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朱明王朝那些罪恶的王爷们—记明初有罪宗室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建诸王,目的是藩屏国家。朱元璋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藩王们由于权力太大,又缺乏监管,累有过失。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一下大明建国七十年内被革爵废国的藩王们。


1、 太祖朱元璋洪武朝

在洪武年间,由于所封诸王基本都是朱元璋儿子,所以即使有什么过错,也不会受到大的处罚,唯一的例外是靖江王朱守谦。

朱守谦,朱元璋长兄追封南昌王朱重四之孙。其父朱文正,曾在洪都城(今南昌)死死拖住陈友谅大军,为四叔朱元璋的最后胜利立下大功。后朱文正以罪废,置桐城县监禁。朱元璋感念亲情,对朱守谦说:"尔他日长大,吾封爵尔,不以尔父废也。"—《明太祖实录-卷十六》朱元璋没有食言,洪武三年四月,朱守谦被册封为靖江王。虽是郡王,但岁赐米二万石,钞一万贯,余物比亲王减半。从郡王的待遇来看,远比后世的正支郡王要高。

洪武九年十一月,朱守谦之国桂林。桂林的靖江王府位于独秀峰前,由元顺帝潜邸改建。朱守谦在桂林没几年,就因为"好比群小,粤人怨咨。召还,戒谕之。守谦作诗怨望。帝怒,废为庶人。"—《明史-卷一百十八》。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朱守谦何时被废,但从洪武十二年六月广西护卫被改为桂林左卫来看,最迟不会超过这个时间点。

在凤阳老家待了七年之后,朱守谦被赦免,复爵靖江王,徙镇云南。但以"暴横如故。召还,使再居凤阳。"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五月敕谕西平侯沐英的时候提到:"又因靖江王不才,以大理印行令旨,皆非道理。"—《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二》意思是朱守谦在云南的时候发布命令,上面盖的大印不是靖江王印,而是大理卫印,结果"贻笑诸蛮"。以此来看,朱守谦最迟在洪武二十年再次被废。洪武二十五年正月,朱守谦去世。老朱余怒未消,甚至都没有赐谥号。但以其嫡长子朱赞仪为靖江王世子,毕竟还是保留了靖江王的爵位。


桂林靖江王府

2、 建文君朱允炆建文朝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登基之后,即刻着手处理藩王问题,所以在建文朝有大批藩王落马,具体如下。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

建文元年四月,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自焚死。第七子齐王朱榑、第十三子代王朱桂有罪,废为庶人。

建文元年六月,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

建文元年七月,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举兵反。

建文元年十月,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以营州三护卫及朵颜三卫官军归顺朱棣。

至建文四年六月,朱允炆最终在靖难之役中落败身死。朱棣在南京登基,将建文朝被废诸王全部平反复爵。


建文君朱允炆

3、 太宗朱棣永乐朝

朱棣篡位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对朱允炆进行清算。他首先将建文年号革除,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

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将长兄兴宗康皇帝朱标神主迁出太庙,置于陵园。除去庙号兴宗及皇帝谥号,复称懿文皇太子。七月,降封懿文皇太子第二子吴王朱允熥,为广泽王。第三子衡王朱允熞,为怀恩王。第四子徐王允熙,为敷惠王。十一月,又以"不能匡辅其兄"的罪名,废广泽王朱允熥、怀恩王朱允爁皆为庶人。—《明太宗实录-卷十上》

永乐元年六月,复封没多久的代王朱桂又因为有罪,朱棣削其三护卫,止给校尉三十人随从。朱桂的王妃徐氏,是朱棣皇后徐氏的妹妹。看在这层关系上,朱棣没有废去朱桂的王位。


永乐三年,刚刚复封的齐王朱榑在封国青州"阴畜刺客,招异人术士为咒诅,辄用护卫兵守青州城,并城筑苑墙断往来,守吏不得登城夜巡。李拱、曾名深等上急变,榑拘匿以灭口。"

于是永乐四年五月,召朱榑进京,连其子长山王朱贤焌等一起废为庶人。


永乐十年二月,辽王朱植有罪,削其护卫及仪卫司,止给军校尉三百人备使令。

朱植,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原封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辽王,之国辽东广宁。靖难之役中,朱植站队建文帝朱允炆,弃国由海道回南京。朱棣对此一直怀恨在心,于是登基后改封国为荆州,此后终于找借口削去他的护卫。


永乐十二年十一月,降晋王朱济熺为庶人,与长子朱美圭同守晋恭王坟园。

朱济熺,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晋恭王朱棡嫡长子。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册为晋王。永乐十二年三月,其弟平阳王朱济熿密奏朱济熺将谋为不轨。于是朱棣将其连同世子朱美圭一起废黜。朱济熺一案,是个明显的冤案。根本原因在于朱棣自己以清君侧名义造反以后,小宗入继大宗,生怕自己百年之后有人仿效。而朱济熺论出身,乃朱棣三哥朱棡嫡长子,身份血统都要高于朱棣自己的儿子。论年龄,朱济熺生于洪武八年。抛开早夭的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朱济熺是事实意义上的太祖长孙。这双重身份,足以让朱棣坐立不安。因此平阳王朱济熿的上书,对于朱棣来说就是一个最好的借口。到了永乐二十一年八月,朱棣根基已稳,以朱济熺无罪被废十年,现在年届五十,生活困苦,甚为怜悯。于是命封其子朱美圭为平阳王,以奉养其父。


永乐十五年二月,谷王朱橞以谋逆,削爵为庶人。革其护卫及长史司等衙门。

朱橞,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封谷王,之国宣府。靖难之役中,朱橞虽然也是弃国逃回南京。但他在朱棣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有开金川门之功,朱棣继位后对他厚待有加,改封国为长沙。永乐十四年,朱橞亲兄弟蜀王朱椿奏其谋反。以朱椿之子崇宁王诈为建文帝,私造战舰、屯田积谷,广设仓廒。日夜砺兵器,造作机弩毒矢。证据确凿,连同其子谷世子朱赋灼、醴陵王朱赋熻及另外五子一起废为庶人。


永乐十七年正月,秦府安定王朱尚炌免为庶人,往泗州守祖陵。

朱尚炌,太祖朱元璋第二子秦愍王朱樉第六子。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册为安定王。永乐十六年十二月,西安中护卫百户张诚,小旗孙成密奏安定王朱尚炌招纳逃亡,私造印信。欲合毒药谋杀秦王及兴平、永寿二王,以次擒杀狭西三司官。再往宁夏攻击庆王及宁阳侯,掠取人马造反。于是朱尚炌免为庶人,诛其同党二十八人,从者皆发交阯充军。


永乐十八年十二月,河南中护卫军丁俺三等屡告周王朱橚谋不轨。朱棣派人召朱橚进京对质,朱橚顿首认罪。朱棣以朱橚是自己亲弟弟的缘故,"优容不问"。朱橚回国后为表心迹,上奏请纳三护卫,朱棣欣然应允。


永乐二十一年五月,常山中护卫总旗王瑜、王变上言赵王朱高燧谋反。

朱高燧,太宗朱棣第三子,永乐二年四月册为赵王。一直没有之国,始终待在北京。用于朱棣和皇太子朱高炽之间始终存在矛盾,朱高燧也有夺嫡之心。因此常山中护卫指挥孟贤等,纠合羽林前卫指挥彭旭等准备用毒药谋害朱棣,然后举兵废皇太子朱高炽而立朱高燧为帝。事情败露之后,朱高炽力保弟弟,于是朱棣只是下令将其党羽全部诛杀了事。


明太宗朱棣(成祖)

4、 仁宗朱高炽洪熙朝

朱棣死后,皇太子朱高炽继位。虽然在位仅一年,但朱高炽升赏废黜,却也一点也不含糊。

永乐二十二年九月,赐书庶人朱济熺:"皇帝致书兄王。念昔与兄朝夕同侍皇祖,同学讲习,又同饮食起处。兄弟之怀,夙夜惓惓。兹特送翼善冠二,金相玳瑁带一,龙文袍服,纻丝纱罗衣材九…"—《明仁宗实录-卷四》虽然没有复爵,但总算恢复了朱济熺的冠带,不用再穿庶人服色了。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免辽府远安王朱贵爕、巴东王朱贵煊为庶人。

朱贵爕,辽简王朱植第三子。朱贵煊,辽简王朱植第五子。均于永乐二年四月册封。永乐二十二年五月,朱植去世。二人身为人子,而竟不奔丧。仁宗大怒,下旨说:"送终乃人子之大事。尔兄弟父薨不奔丧,五刑三千莫大不孝。国之正法,朕不敢私。今并削爵降为庶人,于简王坟园居住。"

—《明仁宗实录-卷六》


5、 宣宗朱瞻基宣德朝

仁宗去世后,皇太子朱瞻基即位。和仁宗不同,此时的宗室大都是朱瞻基的叔父等甚至叔祖辈,虽经祖父朱棣大力整顿,藩王们在封国的势力依然盘根错节。对于那些实力强的藩王,朱瞻基一直都是心怀警惕。


明宣宗朱瞻基

宣德元年八月,汉王朱高煦反。

朱高煦,太宗朱棣第二子。在朱棣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朱棣曾多次有意将他立为皇太子。但是由于朱高炽既名正言顺,又没有过失,最终永乐十五年三月朱高煦之国山东,心里常怀不平。终于在侄子朱瞻基登基后,朱高煦还是反了。对于这位二叔,朱瞻基还是很重视的,他御驾亲征,月底即大功告成。九月,高煦父子家属皆至京师。"命行在工部新作馆室于西安门内,处高煦夫妇男女。"至于后来朱高煦是否被做成烧烤,正史未载,不敢擅论。


宣德二年二月,岷世子朱徽焲以罪,废为庶人。

朱徽焲,岷王朱楩嫡长子,永乐二年四月册为岷世子。以诬告其弟镇南王朱徽煣诬毁仁庙,诽谤朝廷。宣宗召二人赴京对质后,朱徽焲所言皆诬。于是废朱徽焲为庶人,斩其同谋内使陈荣。


宣德二年四月,晋王朱济熿有罪,免为庶人。

朱济熿,晋恭王朱棡第三子,以诬告其兄朱济熺而得封晋王。仁宗朱高炽复朱济熺冠带后,朱济熿内心不安,"遂广致妖诬于府中,造咒诅日夜不辍,事浸闻于外。"宣宗继位后,又礼待济熺父子者一如仁宗时。朱济熿内心更加惊恐,"往往对众出忿怨语,诬毁朝廷,而咒诅事日彰。"而他自幼和汉王朱高煦交好,于是"又数遣人结汉王高煦谋不轨,日夜促造兵器。" 朱高煦以谋逆被抓后,宣宗顺手将朱济熿一起解决。废朱济熿及其子闻喜王朱羙埙、和顺王朱羙增一起为庶人,遣中官送往凤阳守皇陵。


宣德三年五月,周府汝南王朱有勋、新安王朱有熹有罪,俱免为庶人。

朱有勋,周定王朱橚第二子,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封汝南王。朱有熹,周定王朱橚第五子,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封新安王。二人在汉王朱高煦之乱后,企图嫁祸周定王第三子祥符王朱有爝。派人到彰德城外射书入城,假做祥符王朱有爝勾结赵王造反。再召朱有爝当面质对之后,宣宗大怒,遣人敕召二人进京。二人心比天高,能力却差。在京师当着皇帝、亲王及皇亲、文武大臣之面,二人为了活命,立刻反目成仇。朱有熹说这些计策都是朱有勋想出来的,朱有勋则说

"伪书、伪印皆在新安府中,何谓独我?"接着朱有熹揭发朱有勋数十次妄图谋害现任周王朱有燉,朱有勋则揭发朱有熹杀人而食之事。二人罪恶滔天,面对宣宗的质问"皆面如死灰,闭目俛首,汗流浃体。"于是宣宗将二人废为庶人,处之北京。妻子家人悉赴北京同处。


经过宣宗朝的雷霆削藩,此后藩王们老实了很多,除了后来的宁王朱宸濠,基本翻不起大的浪花了。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