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问卷调查,看回忆性文章你是否希望出现具体人名地名?

昨晚我在头条里写了一篇关于一位曾被卖到上海妓院,后来发配银川的去世老人,详见拙作 文章一开始我就再三声明,不写单位不放照片,并且姓名等信息是虚的。当事人已去世多年,所以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也不要深扒写的到底是谁。文章写完后在银川频道引起不少关注,而这篇文章的评论区里也收获了不少人的怒骂。

说实话有建设性的批评我接受,因为谁都会犯错。也许我在这篇文章中没把握好尺度,标题或内文一些可能令人产生联想的地方透露信息太过有指向性。那您给我指出来,我诚恳道歉并且努力改正。但好几位喷子在评论区喷我不道德揭人老底,更有人直接咒我家人全家瘫痪等等等等……

我是个很较真的人,所以你既然骂了,那我就认真回应你们。

这些人让我想起不久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句名言——中国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总有人用圣人的标准约束别人,拿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文章写得好不好暂且不说,但收获那么多说我揭人老底的评论的确让我始料未及。那咱们就来分析分析这些评论和喷子。

鉴于看我文章的主要是银川人,那么这些喷子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原本不住在西门巷,和老人以及相关当事人毫无关系。那我想说的是,既然毫无关系,那么只把它当故事看就好。既然你道德感爆棚,想必不会做出跑到西门巷明察暗访写的到底是谁这种事,更不会考证出什么具体的人再发到网上博眼球,对吧?

二是原本住在西门巷或凑巧知道有这么一个类似的老人,但不知道老人当年的历史。那问题就来了,我说过不提名字不提单位不放照片,所以就算你知道有这么个老人,但麻子脸的老人多了去了,你非要对号入座吗?而且以你的道德水准,想必也不会做出四处找人求证文中写的到底是不是你认识的那位老太太,这么没品的事。

三是原本知道内情的人。那问题就更多了——既然你知道内情,那我这篇文章对你而言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揭人老底,因为你本来就知道。但问题是既然你道德感那么强,想必如果别人跟你打听文中原型,你应该不会四处跟人说吧?那不就得了……

综上所述,不知道的权当看个故事,知道的也不必对号入座。因为六七十年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写出来是为了回忆往事,只是个故事,你要再对号入座就没意思了不是?

而且这篇文章里,我自问没有对老人不堪的往事过度描写过度消费,只是一篇故事。她年轻时做这个是被逼迫,所以通篇文章弥漫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和怀念。如果这也要喷的话,那按这逻辑访谈慰安妇的那些作者导演什么的,简直可以被抓去枪毙了。

但让我惊讶的是有那么多人一边津津有味地看完文章,还要转发扩散,然后再开始怒骂。这让我想到有些嫖客。据说某地针对性工作者的调查显示,大陆一些嫖客是最不受欢迎的,因为其中很多人嫖完穿上裤子,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指责小姐,劝她们从良。

评论区里很多人也是这样啊。看完转完,然后穿起裤子开始站在道德制高点大骂。用圣人标准约束别人,拿贱人标准要求自己莫过于此。你不想想我这篇文章前面第一个小标题完全是写个人对老人晚年的回忆,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不妥,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关掉不看。然后你兴致勃勃地看完,还要转发扩散完,再来骂作者揭人老底,不觉得有点太无耻吗?

记得像《天浴》还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类电影中,不止一次描述过这种群体的人性之恶。凶恶群众欣赏完可怜女主角美丽的酮体,然后开始站在道德制高点羞辱淫娃,批斗破鞋。对,我说的就是你们。

最后,借用佛教里的一个说法。你内心美好,看这种东西的着眼点便在人物的悲剧命运和对爱情的坚守上。而你内心龌龊,看这篇文章就只看到妓女二字。送给你们,谢谢。

最后,鉴于有那么多人对我写文章时透露具体地名人名这些信息不满,那我们做个小调查,请大家填写调查,然后我再根据调查结果决定以后的文章要不要把所有涉及地名人名单位或任何个人信息全部隐去。

回忆文章是否应该涉及人名地名? (单选)
0人
0%
应该
0人
0%
完全不应该
0人
0%
不应该出现指向性特别强容易造成
<button>投票/<button>

看完文章后您是否会去考证原型? (单选)
0人
0%
0人
0%
不会
0人
0%
看情况,如果身边人知道就顺便一
<button>投票/<button>

猜出故事原型你会四处宣传吗? (单选)
0人
0%
我会发到网上。
0人
0%
自己知道就好,不会告诉任何人
0人
0%
会,但仅限于跟家人朋友谈起
<button>投票/<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