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的敌人之-蝗虫

最近闹得比较凶的除了中国的新型冠状肺炎,就属来自东非的蝗灾了。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预警,表示从2020年初开始,全球沙漠蝗灾情有恶化趋势,目前蝗灾在东非持续肆虐,并已蔓延至亚洲。此前目前,肯尼亚发生了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入侵,而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正在经历2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入侵。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下蝗灾的元凶 - 蝗虫。

蝗虫种类繁多,繁殖力强。在我国古书早有“蝗虫一生九十九子”的记载,其中的飞蝗一年繁衍2-3代。蝗虫属昆虫纲,直翅目。全世界有1万多种,我国有1300多种。其中的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和棉蝗等都是重要的农林害虫。蝗虫的咀嚼式口器适于切断、咀嚼叶片。许多农作物的茎、叶都被它食用。

蝗虫

我国的蝗灾主要来自飞蝗。飞蝗在我国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三亚种。它们的体长在33.5—51.2毫米之间。其中的东亚飞蝗危害最烈。它的体型和体色,会随环境而变化,又善飞会跳,群体活动强,更因它的嘴巴(称为颚)咀嚼功能厉害,有如剪刀般地左右运动,声如剪草“嚓嚓”作响。老农民历经蝗害,谈及蝗虫飞、跳、食之声,都心有余悸,惶惶不安。蝗虫的幼虫称蝗蝻。长、幼二者的最大区别是蝗蝻的翅在发育成全翅前,它不能飞,只能跳来跳去。飞蝗灾害发生时,人们应趁蝗蝻尚未长大起飞,速作化学或综合防治,则收效甚佳。其他的蝗虫种类虽也危害,但因繁殖代数少,且易受地理环境限制,危害程度不及飞蝗大。

成群的蝗虫


蝗虫的危害这么大,有没有办法治理呢?答案是肯定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学深入到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后,人们有新的发现:在电子显微镜下,科学家发现蝗虫的鸣声和听力,在不同种的雌雄之间有着高度的专一性,各有明显的差异,在它们腹部两侧有能发声的鼓膜器,鼓膜器上的主要结构——音齿,其形状有圆形、锥形、粗壮、细长等区别,其排列也不同,有直线型、波浪型、双排、单排之分,蝗虫以自身拥有的天然“乐器”,并用粗壮的后腿去摩擦翅膀,翅膀与鼓膜彼此摩擦,在两侧间弹奏着自然界中蝗虫家族自己爱听的“方言”及其音乐韵味,以此“谈情说爱”,繁殖后代。这样,科学家利用探索到的蝗虫“语言”,通过基因工程和仿生原理,就可用蝗虫“语言”的声波曲调,吸引异性,聚而歼之,达到灭蝗目的。

蝗虫的发声器

食蝗,古已有之。吴竞的《贞观政要》记载,唐朝第二个皇帝唐太宗在贞观二年(628年)京师大旱灾、蝗虫成灾时,痛呼:“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想要食蝗虫,侍臣怕他得病,都劝他,唐太宗又说:“何疾之避。”遂食之。

在蝗灾发生时,中国北方农民常常捕蝗充饥,而在风调雨顺年间,又将蝗虫烹调后作为酒菜食用,称为“旱虾”。烹调方法不仅有热的、凉的、酱的、炒的,还有盐水煮熟晒干,与米混合煮粥,或和在蔬菜内制成佳肴。蝗虫在泰国被冠以“飞虾”的雅号。用蝗虫炸烤成的各种旅游食品,其色、香、味俱佳,食者尝后,赞誉有加。因此,有农民围栏密网蓄养蝗虫加工上市销售;还有庄园主特意种植玉米菜圃饲养蝗虫,任其肆虐繁衍,再捕捉成虫,加工成食品,精美包装,其价值竟大大高于玉米。英国营养学家据此介绍说,如将目前非洲的蝗虫作食品,饥荒就可大为减轻。确实,作为食品,蝗虫具有胆固醇低、含有人体不易产生的氨基酸成分等优点,但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才能从蝗虫体内提取。蝗虫古来被视为灾星,一旦被人们利用后,灾星也可向“福星”转化的。

香辣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