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经典作品,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那是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时候,社会矛盾突出。
剧作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家庭秘密和身世秘密在一个雷雨夜爆发。该剧情节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鲜明,被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里程碑”。
曹禺先生在《雷雨 序》中写道:“写《雷雨》是一种情感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
在《雷雨选集 后记》中,曹禺说:“雷雨是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限于旧社会的黑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
作者用悲悯的情怀书写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强烈抨击了社会的黑暗;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冷酷残忍与伪善,对那些受压迫和命运捉弄的不幸者,作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通过这个故事透露出关照人类命运,尤其是那些不幸女性命运的慈悲情怀。尤其是被誉为最具“雷雨式性格的蘩漪。
1. 最具“雷雨”式的性格,蘩漪的爱与恨:放弃名誉,身份,地位与自我,爱的不管不顾,恨的酣畅淋漓,报复的轰轰烈烈
蘩漪,被誉为“最具雷雨式性格的人物”。
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年轻漂亮,在最好的年纪里,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周朴园。周朴园年龄比他大很多,是一个富有的资本家。但也是一个冷酷自私,专横伪善的伪君子。蘩漪嫁给他以后,没有他想象中温柔顺从。这从他当着蘩漪的面批评儿子周冲就可以看出来,“我怎么觉得他越来越像你了”,这也从侧面说明,蘩漪一开始是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的,但周朴园把她关在周家公馆里,整整18年,除了逐渐年老色衰,生了一个儿子周冲外,蘩漪只是一具活着的尸体。
她的出场方式是“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犹豫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的灼烧。”
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已经是一个死了的人。
在这个所谓的家里,丈夫时刻控制着自己,压抑的窒息。
就在她准备这样等死的情况下,周朴园的长子周萍出现了。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疯狂地爱上了他。就这样,蘩漪陷进了和继子的不伦恋中。更变成了“母亲不像母亲,情人不像情人”的角色。但她不在乎,她放弃了名誉,地位,身份,也要追求所谓的“爱”。
可惜四凤的出现打破了一切的平静。周萍喜欢上了年轻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四凤,并开始为和继母的这段不伦恋深深自责,愧疚和烦恼。他开始疏远继母蘩漪,甚至不惜用恶毒的话骂她滚开。
《雷雨》剧照
对于丈夫周朴园的压迫和继子周萍的“背叛”,蘩漪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抗。
第一次反抗周朴园是“喝药”,这一次,她的力量微弱略带妥协。
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蘩漪说自己没病,不想喝。“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周朴园让周冲劝她喝,她继续反抗,“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最后,周朴园让周萍下跪求她喝,她无可奈何,只得说“我喝”。
第二次反抗周朴园是“看病”,这一次,她开始变得坚决。
当周朴园请来外国医生执意要给蘩漪看病,并说她有神经病时,蘩漪的反映是“谁说我神经失常?我没有病,我没有病,我告诉你,我没有病!”并对周朴园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讽刺“你看你,你简直叫我想笑。你忘了你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啦!”
第三次反抗周朴园是“雨夜归来”,这一次,她变得无所畏惧。
面对周朴园的追问和责骂,命令她上楼,她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敢,“(轻蔑地)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
第四次反抗周朴园是结尾处,她毫不留情地撕掉他伪善的外衣。
这一次,她将周朴园叫了出来,当着大家的面,撕掉了周朴园伪善的面具,让所有见不得阳光的事情暴露无遗,此时,周朴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雷雨》剧照
对于继子兼情人周萍的“背叛”与抛弃,她也表现出了反抗意识。
一开始,面对周萍的“背叛”,她跟他闹,“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我不是他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请求他念及过去的情分,不要抛弃她。但她越是这样,仿佛越在提醒他的“罪恶”,最后,他对她恶语相向。
她被逼急了,开始威胁他:“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好,你去吧!小心,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
后来,周萍偷偷夜会四凤时,她不惜雨夜跟踪他,甚至偷偷锁住四凤的窗户。
她在得知周萍爱上四凤并打算一起离开时,又放低姿态,哀求周萍也带她离开,哪怕与四凤一起分享周萍的爱情。
在遭到周萍拒绝后,这个色厉内荏的女子,彻底绝望了,她看透了周萍就是另一个周朴园。她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哪怕亲手去毁灭它。这一次,她表现出了最彻底的反抗,她承认了和周萍的关系,逼迫周朴园认了侍萍,揭开了周家内部复杂的血缘关系,使周萍再次陷入乱伦的痛苦与悔恨,开枪自杀。自己也燃烧尽了所有的爱与恨。
至此,蘩漪完成了她的终极报复,她的反抗轰轰烈烈,让压迫她,背叛她的人都得到了惩罚。但是,她的反抗并能称之为成功的反抗,因为这一切并没有让她获得该有的幸福。相反,她的人生也因此以悲剧收场。仿佛印证了一句话“: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雷雨》剧照
2. 为什么说蘩漪的反抗是失败的?
蘩漪有着雷雨般的性格:渴望自由,大胆,乖戾,强悍,阴鸷,像暴雨,像雷鸣。不管对于婚姻,还是婚外的感情,她都勇于挑战和反抗,但当所有矛盾如山洪般爆发时,蘩漪除了体会到报复的快感,她的人生也涂上了悲剧的色彩。
毫无疑问,蘩漪的反抗极具代表性,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萌芽,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就是说,蘩漪的反抗并没有那么彻底与成功。究其原因,有当时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蘩漪自身局限性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新旧交替下的社会矛盾重重,阶级矛盾尖锐
《雷雨》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当时中国经历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还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复杂的历史背景导致当时的中国社会矛盾重重,阶级矛盾尖锐。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雷雨》中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错综复杂,以周朴园为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暴露出了资本家腐朽、伪善、凶残的阶级本性,对蘩漪实行严苛的精神压迫,使她变成了一个精神世界荒凉贫瘠的女人。在这样黑暗的背景下,想要彻底反抗成功,注定是非常难的。
《雷雨》剧照
(2)蘩漪自身的意识局限性:旧道德里走出的新女性,缺乏理性思考反抗的目的并不明确,具有妥协性
蘩漪虽然是读过书的新女性,但她生活在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从封建社会里走出来的新女性,本身自带矛盾。
一方面,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资产阶级女性所追求的自由、平等的爱情观。另一方面,她的骨子里深深打上了封建思想的烙印,很难成为一个彻底的反封建女性。
虽然她向往自由幸福的婚姻,但还是接受了家里安排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即使她不满和周朴园的婚姻生活,但在她的意识里,对于周朴园,依然是“什么事自然要依着他”,反抗在“喝药”的时候,依然带有妥协性,最后还是屈从了。
对封建旧道德的反抗并不彻底,只是出于本能的需要
她所追求的爱情看似不顾一切,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爱情,只是为了满足本身的原始欲求,是非理性的,自私的。
她不管不顾地和继子周萍继续着不伦恋,什么都不在乎,但那只是因为她完全受不了这种牢狱般的生活,周萍的出现使她看到了所谓的“希望”,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即使周萍始乱终弃,她因为不想再回到那枯井般生活之中,所以哪怕放弃尊严,也要乞求周萍带她走,纵然和别的女人共事一夫。
就连儿子周冲主动追求四凤,她也没有对儿子追求婚姻自由表现出支持,反而用一套阶级森严的说辞,劝说儿子放弃追求一个下等人家的女儿。
所以,蘩漪的反抗某种意义上只是出于一种人性本能的需要,并不够彻底。
并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根源
除了复杂的社会因素,蘩漪之所以反抗目的不明确,反抗的不彻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并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根源。处在那个新旧交替的社会,自己骨子里依然残留着封建残余的思想,有着旧式女人的文弱及阶级偏见。即使拼尽力气反抗,也始终没想过要彻底离开周朴园,离开周公馆,去过真正自由的生活,因为她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更舍不得放弃养尊处优的资产阶级富太太的生活。
充其量,她只是一只被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即使想放弃这种令人讨厌,连空气都窒息得发霉的生活,也没有真正彻底与周朴园和周公馆决裂的能力。更可悲的是,她也从来没想过真正逃离这座“牢笼”。这才算最致命的,只可惜,蘩漪处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能真正会意识到这一点的。
《雷雨》剧照
3. 小结
因此,纵使她有着“雷雨”般的性格,对封建礼教和无情命运做出了巨大反抗,还是难逃悲剧的结局。
蘩漪,这个“生命中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得忍的恨”的女人,像极了鲁迅先生在《野草》里的描写:“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草木。”她大胆,热情又忧郁,阴鸷。她是旧女性与新女性的结合体,自身充满矛盾,在黑暗又伪善的世界里如同划过天际的一阵雷雨,即使她的一生也以悲剧结尾,但做出了最大能力的反抗,依旧是《雷雨》中,众多读者心中的精华人物。
就连曹禺也说:
“在八个人物里面,最早想出来,并且也比较觉得真切的,是蘩漪。”
“在遭遇这样不幸的女人里,蘩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