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史》入手,解读宋代的主要自然灾害和备灾就荒思想

序言:


宋代的自然灾害是比较多的,而且在我国学术界很受重视。总体来说,两宋时期的自然灾害种类非常多,而且层出不穷。仅史书记载的就有好几十种。


总体来说,宋代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包括水灾、旱灾和蝗灾三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有时单独发生,有时交织而行。


因为受到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在宋朝产生了比较独特的备灾救荒思想。这些思想或多或少的对灾害的救治有一些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后市,备灾救荒也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两宋时有哪些自然灾害

你要宋时期的自然灾害种类是非常多的,但是如果从影响力和破坏力等方面来考虑的话,主要是水灾旱灾和蝗灾三种自然灾害为主。这三种灾害相互交织,构成对宋朝主要威胁的灾害。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下:

(1)水灾——洪水泛滥、河湖决堤

我国古代,水灾一般主要是因为暴雨所致,导致的河道一时之间难以疏通,引起洪水泛滥,河湖决堤等一些情况。如果是在太平盛世时期,这种水灾对社会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救治来安定受灾害的百姓。但是在两宋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大的灾害,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对两宋政权产生很大的冲击。

比如史书中才有这样的记载:

“东阿县河溢,损民田。观城县河决,坏居民庐舍,注大名。又灵河县堤坏,水东注卫南县境及南华县城。七月,荥泽县河南北堤坏。八月,宿州抃水溢,坏堤。淄州清河水溢,坏高苑县城,溺数百家及绉平县田舍。泗州淮溢。衡州大雨水月余。”

通过上面这段史料内容我们就可以发现。在两宋时期一旦发生水灾,无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的平民百姓,都会跟着遭殃。这段史料主要记载的是东阿县,因为河水暴涨导致农田被淹没。而且一些农村的村庄也遭到了洪水的破坏。持续几个月的大雨导致了河水暴涨,出现了很多流民,这些流民到处流动,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①乾元三年水灾

比如在乾元三年,也就是公元1022年。苏州湖州秀洲。三个地方因为连月的大雨导致河水暴涨,很多的农民,田地被淹没,无家可归。这个情况把当时的宋朝政府急得团团转。

②天圣四年水灾

天圣四年时,也就是公元1026年。又发生了一次很大的水灾,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六月丁亥,剑州,邵武军大水,坏官私庐舍七千九百余区,溺死者百十余人。”由此可见这场暴雨的破坏力还是非常大的,因为这场暴雨导致了宋朝政府慌了手脚,很难及时的筹措出救灾款项。

像这种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一般发生了这样的水灾。对社会的影响和冲击是非常大的。无论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还是上层的贵族集团都会深受其害。


(2)旱灾——两宋时期最主要的灾害。

还在是两宋时期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因为在两宋时期可能是处于气候的异常阶段,降水非常的少,造成空气过分的干燥,而且土壤中的水分缺失,地表中的河流也干涸了,所以使得庄稼难以成长。

旱灾对古代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的影响就会造成农业生产。产量的急剧下降,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会造成颗粒无收的状况。所以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对旱灾的救治和防护,以及对灾民的安置工作。


①仁宗天圣二年大旱

史书记载在宋仁宗天盛二年,也就是公元1024年的时候,因为长期缺乏雨水导致,阳武等13个县发生了很大的旱灾禾苗难以成长土地干涸。宋朝政府为了控制住这种干旱的局面,对于受灾的民众进行了及时的安置,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外出流亡,他们有的流亡到外地安家,有的占山为王成为不稳定因素。

②宋仁宗明道二年大旱

在宋仁宗统治时期,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旱灾。这一次是发生在南方,因为土地干涸。所以颗粒无收流亡人口非常多,而且当时还发生了一定的灾民闹事情况。根据当时史书的记载,饿死的人就有2/10,而且官府很难短时间内筹集到救援的物资。很多村庄基本上都已经空无人烟了。

所以这两次旱灾对宋朝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由于当时的宋朝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还在发生在宋朝内外交困的时期就会导致社会的动乱。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颠覆宋朝统治的局面。


蝗灾——宋朝难以消灭的宿敌。

不光是宋朝,我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是对蝗灾难以控制。因为这些大量的蝗虫存在,使得很多已经长成的庄稼被啃吃掉,这对古代的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为当时农业是封建经济的主要支柱,如果一旦农业受到损失,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时宋朝的统治者和官僚士大夫阶层都非常重视蝗灾。

(1)宋太宗淳化三年蝗灾

这次蝗灾是宋朝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一次。因为是在宋朝建立之初,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在公元992年,京师附近就发生了很大的蝗灾。而且蝗虫的数量非常大。这种影响能够波及到徐州,沧州、商州等七个洲,后来的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这种蝗灾的影响。


(2)宋真宗天禧元年蝗灾

根据实数的记载,在宋真宗年间也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蝗灾,也就是在公元1017年,当时发生在洪灾的地区是开封府京东西路,河北河东,陕西等30多个地区。这次的破坏力比上次要大的多,蝗虫所到之处基本上能够把绿色的植物吃个精光,而且对农作物的影响非常大,当时社会上层都对这次蝗灾非常重视。但是并没有有效的控制住蝗灾。

总体来说,蝗灾的影响力要超过旱灾和涝灾,因为如果发生旱灾的话。对于农业的影响稍微小一些,但是一旦发生蝗灾,已经长成的作物都会被吃个精光,这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可想而知。


宋朝的备灾救荒思想。

因为我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一般都是靠男人在外面耕种,而妇女在家中纺织,从而使得衣食都获得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这种经济模式也有很大的弊端,主要是因为百姓要靠天吃饭。而且生活水平有的高低也是由农业生产状况所决定的。一旦遇到自然灾害会对农民的影响非常大。这种自然灾害会直接或者间接地破坏劳动力。

一旦自然灾害发生,就会使平民百姓居无定所,土地被荒废,而且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停滞。如果极端情况发生会爆发农民起义,所以在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自然灾害的安置工作。


(1)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因为当时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所以我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会运用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来维护他的统治。在救灾方面有很多封建迷信思想也贯穿在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汉代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来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思想在宋代得到了发展,成为程朱理学阐释的重要内容。

(2)借机规劝、抨击时弊

在古代看来,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是上天对统治者的惩罚,所以很多正直的大臣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对皇帝不作为的行为进行规劝,甚至以这个为理由抨击当时的社会弊端。因此加强对自然灾害。

救济的重视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自然灾害的再次发生,是稳定当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一个重要方面。当时的宋代官僚士大夫多借着自然灾害的时机来对皇帝进行规劝。


我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对自然灾害的救治工作。因为这些自然灾害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社会矛盾爆发的根源,从而威胁到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但是在如何处置自然灾害的问题上,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方法,而且也有不同的指导思想。

相比于其他王朝来说,宋代的统治思想,是以文治国,所以宋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救荒的制度建设,总体来说宋朝的只依靠制度还是比较完善的。虽然爆发了一定的农民起义,但是总体来说这些矛盾都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并没有成为威胁宋朝统治的主要力量。

《宋史》

《宋会要》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