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食物所提供的營養物質

1、 穀類:穀類主要為我們提供碳水化合物(澱粉)佔70%~80%,它的利用率較高,是最經濟的能量來源。穀類蛋白質含量約8%~12%,也是人體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穀類脂肪含量較少,約2%(玉米和小米可達4%),主要存在於糊粉層及谷胚中,大部分為不飽和脂肪酸,

還有少量磷脂。



全穀物:全穀物是與精製穀物相比而言的,它含有比精製穀物更多的營養素,如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礦物質、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甾醇、植酸和酚類等植物化學物。

2、 薯類:薯類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約25%左右,蛋白質、脂肪含量較低。薯類中的維生素C含量較穀類高,洋芋中鉀的含量也非常豐富,紅薯中的胡蘿蔔素含量比穀類高,紅薯中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等,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3、 雜豆類:雜豆類與大豆相比,雜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約含50%~60%的澱粉,雜豆蛋白質含量約20%。低於大豆,但是氨基酸的組成與大豆相同,接近於人體的需要,尤其是富含穀類蛋白質缺乏的賴氨酸。與穀類食物搭配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蛋白質互補作用。雜豆中脂肪含量低,為1%左右。雜豆中B族維生素含量比穀類高,也富含鈣、磷、鐵、鉀、鎂等礦物質。



4、 蔬菜類分為葉菜類、根莖類、瓜茄類、鮮豆類和菌藻類。

葉菜類主要包括白菜、菠菜、油菜、韭菜、莧菜等,主要為人體提供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


根莖類主要包括蘿蔔、胡蘿蔔、藕、蔥、蒜、竹筍等,主要為人體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有的還提供碳水化合物,如藉等。


瓜茄類主要包括冬瓜、南瓜、黃瓜、茄子、番茄、辣椒等,主要為人體提供維生素。


鮮豆類主要包括毛豆、豇豆、四季豆、豌豆等,主要為人體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像毛豆還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


菌藻類主要包括食用菌和藻類食物。食用菌常見的有香菇、銀耳、木耳等。藻類常見的有海帶、紫菜等。菌藻類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


5、水果大部分是可以直接吃的,這就減少了營養物質的損失。成熟水果所含的營養成分一般比未成熟的水果高。水果中所含的營養物質與蔬菜中的差不多,不過呢,水果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比蔬菜高。另外水果中還含有一些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物質,如果酸、蘋果酸、酒石酸、黃酮類物質、芳香物質、香豆素、D-檸檬萜等,這些物質是蔬菜不能相比的。


6、奶類包括液態奶、酸奶、奶酪、奶粉等,主要為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2和鈣等營養物質。奶類是一種營養成分豐富、組成比例適宜、易消化吸收、營養價值高的天然食品。而酸奶中還含有益生菌,對人體健康益處良多。


7、大豆類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大豆主要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鉀和維生素E以及一些有益於身體健康的物質,如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大豆皂苷等。大豆製品分發酵豆製品和非發酵豆製品,發酵豆製品主要包括豆豉、腐乳等,發酵豆製品中還含有一些維生素B12,是全素食人群的補充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非發酵豆製品主要包括豆漿、豆腐、豆腐乾、腐竹等。


8、堅果類可以分為油脂類堅果和澱粉類堅果。油脂類堅果主要包括核桃、松子、腰果、花生、葵花籽等;澱粉類堅果主要包括板栗、銀杏、蓮子等。堅果是一類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主要為人體提供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大部分堅果中脂肪酸是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像核桃和松子中多不飽和脂肪的含量較高,葵花子、西瓜子和南瓜子中的亞油酸含量較高。


9、蛋類主要包括雞蛋、鴨蛋、鵪鶉蛋等,主要為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雞蛋所含的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主要集中在蛋黃中。蛋黃中的脂肪組成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磷脂含量也較高,很多人害怕的膽固醇也集中在蛋黃裡,在吃雞蛋時往往會把蛋黃丟棄,但是也不要過於驚慌,現在研究結果顯示,每天一個全雞蛋,對身體是大有好處的。


10、肉類主要包括畜肉、禽肉、水產品三種。畜肉常見的有豬肉、牛肉、羊肉。禽肉常見的有雞肉、鴨肉、鵝肉等。水產品常見的有魚、蝦、蟹和貝類。


肉類主要為人體提供優質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