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国唐朝时,受达官贵族喜爱的“昆仑奴”,到底是什么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开放的朝代。盛唐时期的长安城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无数异国他乡的人来到大唐经商交流并定居于此;同时,洛阳、扬州、成都、广州等大城市也不遑多让,集聚了大批的外国人。

在众多的外国人中,有三类人比较受唐朝贵族们的追捧。这三类外国人特点鲜明,颇有异域风格,因此在长安贵族中很受欢迎。

他们分别是“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

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下昆仑奴是什么人?为什么唐朝的贵族们以家里有“昆仑奴”为傲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昆仑奴是从哪来的?

昆仑奴以“昆仑”为名,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昆仑山,但实际上两者毫无关系。这里的昆仑并不是指昆仑山,而是黑色的意思。

《旧唐书·南蛮传》载“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林邑就是中南半岛东部的古国名。因此,主流观点认为昆仑奴来自南洋诸岛。丁福保所著《佛学大辞典》中,曾对“昆仑”二字进行了追踪,得出了一个很是明确的结果,辞典认为“昆仑”指“昆仑国”,是南海诸国之总称,我们今天的越南、马来西亚等地,都属于“昆仑”的范畴。

那么,为什么昆仑奴会受到唐朝贵族们的喜爱呢?

一是身份的象征。

当时的唐朝是非常开放的,也是比较富裕的。那么,贵族要怎么才能展现出他们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呢?

一开始,几乎所有的唐朝贵族都会养大量的仆人和婢女,通过对仆人以及婢女的优劣比较,来展现出自己的优越。但这两种人实在是太寻常。不说达官贵人,就算一些小商人,家中可能都不会缺少。

但若是拥有外来的奴隶,心里的优越感就会很强。所以,当时的达官贵人会大量购买昆仑奴。

都说“物以稀为贵”,长安城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虽然开始买卖“昆仑奴”,但他作为外来人种,也确实稀少。少的东西价格上也肯定比一般的奴仆要贵,所以那些达官贵人把昆仑奴当做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二是昆仑奴实用性强。

昆仑奴大都身强体壮,吃苦耐劳,且温顺能干;有特殊能力,他们有的精通音律、舞蹈等,或精通多国语言,或善于潜水打捞,或能驯服各种猛兽;加之他们又极为忠心,不会反抗,在唐朝元稹的《琵琶歌》里,“玄宗偏许贺怀智,段师此艺还相匹。自后流传指拨衰,昆仑善才徒尔为。”还有敦煌壁画中有驭狮昆仑奴、驯狮昆仑奴、驯象昆仑奴等形象。都可以看出来,原来昆仑奴基本上到了大唐都以从事娱乐业为主。这和现在东南亚某些国家的”人妖”产业有些类似。

昆仑奴在语言方面相当有天赋。据《隋书》和《通志》记载,隋朝大将陈棱率兵攻打东南亚几个岛国,抓过一批昆仑人做奴隶,开始让他们给士兵洗衣、做饭、喂马,后来发现他们不光会干杂活,还会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所以又让他们给自己当翻译。公元610年,陈棱率领隋朝舰队抵达流求,派军中懂流求语的昆仑奴前去宣谕招抚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