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不便,“远程”来凑,怎样使得管理更有效?

今年春节假期颇不寻常,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的安宁祥和。疫情面前,大家本着不给祖国添乱的心态足不出户,开始了宅居生活。当然更不能扩散不实信息,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也是一种拉锯战,也是一种爱国。

但在疫情期间,大部分用人单位开工的日子,复工是一拖再拖,很多企业都扛不住了。别说发工资,企业自己能不能好好活下去,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受疫情影响,很多用人单位选择安排员工在家办公,远程协同。既能在家隔离防病,又能在线办公保证企业需要。

从理论上讲,远程办公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障碍,并且它正在引发一场办公模式的变革。对企业而言,这种数字化办公模式有着高效、灵活、操作简单的优势,更节约时间与人力、空间、租金物业成本。对员工而言,远程办公省去了通勤时间,视频会议、日程共享、人物协同、在线文档协同、远程打卡请假考勤、财务等功能一应俱全,工作进展与推进几乎不受影响。

当然,弊端也突出:远程办公很可能导致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化,演变成为24小时随时待命。事实上,很多的公司都被这次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多公司没有这样的先例,所有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不管是网上办公工具还是其他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小的问题,再加上办公室本来就有一些偷接耍滑的员工,平时在办公室就是吊儿郎当,成天和领导斗智斗勇,混日子,每次公司出个什么制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考勤都搞不定的人,现在全部放羊在家了,完全彻底放飞自我了。

其实远程办公的概念诞生已久,“远程办公”在美国、日本等国许多企业早已推行,目前远程办公没有在中国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国家流行开来,这和过去重资产为主的产业结构离不开关系,也和一直以来企业和劳动者们的理念息息相关。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疫情之前几乎未接触过远程办公,像零售、餐饮、旅游等以实体为主的行业,远程办公是无法常态化的。对这些行业而言,远程办公只是疫情复工等待期的一个小插曲,疫情过后,办公将重新进入到日常模式。对远程办公,我们不要过于盲目。像医药行业、计算机行业、消费者服务行业、教育行业、销售行业、会计金融行业,有天然的远程办公基因,而地产、餐饮、零售、制造等行业则需要将线下办公作为核心。

当老板提倡远程办公时,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老板关注的是工作结果能不能按时交付,员工则更重视工作的过程是不是顺畅。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员工适合远程办公的,比如办公的设备或资源不是很充足,比如电脑或相关设备没带齐全,无线网络情况以及一些文件没有提前拷贝等;再比如因为在家,和老人孩子在一起,工作的氛围及时间不免都会收到一些影响。

当然,对于那些对于实地办公要求没那么高的,就是不需要依靠单位的办公用品就能自己在家完成工作或者是家中也有工作必须的办公用品时,这类情况就适合在家办公。这一条目前很多岗位都可以吻合。工作是需要氛围的,但因为地域及环境的变化,工作的状态及效率也会随之影响。尊重员工的实际状况,尊重员工的时间,尊重员工的隐私,尽量以最简便的方式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消耗,让团队成员都开开心心的开工,高效的达成工作成果。科技带给人类更高效的更优质的生活,也在帮助所有人一同度过难关,远程办公在当下让我们能够继续工作创造价值。希望春暖花开时,就是一同回归正常上班节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