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梦醒金陵—南京,一个时代复兴的开始

1279年,崖山,南宋流亡政府和元军最后的决战,以宋军全军覆没结束,南宋最后一个战时宰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皇帝赵昺投海,以身殉国。此战意味着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由此而来。

陆秀夫背帝昺像

1356年朱元璋攻占应天府(今南京),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逐步统一中国,标志着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华夏文明得以复兴。

朱元璋像

1398年,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葬于紫金山明孝陵。

明孝陵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标志着清朝267年的异族统治被推翻,中华文明就此开始复兴。同年孙中山率文武官员拜谒明孝陵,以清室退位、民国统一的功业昭告明太祖在天之灵。

孙中山祭拜明孝陵

1925年,孙中山于北平病逝,遵照孙中山的遗愿,安葬南京紫金山。

南京中山陵

相同的异族统治的历史条件,相同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相同的自南向北式的统一。明之前是九十年的蒙古异族统治,汉人列为四等人的屈辱地位;民国之前是满清入关的扬州大屠杀,异装剃发一系列对华夏族精神上的羞辱。一切随着南京政权的建立就此终结。

南京,开启了华夏族复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