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秦孝公真的有大秦帝国里说的那么伟大么?

用户66243619


秦孝公有没有大秦帝国讲的那么伟大?

这样说吧,没有秦孝公可能就不会后面的大秦帝国,因为秦孝公才是真正的大秦奠基者。

秦孝公,嬴姓,名渠梁,秦献公之子。

在秦孝公没有出现之前,当时的秦国经历了几次君位的动荡,而且当时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强大的魏国抓住了秦国实力不强的时机,趁机派兵占领了原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

国内贫弱,加上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少梁之战中中箭身亡,诸侯国对秦国步步紧逼。21岁的秦孝公,在这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继位。




为了改变秦国贫弱的现状,秦孝公做了什么?

第一、求贤纳才

秦孝公在位后,想要改变秦国当时贫弱的形势,想要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于是他向百姓经常施以恩惠,经常救济那些贫穷的百姓,百姓们也越来越爱戴秦孝公,开始广泛的招集许多战士,向秦国百姓们推行了关于论功行赏的法律条令,并且在自己的国内推行了非常有名的求贤令,希望能得到人才的帮助。 求贤令颁布之后,得到了许多的响应,而秦孝公也经常向这些人才们寻求关于富国强军的建议,后来秦孝公从两路派兵,向东准备攻打陕城,向西准备攻击西戎,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平定了这两个区域。 秦孝公的求贤令帮助秦国招揽了许多人才,让秦国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新鲜的血液,秦国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为后来秦国平定天下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第二、重用商鞅

商鞅原是在魏国,由于在魏国不受重用,正好此时秦孝公在招纳贤才。于是他来到了秦国,并通过秦国大臣的引见成功的见到了秦孝公。秦孝公见到后商鞅,彼此进行了许多次深入的交流。通过多次的交流,秦孝公对商鞅也越来越重视,他认为商鞅就是自己所要寻找的人才。 于是当时的秦孝公决定采纳商鞅的建议,在秦国的国内全面进行改革变法,变法之前,有许多旧贵族起来反对变法,担心变法会伤害自己的原有利益,但秦孝公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在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决定任命商鞅为变法的主要负责人,同年商鞅推行了《垦草令》,变法全面开始了。秦国也因这次全面变法之后,国家的实力开始慢慢变得强大。

秦孝公在举行了第一次变法之后,越来越觉得变法的作用非常大,于是又让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第二次变法也取得了圆满成功。

两次变法之后,秦国的总体实力开始变得非常强大,百姓们从原来没有足够的粮食到现在家家都有剩余的粮食,而且还非常爱戴自己的君主,愿意为自己的君主效力,百姓之间也互相尊重,不随便打架斗殴。

第三、收复河西

对于河西地区来说,一直都是秦献公和秦孝公心病,一直想收复河西地区。秦国在经过商鞅的两次变法之后,秦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足够收复河西地区了。



于是在公元前354年,秦孝公趁魏国与赵国交战的良机,立即派遣自己的精锐军队去偷袭魏国,攻打魏国占领的河西区域,击败了魏国的军队,后又成功打败了魏国的援军,收复了原属于自己的河西地区。

总而言之,从秦孝公开始登上秦国君位,到最后秦孝公因病死亡,秦孝公为秦国鞠躬尽瘁、出谋划策。可以说如果没有秦孝公,秦朝不可能由弱变强,没有这些做奠基,估计也不会大秦一统天下之局面。


广州十七哥


看一个君主功业如何,看他下面的大臣干了什么就可以。因为无论手下的大臣多么牛逼,做出的成绩都是要算在帝王的头上的。

秦孝公下面就有一个贼牛逼的大臣——商鞅,没错就是变法的那个商鞅。

商鞅变法有多牛逼呢?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看到没有,商鞅变法是全面而又深刻的。改变了秦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格局。不过这一切不都依托于秦孝公的支持吗。你看秦孝公死了之后,商鞅紧接着就被旧贵族五马分尸了,不过秦孝公的继承者秦惠文王也不是傻子,他也看到了商鞅变法带来的革新和富强,所以还是保留了变法的内容。

另外在商鞅变法后,迁都咸阳,对魏作战获胜,占领河西之地这些都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

历经秦孝公一朝,秦国由弱变强,由衰转盛。


不务斋


秦孝公是世界史上第一个采用股权激励的的老板,看看他发出的招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第一,他敢自曝其短,直到现在大部分招聘启事还停留在吹嘘自己企业多么牛的状态,2000多年前秦孝公就敢于说清楚自己国家的不足,待人以诚。

第二,他不仅承诺“与之分土”并且做到了,商鞅不仅官至左庶长,爵位也到了商君,并且土地是实封。

第三,他用了20年时间,顶住所有的压力为秦国确定了法治的基础,就相当于做好了企业架构,企业各种规章,企业文化建设,并且为继任者设置了防火墙,这才是秦国能最终完成统一的根本原因。




那只笨熊


虽没有像先祖穆公一样称霸诸侯,也没有后世子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但在秦国六百年历史上,秦孝公嬴渠梁,毫无疑问是一代雄主!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国的统一之路便是从秦孝公开始的,正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根基。

受命于危难之际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在同魏国的河西大战中受伤,不治而亡,年仅21岁的嬴渠梁继位为君。

此时,他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 ,秦国实际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秦国第一强敌魏国,在魏文候任用李悝变法后,魏国成为中原霸主,夺秦国河西之地,已经将秦国压缩到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狭小地带,函谷关和武关尽失,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时刻有被魏国赶回陇南大山的危机。

秦国经过秦献公连年用兵征战,非但没有夺回河西之地,还使得秦国人口大减,国库空虚,形成了民贫国弱的局面。

所以,到了秦孝公手里,国家积贫积弱,内政不稳,外部强敌环伺,秦国几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任用商鞅,支持变法

秦孝公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继位伊始,就颁布《求贤令》,向天下广招贤才,在《求贤令》中,明确提出,凡是能使秦国强大的人,愿意与之共享秦国,可见诚意之大。

商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秦国的,商鞅是鬼谷子的学生,身怀王佐之才,遇到秦孝公,可谓千里马遇到伯乐!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彻底的变法,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人人都是新国人,调整了生产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在政治上,废除世袭的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打通了阶层的流动性,人人都有可能通过战场立功获得爵位。同时在国家治理上,推行郡县制,大大增强了君权和中央政府的权力。

正是秦孝公排除旧贵族势力的阻力,二十年如一日的对商鞅的无比信任和支持,才使得秦国从此在制度上对其它诸侯国形成了碾压之势,秦国迅速强大了起来,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收复河西,打通东出的大门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大大增强,同时国库充裕,综合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时候,秦孝公便着手收复失地,扩展领土。河西一战,迅速打败魏国,收复河西之地和函谷关,打开了秦国东出的大门。同时,击败楚国,收复武关,确保了关中南大门的安全!

到秦孝公死时,秦国已经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强国,而且随着法治思想在秦国的深化,秦国的制度性优势越来越明显,国力越来越强大,最终碾压其它六国,一统天下。


长安旭哥


秦孝公真的有《大秦帝国》里说的那么伟大吗?

用宋丹丹的话说:“那不是伟大,那是相当的伟大!”

这么给你说吧,秦孝公于秦国而言,就好比盖楼之前先做的地基,楼房要想盖得高,地基就必须又深又大又牢固。后来秦孝公的玄孙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建立起秦帝国这一高楼大厦,全在于他打的好基础。

那这个好基础他是怎么打的呢?

首先他找了个牛人—商鞅(其实他本名叫卫鞅,后来有块封地叫商郡,百姓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商鞅)。如果把秦国比作一个项目的话,商鞅就是项目上的总工,而这个总工不是中级、高级工程师,而是专家级的工程师。商总工来了之后,先是实地勘察了一遍,随后提出了两条建议:重视农业,奖励军功。在此激励下,秦国百姓要不拼命的种地,要不拼命的上阵杀敌,结果就是国富兵强。有时,治国就是这么简单!

其次他找了个好时机-魏齐大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把民族自信心收了回来。他刚即位的时候,迫于形势,把河西之地以及函谷关割让给了魏国。百姓对他很是失望:一个领土都保不住的君王,还有什么希望。他自己也很是自责,天天在家磨刀,甚至弄了一块石碑,用自己的血写下了“国耻”二字。他一直在等,等着一雪前耻。机会终于来了,在魏国和齐国大战的时候,他一举收回了河西、函谷关,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最后他找了一个好地方—咸阳。以前秦国的国都是栎阳(位于现今的山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此地面积狭小,不利于长期发展。后来在商鞅的建议下,他找了个好地方,修建了咸阳城(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从此,秦国离巅峰越来越近。

秦孝公用了三板斧,就让秦国走向了巅峰的道路,你说是不是伟大,是不是相当的伟大!





史明智190930


答:当然不是。《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高位推出,与当今中国的致力于改革、致力于发展、致力于强大崛起,是分不开的。电视剧艺术来源于真实历史,但肯定要高于历史,要传播“正能量”。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树立秦孝公致力于秦国崛起的“高大”形象,传是夸张了些,但不影响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励我们今天改革发展、崛起,实现中国梦!


用户4124774214924


电视剧里面肯定是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总体而言,政治方面夸张的稍微少一些,而在人情世故方面夸张的稍微多一点。

其中对于秦国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没有秦孝公那样放下身段去追求山东六国的人才创造出来的变法环境,那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六国简直就是虚谈,商鞅对于秦国的帮助那是肯定的,但是不要忘记在商鞅的背后永远站着一个秦孝公举国相托,这才是秦孝公真正让人值得肯定的地方,你要真的换成其他的人,那估计就是藏着掖着或者看人家办事儿,实在是太过于荒唐,直接把人家给撤职或杀了,这很正常的情况,历史上面这种情况发生的多得数不胜数,王安石啊,还有一系列变法人物啊,哪个不是变法到半路,然后被上头的人追查,你说是底下的人进谗言,但实际上,真正追查的时候,哪个不是上头下的命令?

秦孝公能够从任用商鞅开始一直到她死都相信商鞅这个品质就已经难得可贵,不过从道理上来讲,秦孝公在大秦帝国裂变里面确实有点太过于有人情味儿,这也是这篇电视剧看起来话比较荒唐的一个点,怎么说呢?登上王位的人如果真的那么有人情味儿的话,那不可能支持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对于组里的人对于那些市井百姓的是某些伤害。太深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如果不狠下心应事去疯咯,这些人的权利和政治分红的话,你是不可能推行商鞅变法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推行商鞅变法的人本身身体里面就流淌着一股残酷性。

这种残酷性来自于那种野狼般的品质,很显然秦国的历代君王体现出来的就是这种品质,当然在这之后秦始皇那俩儿子扶苏胡亥可以暂时不算,总体而言,这种野狼般的品质也是让秦国在贫瘠的土地之上,能够由西南边陲的一个国家成长成为一个能够统一六国的强国所必须要有的一种特性,而这种特性的最终体现人当然是秦国的国君,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道理大家也都懂。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商鞅帮自己变法图存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肯定得好好奖励,最终也要给商鞅一条退路,这很显然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人情味儿,可对于秦孝公来讲这东西它恰恰是最不需要的。

所以秦孝公给商鞅留了保命的法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全国是他自己的财产,他之所以任用商鞅就是为了变法求强,而这个时候因为要维护一个商鞅,再一次把秦国陷入分裂的境地,秦孝公赌不起他也不想赌秦国之前为什么乱成那种样子,就是因为秦国内耗比较严重,好不容易有一个公子钱声明大义,他也不至于再拉出去再赌一次。


漩涡鸣人yy


秦孝公和赢驷都是雄才大略,一个变法,一个继承者,缺一个都不行……


春天的小蘑菇


孝公是秦国战略转折点,一统六国的开始,后世君王杀商君而不废其法!


潜夫5


那些要批判秦国举措的人,请想一下那是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不是现在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