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中国古代实权最大的五品官,专门管理军官,比将军都强悍?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给大家讲了吏部文选司这个机构,以及文选司郎中的强悍之处。但是文选司郎中只能管理文官,有文官就肯定有武官。文官们由吏部文选司负责管理,武官们则全部到并不武选司报到。对于军官们来说,得罪了文选司不要紧,但是如果得罪了武选司,那不仅自己的前程要完,可能连身家性命也保不住。那么,兵部武选司为何那么强悍,以至于各地的将领们都诚惶诚恐呢?

明朝建立以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回北方草原,但是仍旧时常南下。为了抵御蒙古各部的袭扰,明朝由东向西建立了九个军事重镇,俗称九边重镇。每个镇都有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军队,类似于现在的九个军区。在地方上,文官们由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分守道、知府、知州、知县等等。其实武官们也差不多,武官们分为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等等。其中,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属于中高级,一般任命的时候比较严格。

与文官的情况不同,武官的任命关乎军国大事。因此,那些中高级军官通常由兵部尚书亲自审核挑选。如果是总兵、副将这种高级将领,那几位内阁大学士也会进行一番争论。但是游击将军一些,那些守备、千总和把总,这些官职比较低,而且数量比较大,朝廷的那些大佬们根本没有这个功夫。明朝在名义上由200多万军队,千总、把总一抓一大把,兵部尚书当然没有功夫料理。所以说,和吏部的情况类似,武选司郎中负责中低级官员的挑选工作。

在吏部,吏部尚书亲自挑选道台以上的官员,像知州、知县这个级别的官员,则是由文选司郎中负责的。兵部的情况也十分类似,在兵部选择武官的时候,尚书大人挑选高级将领,那种级别很低的军官,则是武选司郎中负责的。不要看武选司郎中才是五品官,由于文贵武贱的老传统,再加上是自己管理武官升迁的官员。那些游击、守备等军官,如果见到武选司郎中,甚至需要下跪请安的。按照等级,他们实际上差不多。

如果一个地方上的低级军官得罪了武选司郎中,那这位军官就惨了。首先这位军官会先得到一个好消息,自己被升迁了一级,然后拿着兵部的公文去辽东前线报到。文官得罪了文选司,大不了自己不升迁,就比如海瑞,自己不打算升官,吏部也没办法。武官们不一样,兵部有资格把军官们调往最前线。各地的将领们对于武选司郎中都是诚惶诚恐,那些高级将领虽然没有这个风险,但是高级将领的子侄们也需要升迁,同样要和兵部打交道。

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兵部的很多权力已经被内阁逐步侵蚀。在六部之中,也只有吏部尚书有能力抗衡内阁大学士。对于吏部尚书来说,哪怕自己不入阁,也是位极人臣。一旦入阁,前边可能还有好几位同僚,还不如做吏部尚书舒服。最后讲一下兵部,兵部虽然负责管理武官,但在兵部上班的官员们清一色的文官。就比如兵部尚书,可能几个月之后就成了户部尚书,自己本身就不懂兵事。认真地说,这样不利于军队的发展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