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袁世凯称帝之后,阎锡山发了一个电报,老袁看后一病不起

清末民初,风云乱世。在乱世之中,有一位实力派军阀,在众多势力之间,长袖善舞,独霸一方,始终屹立不倒。此人就是善于韬光养晦,精于算计,擅耍手段的“山西王”阎锡山。

阎锡山,字伯川,原名“万喜"。1883年生于五台县河边村。从辛亥革命起,阎锡山长期盘踞山西,统治长达38年之久。被称为民国时期的“土皇帝”

阎万喜五岁丧母,寄居舅父家,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童年时,阎万喜随父阎书堂躲债而流落太原。为了生计,曾在裕盛店(客栈)当过店员。当店员时,听说山西武备学堂招生,跟父亲一合计,他决定弃商从军。

从军前,阎书堂找算命先生为儿子算了一卦。先生说:“万喜五行缺金,可改名‘锡山’——有了‘锡山’,万事不愁!”。

改名为“锡山”后,阎锡山不仅考上武备学堂,还到日本留了学,并在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在山西首举义旗,被推为山西都督。

当了都督后,阎锡山瞬间驰名全国,成为实力派人物。这引起大总统袁世凯的注意。

袁世凯猜忌之心很重,他对手握重兵的阎锡山很不放心,于是设下一计,致电阎锡山:“在绥西有个土匪名叫王英。请督军亲自率部队去清剿。”同时,袁又秘密派军队赶到石家庄,一旦阎锡山违令,马上发兵直捣太原。兴师问罪。

阎锡山接到老袁发来的电报后,征求部下、幕僚的意见,大家都气愤地说:"让堂堂督军去剿匪?实在欺人太甚,咱不应理睬就是。”

阎锡山精于算计,他立即判断出了袁的诡计,如违命,必凶多吉少。于是, 他立即回电:“即日率部清剿。”电报发完后,阎锡山立即亲自率兵剿灭了土匪。

阎锡山的言行使得袁世凯十分高兴,他判断出阎锡山是一个“听话之人"。喜形于色地对部下说:“就算是我的亲儿子,也不过就这么听话吧。”

根据资料记载,袁世凯曾召见了阎锡山三次。每次召见,阎锡山上去就是一个大鞠躬,然后跪地磕头,甚至都不敢直视袁世凯。这让袁世凯十分高兴。

为了巩固了在晋的地位,阎锡山善于玩弄两面三刀,他表面上支持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暗地里向袁世凯的亲信行贿,还不惜将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往京长住,以取得袁世凯对他的信任。后来,在袁世凯称帝时,阎锡山表示坚决拥戴,三次致电拥护。

阎锡山善于钻营,十分圆滑。在对袁世凯惟命是从的同时。另一方面却又与南方反袁的革命党人互通声气。

袁世凯称帝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出兵讨袁。

1916年3月,袁世凯在自己的军队受挫后,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

看到袁世凯大势已去,阎锡山立即翻脸不认人,他命令大军向京城开进。同时,还给袁世凯发去一封电报:“我军北驶,已抵保定。”

袁世凯接到电报后,大吃一惊:这阎锡山要干啥?要杀向京城吗?大急大惊之下,袁世凯一病不起。不久,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后来,人们说,阎锡山一封电报,气死了袁世凯。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又改投段祺瑞。

阎锡山一生精于算计,并以此为荣。

有一次,某报登了一幅关于阎锡山的漫画:身穿团花马褂,头戴瓜皮小帽,一手举着算盘,一手拿着委任状。当有人给阎锡山谈到这张画时,不料,他却拿出另一家报纸登的一幅漫画让人看:画面上的三个军阀,蒋介石一手握手枪,一手托现洋;冯玉祥一手举大刀,一手抓窝头;阎锡山一手提杆秤,一手拿算盘……阎锡山面对这些画面,得意洋洋地笑着说:“我总是比他们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