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事业单位:这类人能享受双份工资待遇?

事业单位改革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新闻,网络上任何一个平台都能随随便便找到。传得比较热的无外乎就是高校和医院编制改革,再者就是工勤岗编制问题。事业单位简编控编、提高事业单位养老金标准、公车改革等等热点,但总是被人们称为雷声大、雨点小。

注意注意,这次可不一样啦!人社部出新招,鼓励他们创新创业,可同时享受2份工资待遇,赶紧看看你有没有包括在内!

“离岗创业,停职留薪”,有没有了解的?在事业单位里通过内部竞聘上岗或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设置创新型岗位,对专技人员实行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促使事业单位创新成果和企业对接,形成一套具有社会效益的产业链。鼓励专技人员利用自己的知识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与造福社会的双赢。

为了让离岗创业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在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期间,可以按原单位发放基本工资,并且保留其参加职称评审、岗位等级晋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当离岗创业人员离岗创业期间,本人提出与原单位解除聘用合同的,原单位应当依法解除聘用合同;本人提出提前返回的,可以提前返回原单位。离岗创业人员返回的,如无相应岗位空缺,可暂时突破岗位总量聘用,并逐步消化。

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关于语感的困惑解答

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语感?语感是指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可见,真正的语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或者是天生的直觉,其背后仍然是对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是对这种能力高度熟悉、内化后的结果。可以说,语感代表了一个人当前的言语经验。

有的考生觉得自己语感好,凭语感能做对一些题目,这是因为你过去积累的言语知识起了作用。但是,过去所积累下来的经验都是对的吗?显然是不一定的,特别是考试中考查的往往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凭语感做题,正好踩中了出题人所设下的陷阱。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考生做题时信心满满,对完答案之后发现自己以为铁定没错的题目却错了。我们在培训、指导过程中的经历证明,如果考生过于依赖、相信语感,不仅不能保证做题的准确率,而且还会给备考造成严重的误导,难以理解、接受有效的解题思路。

而所谓的语感不太好,也无非是言语能力积累不够,这通过备考阶段的学习、训练,完全是可以达到一个明显的提升效果的。

所以,凭“语感”做题,虽轻松,准确率却堪忧。我们考试显然不能只追求速度,而追求的是速度与准确率的完美结合。因此,考生们应该首先端正态度,做好扎扎实实学习的准备,在备考中检验、提升自己的言语能力。

还有的考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我现在这些分析方法没学会,准确率还没有原来高了,怎么办啊?”

这个问题常常是伴随着前一个问题而产生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有些考生们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以前凭语感做题感觉做起来还挺轻松的,可是学习了教材或参加了培训之后,反而觉得越来越纠结,做题的速度明显降低了,准确率却还不高。

其实问出这个问题的考生正处于这样一个学习阶段,就是初步接触了方法、但又还没有熟练掌握的时候。这就好像学武功:以前没学招式的时候,拳脚乱舞多少也能抵挡一番,说不定还碰巧打中敌人的要害;开始学些正经的招式之后,不能乱舞了,拳脚受到了招式的束缚,可是在不够熟练的情况下,又还没那么大威力,恐怕还更容易被对方打败。但这就说明正经学武功、练招式没用吗?显然不是。关键就在于是否已经正确掌握了招式,能不能熟练地运用,最终发挥出它的威力。

做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目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初学系统方法、运用还不够熟练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中途放弃。只要真正理解、掌握了所应学习的内容,就一定能对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有显著的提升。一篇资料分析的材料后面会有五道问题,通常情况下,前四道题目需要的数据大致是按照文章段落顺序排下来的,只是最后一道题目较难,需要通篇查找。所以解资料分析题时我们都要先按照顺序整体把握整篇材料,再结合题目去仔细推敲。

一、整体把握材料

在读材料的时候要对材料勾勒出一个清晰的结构体系,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粗读整篇材料,把握材料主题,标出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即能帮助我们返回材料进行快速定位的某个有明显特征的字词或符号。一般而言,适合作为关键词的通常有如下几种类型的词:高频概念如国内生产总值等;英文字母如GDP、GNP、V类水质等; 年份数字如2009年、2008年3月等;特殊标点如℃、“三农”、(含一级)、%等。对于关键词最好通过画圈的方式进行标注,使我们在返回材料进行数据查找时能以最快速度查找到。如果所读材料为图形和表格,那么要弄懂图形或表格的标题、横坐标、纵坐标或横标目、纵标目、注释等所代表的意义。

二、读题查找数据

在读完材料并做完关键词的标注之后迅速的查看材料后的五道小题目中的中心词即所求概念是什么,根据题目中的概念关键词返回到材料中的相应位置寻找相同的已标注的概念,在此概念附近查找数据。对每个小题,先集中查找所需数据,后专心进行计算。另外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关注时间表述与单位表述,看所求年份和材料所给年份是否一致,看所求单位和材料中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转化。

例如,1950年代初,米勒通过类比设计了—个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他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加上了氢、氧、碳、氮等元素和甲烷、水,又模拟了风、雨、雷、电等原始大气环境。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后,在容器里发现已形成了苷氨酸、甲氨酸等氨基酸。以后,别人用紫外线作能源,也得到了氨基酸。1963年,波南·佩鲁马用电子束也做了同米勒相同的实验,形成了腺嘌呤核苷,为揭开生命起源的奥秘迈进了一大步。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充分显示了在科学发现中以类比为逻辑基础的模拟实验的重要作用。

类比推理的结构,可表示如下:

A有属性a、b、c、d

B有属性a、b、c

所以,B有属性d

逻辑学中类比推理的客观根据是什么呢?在客观现实里,事物的各个属性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周阳老师点拨:因此,如果两个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那么,它们在另一些属性上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类比推理的结论是否可靠呢?这要看进行类比的两个或两类事物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与类推属性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有,用类比推理所得到的认识就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由此可见,类比推理的结论只具有或然性,可能真,也可能假。即类比推理尽管其前提是真实的,但不能保证结论的真实性。这是因为,A和B毕竟是两个对象,它们尽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但仍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有时就表现为A对象具有某属性,而B对象不具有某属性。

那么,在逻辑学中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呢?我们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第一,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多,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第二,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愈是本质的,相同属性与要推出的属性之间愈是相关的,那么结论的可靠程度也就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