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劳春燕:埃及艳后和凯撒,权力还是爱情?

这是劳劳“唠历史”的第7篇文章~

公元前47年,凯撒追击庞培来到埃及。抵达后,他收到了托勒密十三世的礼物——庞培的头颅。庞培在法萨卢战役后渡海投奔托勒密王朝,不料被杀。托勒密十三世和他的谋士们原本以为这会赢得凯撒的好感,行凶者甚至还期待大笔赏赐,但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们不明白罗马人的游戏规则——对手也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何况这个对手还是凯撒曾经的女婿,还是罗马举足轻重的“伟大的庞培”。凯撒处死了领头的将军和宦官,为庞培报了仇,并安葬了庞培。

当凯撒向亚历山大港进发时,埃及艳后正在叙利亚召集军队,准备和弟弟开战。凯撒派人去找埃及艳后,埃及艳后也送上了一件礼物——她自己。

普鲁塔克笔下,埃及艳后的出场是这样的:

“他们在夜色初上之时,乘坐小船在宫殿附近登陆,为了掩人耳目,克丽奥佩特拉躺进了一条足够长的大被套中,阿波罗多洛斯用绳子捆扎好被套,将其抬入室内,放在凯撒面前。据说凯撒一下子就被克里奥佩特拉迷住了,因为她的果敢和美艳。”

送对礼物的姐姐和送错礼物的弟弟,凯撒会帮谁呢?

克丽奥佩特拉如愿重登王位。九个月后,托勒密十三世被凯撒打败。

凯撒毫无疑问是非常喜欢埃及艳后的。他们曾经坐着艳后的豪华大船,带着400条船,浩浩荡荡,溯尼罗河而上,穿越埃及全境,差点到了埃塞俄比亚。在阿非利加战事结束后,凯撒兑现诺言,为先祖维纳斯修建一座神庙,还把埃及艳后的雕像放在了女神像边。

但是,美色美食和舒适生活并不足以征服凯撒。凯撒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扶持埃及艳后其实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一个受控制的女王比不受控制的总督好。内战尚未结束,在搞定埃及事务,让埃及艳后和另一个弟弟共治后,凯撒立刻起兵,经叙利亚转战本都。到本都5天后,正面遭遇战4小时就打败本都国王法纳西斯,并在之后的凯旋式中留下了那句著名的三句标语:

我来—我见—我征服。VENI-VIDI-VICI。

(凯撒像)

因为胜利得太快,所以都不用几句话描述,三个词就够了。

即便在和女王享受尼罗河旖旎风光时,凯撒也没忘了改革当时罗马混乱的历法。罗马的旧历和太阳历相差很远,每年355天,隔一年加一个闰月,加不加、天数都由祭司说了算,随意性很大。到公元前46年,和太阳年已经相差了90天,季节和月份都对不上号了。

凯撒参照埃及太阳历,对罗马历法进行改革:一年12个月,每年365天,每四年加一天。这样,月份和太阳运转规律就大致相符了。岁首也根据最高行政长官更换的日子,改成了1月1日。凯撒的历法又被称为朱里历,后世通行的格里高利历就是在此基础上改进的。

对这样一个凯撒而言,爱情终究只是一道美味却不能充饥的副菜。凯撒生前,埃及艳后两次带着孩子去罗马,住在城市边界外凯撒的别墅里。她给儿子取名凯撒里昂,但究竟是不是凯撒的亲儿子,凯撒自己有没有承认,就连凯撒的亲朋好友都没有定论。女王去罗马是为了爱情么?有一种观点认为,埃及艳后之所以上演这出“带娃千里寻父记”,恐怕更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女王希望借此打动罗马的当家人凯撒,继续给她撑腰。考虑到凯撒的女儿、外孙都没了,也许他正苦于没有直系后人。

就这样,罗马城里关于凯撒和埃及艳后的传闻甚嚣尘上,有说凯撒要娶她为妻,有说凯撒想迁都亚历山大里亚···,这些传闻都对凯撒不利,也更加冒犯了那些本来对凯撒独裁不满的保守派贵族,当然真正致命的是凯撒想当国王的传闻。

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后,埃及艳后正在罗马。她继续在罗马逗留了约一个月,想方设法获得新政权的认可。她不是凯撒的妻子,她的儿子虽然叫凯撒里昂,但只是私生子,不是罗马公民。没有了凯撒,在罗马政治圈里,她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但是,作为罗马的附庸,攀附罗马,这是她唯一的出路。她无法独立生存,而她的对手正意图把她的妹妹阿西诺伊扶上王位。

她需要找到新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