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何评价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2009)?

冰蓝梦99


好片!十年也不一定能出现一部的史诗式经典!

此片编剧好、导演好、画面好、演员好,千好万好不及一个故事好!这个故事不仅承载了三百多个演员,把他们立了起来,尤其难能可贵得是他把主题顶了起来!!

他的主题在我看来就是一句话――描写了“革命的成长”!

从黄埔军校时的少年中国,到土地革命时的青年中国!从抗日战争的顽强到全国解放的强大,革命是如何一步一个血脚印地过来的!

这一路的鲜血哪还分的清是瞿恩的?是黄浦同学的?是游击队的烈士们的?!真正是感人至深!!

对方阵营的角色也棒!首先自然是杨立仁,说到杨立仁有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人被我问得瞠目结舌!这问题就是“杨立仁有信仰吗?”

各位想想看――杨立仁有信仰吗?!他的行为是信仰吗?!他的信仰是三民主义吗?!

说实话我认为他没有信仰,或者至少说他的信仰是不纯洁的。杨立仁其实和绝大多数国民党官僚一样,嘴上叫着“三民主义”,实际上是唯总裁马首是瞻!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四、一二”清党杀了很多共产党人,其实他杀了更多的国民党左派。这些左派大都是真正的“三民主义”信徒,不肯和封建地主、资本家为代表的旧中国妥协,不支持蒋介石的实用主义路线,所以被急于统一国家急于坐稳大位的蒋介石屠杀!

说这些就是想说,如果杨立仁真是“三民主义”信徒,他的坟前草早已萋萋成荫了,那还有这么关键的高官做(专司政治保卫的特务头子)?!

这就升华本片的主题――如此死心塌地的党国高官居然不信仰“三民主义”,所以国民党必败!

本片的高明之处就是这个主题不是技穷地说出来的,而是在故事的演化推进中自然而然的得出的!!这次第怎一个“高”字得了!!

那些佩着将星的瞿恩的学生们,那个演得极棒的老董、立华,哪个有信仰?!

相反另一边的瞿恩、立青、瞿霞、老穆,哪个没有真信仰?!就连年迈的瞿妈妈信仰都那么坚定,两相比较,高下立判!所以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如此史诗般宏大的主题用一部电视剧就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真是太让人佩服了!

向编剧江奇涛致敬!向导演张黎致敬!

这部剧当以经典中的经典,进入共和国的历史!!!


老头子1829


《人间正道是沧桑》,主要讲述了湖南杨家三兄妹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下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剧中的时间跨度是1925年到1949年,从革命军火种的燃起到新中国的成立,一个“小家”的悲欢离合背后承载着的是“大家”的命运沉浮。

导演是张黎,也是《走向共和》的导演,同是革命史诗剧,张黎从《走向共和》的严肃到《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细腻,前者让人肃然起敬,后者让人铭记于心。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细腻,在于导演和编剧赋予了每一个人物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

剧中没有所谓的正反两派,也没有非黑即白的理论,所有人的抉择都是基于信仰之上。

什么是正道?唯有信仰二字。而信仰,却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

主角杨立青因为欠老爷子一个宅子,于是在姐姐立华的牵线搭桥下考进了黄埔军校。

当时瞿霞问他,你为什么非得进黄埔军校?立青回答道:为了营生。瞿霞不可思议的大笑了起来。早已加入共产党多年的她无法理解杨立青的思维,在她看来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应该为了革命去抛头颅洒热血。

可是革命究竟是什么?在红色圈子外的平凡人其实根本不懂。

第一个向立青普及信仰的是董建昌,国民党的上将级人物,也是他的准姐夫。他告诉立青,进入黄埔军校后不谈政治,只做一个纯粹的军人,而一个纯粹的军人就是牢牢的抓住枪杆子

立青赞同老董的实用主义,内心的天平却早已倾斜向了瞿恩,一个共产党人。瞿恩的名言是,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了理想;另一种是,理想通过我而得以实现,纵然牺牲我的生命。立青对老董的评价是,他很直,是个讲究实在的人。而对瞿恩的评价却是,他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迷人的理想主义者。

姐姐立华曾告诉杨立青,她很喜欢瞿家那个其乐融融的红色家庭,但仅仅只是喜欢。

她坚守着自己的阵营,纵然深爱着瞿恩,却始终不肯跨越两党之争。而立青却不同,在瞿恩死后,他对国民党彻底幻灭,转而投进了另外一个阵营,那个被瞿恩以性命所守护,被瞿霞宁愿将牢底坐穿也不肯出卖的阵营。

立青最终的信仰就是加入共产党,为了实现曾经瞿恩所无法完成的理想而去奋斗,虽然从此和家人天各一方,但他的内心觉得很踏实。

这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只坚信一种信仰。每个人都有守护自己信仰的权利,哪怕最后一败涂地,落寞远去。

杨立青的哥哥杨立仁曾经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匠,将门出身的他内心九曲回肠,怎可甘心置身于红色圈子之外。他坚信只有热血沸腾的革命才可以挽救一个苍凉的民族,他杀伐果断,胸中有丘壑,可惜却跟错了伯乐。

楚材确实爱惜他的才华,也是他在国民党阵营中平步青云的有力靠山。可惜楚材只是一个典型的政客,他的心里装的更多的是政治而非人民。

在楚材不断的以党派的正统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精神指导下,曾经一腔热血的立仁在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偏。但不可否认的是杨立仁内心依旧是爱国的,这一点从未改变,纵然是他迷失在官场尔虞我诈的斗争中时,也没忘了这一点。

可是身处在混沌的政治漩涡里,杨立仁的理想和信仰显得是那样的渺小。最后楚材的自杀和国民党的溃败让他心灰意冷,为了守住自己最后的一点信仰,他孤身一人退守到了台湾。结局中,立仁独自坐在船头看着远方,背影落寞孤独,而这入目的荒凉不止是立仁理想的倒塌,更是他身后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信仰”的最后的悲歌。

董建昌: 这世上基本就两种人, 一种是理想主义者, 一种是实用主义者, 瞿恩属于前者。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老董,一个便是瞿恩。发生在老董身上最好笑的事情就是他曾经自嘲,他以为是自己是伯乐,结果却成了千里马的草料

从与立青刚接触开始,老董便慧眼识英雄,看出立青将来会是大将之材。可惜他的理念最终没有打动立青,正如同在感情上输给瞿恩一样,在这一点上他依旧是输了。可是老董却是整部剧中最讨人喜爱的角色之一,他圆滑世故、深谋远虑,会审时度势,曾经屡次转换自己的阵营,最终在两党之争中全身而退。

杨立青曾评价他:专卖政治期货的投机分子,可是却还是喜欢着这个“姐夫”。老董虽然没有和立华有过正式的婚姻,却依旧被杨老爷子写成了族谱之中。老董的魅力在于,他虽然投机却是一个心怀民族大义的热血战士,在国家面临危机时,他亲自指挥战场,出生入死。对待立华,他专一而深情,二十多年来从没有勉强过她。老董还有句名言:“你姐姐的一根头发,能拉动我八匹军马。”

这样的老董,怎能让人不爱?

而瞿恩,却是与老董性格完全相反。当初立华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老董实在,瞿恩理想化。立青却一针见血的指出,立华爱的是瞿恩。老董也说过,“你姐姐也太理想了。”可是立华和瞿恩之间相隔着两个党,好比于和罗密欧和朱丽叶,但他们之间可不是只有爱情,还有各自的使命。瞿恩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是很多学生心中的偶像,更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人,纯粹到他被枪毙时还惹哭了一群国民党未来的将领们。

瞿恩的理念总是让人如沐春风,从不刻意,也没有强烈的目的性,他引导着立青,影响着他,却从不替他做任何决定。瞿恩应该是剧中最完美的一个人,正因为这种零瑕疵的完美才让他的牺牲显得那样的悲壮和遗憾。

《人间正道是沧桑》之所以多年来让观众念念不忘,大多是因为这些可爱又可敬的人。剧中那些曾经让人激昂抑或是流泪的细节我们大抵已经记不太清,可是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和他们身上的故事却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心里,这也许就是好演员的魅力,但《人间正道是沧桑》最灵魂的东西绝不止于此。

人所以为人,在于信仰,信仰就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爱其实无言。

《人间正道是沧桑》结尾的点睛之笔是整部剧在精神层面上的升华,杨老爷子国民党身份的女儿杨立华收养了共产党阵营的大人物瞿恩和杨娥的儿子费明,费明得知自己并非杨家的亲生子后内心感到惶恐,他依偎在外公的身边告诉他自己想永远陪在他们身边。

杨老爷子抚摸着他的头说:

“我们过去是一家人,将来还是一家人。不论走到哪,不论海角天涯、生离死别。”

他还告诉费明,人之所为人是在于信仰,他的亲生父亲瞿恩就是那样心中有信仰的人,天下为公,大爱无言。不管是亲人、朋友、师徒、爱人,就算身处在不同的派系,只要心中有信仰,又何惧世道沧桑。


影视控


本剧是好剧,导演编剧都非常棒,但我认为本剧有两个大缺点,第一,男主角不应该由孙红雷扮演,孙红雷脸上有邪气痞气还有点戾气,有他扮演立仁应该更合适,第二,两个女主角都不太好,立华,作为广州有名的交际花,让多少人倾倒的名媛,长相确实一般,瞿霞的扮演者有点年纪大了,少了青春活泼,看着她趴在五十多岁的孙淳背上转圈撒娇感觉有点尴尬,当然,孙淳的演技无可挑剔。


雄州俊采星驰


《人间正道是沧桑》最近我又温习了一遍,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看过的最好看的战争题材影片之一。故事以两个家庭为主线,家庭成员各自人生轨迹发展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片讲述了两个家庭,第一家庭:杨家兄妹三人分别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他们因政治信仰不同,而从手足情深,变成水火不容,最后天各一方的故事。第二个家庭:以瞿家为代表的红色家庭,在那个年代的悲欢离合,为了信仰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两个家庭代表着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现状,也反映了当时旧中国正急切的寻找新方向。

《人间正道是沧桑》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创办黄埔军校开始讲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为止。两个家庭在当时大背景时代下,杨家和瞿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爱恨成仇的故事。

姐姐杨立华曾经告诉弟弟立青。她很喜欢瞿家那个其乐融融的红色家庭,并心爱着瞿恩,但是因为当时大环境下,两个同属于不同的两个政党,因为种种原因最后没能走在一起,一个为了理想而牺牲,一个收留着对方的孩子视为己出。

董建昌和瞿恩不同的政党,都算是立青的半个姐夫,两个人都曾帮助立青进入黄埔军校,对立青都是特别的照顾。老董是一个实用主义,他非常欣赏立青,认为他是一个将才,极力拉拢他。瞿恩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了理想可以牺牲自我的理想主义者。

哥哥立仁曾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他将出门名(老爹曾官居厅长),总想着为当时旧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却跟错了伯乐,楚材爱惜他的才华,让他在国民党内平步青云,但是同时也在不断把他越带越偏,最后到了与人民对立面。

瞿霞是立青一辈子的爱人,历史总是那么喜欢开玩笑,越喜欢的人,却越不能永远在一起,可以说他们两人的相知相爱,给人一种初恋时的感觉,甜甜的、幸福的、美美的(这也反映了初恋不一定是结婚对象,是一个美好的回忆,是爱情的一方净土)。

立青是本片的主角,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是一位玩世不恭的阔少,因为哥哥立仁被人利用刺杀当时的大官,却被弟弟不小心把枪弄走火,哥哥却不走了之,弟弟为了救父亲把家里的老宅都卖了,从此之后兄弟两人成为仇人。立青通过姐姐立华的熟人帮助下进入当时军中娇子的黄埔军校,他刻苦上进顺利毕业,踏上从军的道路,看到国民党的总总罪行,他放弃所有毅然决然的加入共产党,虽然一开始被怀疑,但是他不放弃,最终成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


黄哥看电影


看这部剧不止一遍,可以说《人间沧桑是正道》这部片子在同类剧中拍的算是最优秀的了。

对于剧中的人物与情节,我认为并没有脸谱画的来对待所有的历史人物及当时的历史事件,而是客观公正而是以当时历史时代来反映当时的历史。记得剧中三期六班班班长范希亮率领同学们在瞿恩的家中聚会时问瞿恩湖南农民中有些流氓无产者地痞无赖借农民运动打砸抢……最后一句话很值得人深思;难道把富人的钱都抢过来吃光花光就是革命?

天片中的历史人物原型;楚材的原型应该是陈立夫、董建昌的原型应该是张发奎唐生智程潜、杨立仁的原型应该是徐恩曾杨立青的原型应该是陈庚大将。

片中国民党人并不都是坏人,他们都也是有理想有目标有奋斗精神的人。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范希亮,他作为一个标准军人始终遵守着军人原则与荣誉没做过一丝一毫的恶,而且在抗日的战场上英勇捐躯。

中国国民党党之所以失败,完全是从内部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脱离了群众应该说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用户夏天的风


已经看了六遍,现在正在看,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杨家九口人(老爹,姨娘,立仁,立华,董建昌,立青,林娥,立秋)分别代表了中华民族各个党派团体,他们政见不同,但是血浓于水。

50集的电视剧,诠释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

対指导我们的工作,启迪我们的家庭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林中山溪水


《人间正道是仓条》张黎导演的作品。

一部优秀的鸿篇巨制,离不开所有演员的精准配合,离不开优秀的导演、编剧和精良的后期制作团队,高品质电视剧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精诚合作的产物,缺一不可。


全剧光有名有姓演员347人,只有孙红雷一个人要面对所有演员对戏,他把杨立青从玩皮少年到有理想的革命青年再到经过战火洗礼中年优秀将领,刻化的层次感很强,对剧中每个人物的情一感表达的都很到位。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是表演难度最大演的最好的,导演张黎如是说。

剧中杨立青的一生,其实就是共产党夺取政权的缩影。孙红雷饰演的杨立青,才是整部剧的灵魂,孙红雷在剧中的精湛演技无可替代。当然,一众配角的精准配合也是缺一不可,可圈可点。


本来孙红雷就是想演立仁,导演不同意,非让他演男一,为了收视率。张黎导演说:“孙红雷是同时代男演员中天赋最好的一个,没有人能超越他了。” 柯蓝说:“黄志忠的演技是那种一点点磕出来的,孙红雷是那种灵气逼人的。”黄志忠演不了杨立青,黄没有孙红雷的灵气,演不了少年杨立青。孙红雷的杨立青,少年 青年 中年层次感很强,活波玩皮的少年,机智勇敢的青年,大气睿智的中年,孙红雷演的生动代感。


开心当家更开心


这部电视剧的确是创世之作,无论情节和演技都堪称一绝。十年了,还是给人意犹未尽的味道,国共之争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次灾难,也是一次转折,使中国又一次脱胎换骨,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革命的魅力所在,虽然血腥,真理和美好理想确实来之不易。为什么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我们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帝国主义,关键我们有一群先进思想的革命者领导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一个国家要强大,第一,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第二,要有不屈不挠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才。第三,要有科学技术。


lily的天空


黎叔作品,必然精品!有血有肉!


海陵城主


湖南醴陵在革命时期确实涌现了大批的共产党高级将领和国民党高级将领,像这种一门两党的例子也有,这部电视剧只不过是经过了艺术加工而已,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国难当头,枪口一致对外。路线,主义,政治等等都要让步,国家利益至上。只有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赢得民心,国民党就是看不到这一点,所以就输给了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的共产党。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