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荔枝木,不一样的如意雕刻

据故宫博物院资料记载,这如意还真就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 “ 不求人 ”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痒痒挠。

最初如意的形象,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

可是现今我们见到的如意都不能瘙痒了呀,它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瘙痒功能没有了?

如意最初确是是有抓痒功能的,有史料记载为证: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但是后来,如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态上也发生了变化。一支保留了实际功用,就是现今的痒痒挠。另外一支保留强调的是吉祥的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也就是现今的有美好寓意的如意造型。

荔枝木·灵芝如意

(重207.8g,规格39×11

×7

如意的样式也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有了多种多样的款式,不过能够经常见到的有三款经典样式:天官式如意、灵芝式如意和三镶式如意。

如意上雕刻不同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寓意,在如意的样式中,木雕的如意的款式是最为丰富的,雕刻也都极其细致。

选材荔枝木,常绿乔木,属无患子科植物。是一种硬木,是上乘木材,它的抗酸性很强。材质硬重,坚韧耐用,不怕水的浸泡,是木雕、家具良材。凡百年以上的老荔枝木,其树根盘缠树结造型好,比一般红木更具观赏价值。

追根溯源的找了找才发现原来一直以为的下里巴人是个阳春白雪,谁叫它另名儿叫做“如意”。这大俗之物,却也有这“大雅”意,“大雅”之形。这形如同老人一般,不加任何修饰,是最为自然的天之大美。它本是那自家院中的荔枝树,砍取一段木材而成,但大概这院中主人,砍取下来是要当柴火来用,没曾想这一拿取感觉极为上手,有些感觉是说不出,道不明的,这形,又好似家中老叟。

中华民族的木雕艺术,独具丰厚传统文化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大自然树干、条等经简易加工后制作成工具,便有了根雕雏形。在茫茫的中国历史文明长河中,根雕是艺术的奇葩,蕴藏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

(想要更多红木好物?点我头像,进、入主页,点击下方菜单【更多好物】。里面有更多货真价实的红木小物件,欢迎同行以及文玩爱好者浏览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