中成藥

可能達不到防治效果

還可能貽誤或加重病情



對處於醫學觀察期的人群

若伴有乏力、胃腸不適的症狀

推薦使用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

但如果乏力伴發熱者

當選用連花清瘟膠囊、防風通聖丸等中成藥

中醫還重視形神一體、身心並調

精神狀態能影響人體內環境的協調平衡

情志舒暢有助於氣血調和



所以在面對疫情時

除了藥物防治之外

更要注意心理狀態的調節

尤其要調整對疫情的恐懼

不要因為過度接受不良信息

導致如焦慮、抑鬱等



在防護過程中

可以運用以下方法進行干預與調整


1.穴位按摩


按摩太陽穴、神門穴、內關穴、百會穴、湧泉穴等穴位,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減輕精神的焦慮或抑鬱。




2.艾灸


艾灸的方法也能起到調和氣血、養心安神的作用,可取心俞穴、膻中穴、內關穴、神門穴等,每穴10-15分鐘左右,每天1次,每3天間隔一天停止艾灸。



3.中藥泡腳


泡腳時加入一些合適的中藥如生薑、艾葉、白朮、肉桂、紅花等,不僅可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幫助睡眠,還有助於情緒的調節。



4.動靜結合


生命在於運動。疫情期間提倡居家減少外出,所以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室內的鍛鍊方式,比如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以調暢氣機、疏通經脈,調節身心狀態。靜坐能夠澄清思慮,增進健康,是修養身心的一種重要方法。《黃帝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是說,保持平靜的心態、減少雜念和妄想的產生,調攝精神,避免情志刺激,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5.飲食適宜


暴飲暴食會加重胃腸負擔,過食肥甘厚味易助溼生痰生熱,都會影響精神狀態。所以,飲食應清淡、易消化。另外,中醫講藥食同源,可根據個人的體質特點,選擇合適的藥膳調整身體狀態,改善不良情緒。一些中藥可以起到養心安神、解鬱除煩的作用,如百合、玫瑰花、酸棗仁等。




6.適當上網,不過度關注疫情信息


過度關注與疫情有關的負面信息,容易陷入應激狀態,進一步加重焦慮情緒,失去對有效信息的辨識力。所以應適當關注疫情信息,提高分辨能力,不被謠言迷惑,保持平和的心態。同時,可以選擇看書、下棋、聽歌等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適當緩解疫情焦慮感,和緩心情。


許多醫生和患者也提到

即使是患病過程中

堅定信心是贏得這場戰“疫”的基礎

及時調整情緒

相信自己、相信國家

我們一定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