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王安石的六个理由

第一大理由:为政廉洁。王安石实行变法,为国聚财,富国强兵,不管反对派怎么往他身上泼脏水,但是有一样,反对派不得不承认,王安石廉洁不贪。王安石一生,不贪不占,不讲究吃不讲穿,一件破褂子穿半年,身上的虱子一大堆。王安石临死,将家产全部捐出去,身后一分不留。这充分表现了王安石勤俭朴素的作风。


第二大理由:王安石一生特别的不贪色。王安石一生,只娶了一个老婆,连个丫鬟侍妾都没有。而司马光、苏轼、韩琦、富弼等一般大臣,哪个没有侍妾丫鬟?一次,王安石的老伴给王安石买了个小妾。王安石立马让老伴把人给退了回去。老伴说,那卖家退不回钱了。王安石说,退不回钱就不要了。原来王安石老伴是花了不少钱给王安石买来这个侍妾的,现在王安石叫老伴不要卖家退钱,就把人退回去,王安石可是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那时官员富户买妾买丫鬟是合法时尚的,但是王安石不搞这一套。


第三大理由: 王安石非常的勤政爱民。王安石应该是北宋最勤政爱民的大臣第一。王安石20几岁在鄞县(今浙江宁波)任知县期间,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兴修水利,挖掘水库,贷谷于民,帮民度困。到鄞县上任不久,王安石用十三天时间,就跑遍了全县十四个乡镇什么有利于老百姓,劝督老百姓疏河浚渠,修建水利设施。在鄞县做知县三年,政绩突出,好评一片。



第四大理由: 王安石非常的同情穷老百姓,反对大地主、大官僚的土地和财富的兼并。王安石写了好几首揭露、痛斥和鞭挞兼并的诗,现录几句如下:

诗之一: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

俗儒不知变,兼并无可催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诗之二:感事

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

虽无剽盗起,万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为,十室灾八九

原田败黍麦,欲诉嗟无赇

间关幸见省,笞扑随其后

况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

州家闭仓庾,县吏鞭租负

乡邻铢两征,坐逮空南亩

以上是王安石同情穷老百姓,鞭笞大地主、大官僚兼并的诗,有兴趣的可以查询相关资料详细领会。

第五大理由:王安石是坚定的爱国者。王安石实行变法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是富国强兵,收复失地。

变法虽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反对派成天只计较王安石变法这不行,那不行,多收了富人多少钱,但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如何富国强兵,收复失地。神宗提出如何收复失地,保守派说,请你20年不要提打仗的事。王安石变法,收复了方圆千里的失地,转眼被司马光送了回去。司马光说王安石收复失地是“擅开边衅”。请问反对派,变法派收复失地,你们说这是“开边衅”,难道国家失去的土地就这样轻易丢掉吗?收复失地的人成了罪人,丧失土地的人反倒理直气壮?

后来的史家说是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灭亡,这是彻头彻尾的诬蔑。请问像司马相公这样,别人收复的失地,他轻易送出去,这样能不使北宋灭亡吗?敝人敢说如果坚持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多活20年,北宋一定会强大起来。正是因为反对派扼杀了新法,才使北宋从新回到积贫积弱、国贫兵熊的局面。如果有王安石在,北宋肯定不会灭亡。所谓是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灭亡,是彻头彻尾的“欲加之罪”。


第六大理由:宽阔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史载王安石如何如何拗,如何如何倔,可能有这种情况,譬如在最初时,在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和总的政策性大局上,王安石很可能跟反对派没少争吵,但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的问题,是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王安石不得不争,不能不争。为官因政见不同而争是最正常的现象,是不得已的行为,不能说明王安石人性不好。

相反在个人私事上,在个人恩怨上,大家见过王安石骂过谁呢?谁也没骂过。辞职后,王安石躲在自己的半山园里潜心研究学问,精心著述。他谁也不去骂,任凭大家和历史评说。反对派叫嚣之声风起云涌,甚至对王安石的人性,王安石只是冷静视之,不去辩解,他相信历史,他相信自己的忠诚之心会使后来人真正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