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推动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重庆大学做了哪些“功课”?

近期,小新为大家报道了

重庆大学新成立两学院一研究院

为全市输送信息领域高端人才

推动重庆前沿科技发展的消息

2018年,重庆大学

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4项

获批直接经费1.27亿元

基金重点项目6项

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

作为重庆最知名的211高校之一

以及当地高等院校

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之一

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方面

它端出了哪些诱人“大餐”呢?

湖光山色中的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鼓励科研创新的系列举措

1.改革科研创新机制

重庆大学修订实施《高水平学术成果奖励办法》等20余个科研相关管理制度,努力构建符合科研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2.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队伍建设方面,重庆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校)战略,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围绕“智慧能源”“先进制造”建设重点学科群,重庆大学针对海内外院士、“四青”等优秀青年人才重点开展引智工作;

学生正在重庆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做实验

3.提升教师队伍创新能力

重庆大学挖掘和激发人才团队的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如学校实施“科研后备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大科学团队,培育一批高水平的跨学科、跨领域创新团队,进行专项支持;

4.创建“1+5”科技创新体系

重庆大学还创建了“1+5”科技创新体系,包含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1个管理机构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国际联合研究院5个科研实体。

其中,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瞄准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原始创新供给能力。先进技术研究院瞄准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提升军民融合创新能力。

5.充分发挥资源汇聚优势

重庆大学充分发挥资源汇聚优势,依托机械传动、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等14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平台等,致力于打造“重庆科技创新中心”。

预计到2020年,重庆大学在智慧城市、智慧能源与装备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引进10-15个产业化潜力较大的科研团队落户,科技成果转化和横向科技服务本地化率不低于50%。

6.聚焦世界前沿科技

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材料表征研究平台,做强做大电镜中心,建设世界首台8字形交叉大型光源和超瞬态电子显微集群,推动重庆市先进材料科学、量子科学、生命科学、纳米科技、航天航空科技等基础前沿科技发展

积极培育大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的增长点,并在新材料、智慧能源、绿色建筑等

优势特色学科领域,积极谋划建设前沿科学中心;

推动建设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重庆智能超算中心,预计到2020年,超级计算机将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并在装备、技术、人才、应用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积极参与校地合作

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是中国工程院在西部地区的第一个院地合作的高端智库,目前已规划开展13个具体研究项目。其中重庆大学为重庆研究院第一共建单位。

在开展智慧建造、海绵城市等方面,重庆大学也积极发挥“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的服务作用,建立了重庆多尺度空间互补的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提出多元场景与多维地表耦合的山地城市雨洪管控技术等。

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为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重庆大学积极推动微电子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培养培训了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专业人才

为建设高水平医学人才基地以及更好地为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重庆大学在与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开展“直管”和“非直管”附属医院合作,以及与沙坪坝区政府开展共建“直管”附属医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医学院,坚持医工交叉融合、高起点、有特色的医学学科发展之路,打造一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基地高影响力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