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剑齿虎曾称霸冰川时期,但一个短板造成了它们的灭绝

大型猫科动物的演化方向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以猎豹为代表的轻盈快速型,它们的体型较为瘦小、但奔跑的速度风驰电掣,绝大部分的陆生动物无法逃过它们的猎杀;第二种,以狮子和老虎为代表的均衡完美型,它们的体型较为健壮、且奔跑的速度和身体的灵活性也可圈可点,其杀伤性是现存猫科动物中的翘楚;第三种,以剑齿虎为代表的沉重爆发型,它们的体型格外壮硕、但奔跑的速度和身体的灵活性较差,基本上无法猎杀较为灵活的陆生动物,只能对较为笨重的大型食草动物下手,它们的杀伤力是全部猫科动物中的巅峰。

美国洛杉矶的汉柯克化石公园曾是一个沥青湖,其总面积约等于北海公园的三分之一,当地的印第安人曾用这些沥青生火做饭,白人占据了这片土地之后,就在沥青湖上挖井采油、使用沥青铺路。1875年,挖掘沥青的工人们发现了第一块剑齿虎的化石,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一共挖出2100多只剑齿虎的化石——幼年剑齿虎占了16.6%、壮年剑齿虎占了82.2%、老年剑齿虎占了1.2%——它们试图猎杀陷入沥青湖的猎物,然而自己也一同陷了进去。

(剑齿虎)

剑齿虎与它的“兄弟们”(比如现存的老虎和狮子)体型近似,可差异性也非常显著,壮年的剑齿虎体长2至2.5米、肩高1.3至1.5米,体重约等于4个成年男性的总和,它们是毋庸置疑的强壮,宽阔的骨架和粗壮的骨骼可以附着更多的肌肉,不过,它们的前肢比后肢长一些、尾巴比较短,看起来更像一头怪异的棕熊。这样的身体构造使得它们不擅于奔跑,只能以“伏击”和攻击大型食草动物的方式获取猎物。

最为显著的差异,便是剑齿虎的两颗奇大的上犬齿(以及两颗退化的下犬齿),这两颗上犬齿足有16至20厘米长,比雄性野猪的獠牙还要大,如同两柄倒悬的弯刀。这样的上、下犬齿比例让剑齿虎无法“正常”的咬合、且咬断猎物的咽喉或脊椎,它们只能用特化的上犬齿捕杀外皮较厚、体型较大的食草动物,比如乳齿象、猛犸象等等,扑到猎物的身上之后,它们就狠狠的咬穿猎物的厚皮、把尖利的上犬齿刺入皮肉的深处,势大力沉的撕开猎物的皮肉和血管,此后,它们会观望和等待猎物失血过多而亡,再一拥而上的大快朵颐。

(剑齿虎)

冰川时期的尾声,气球上的气温飙升了5℃至10℃,乳齿象、猛犸象等等大型食草动物不得不向高纬度地区迁移,它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食物也越来越少,常常处于半饥饿的状态,加之人们对它们的“赶尽杀绝”,它们很快就灭绝了。大型食草动物的大量消亡,使得剑齿虎陷入了食物短缺的困境,它们不得不以集群的方式追猎中、小型食草动物,此时,它们碰上了最为致命的“短板”——它们的四足是“扁平足”,抓地能力奇差无比——“扁平足”让剑齿虎的突袭能力和奔跑能力雪上加霜,根本无法与“兄弟们”、以及更快更灵活的掠食者竞争,因此,剑齿虎跌入了灭绝的深渊中。

(剑齿虎)

小考题:若人类的生物技术更为先进,你认为人们该不该复活剑齿虎呢?欢迎你留言讨论。

(本号专注于科技前沿、历史拾遗、奇闻异事和人物品鉴,还望你的关注和订阅,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