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真是大开眼界了!——古人这一招儿——不得不赞呀哈哈!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开创于隋朝,发展于唐代,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历时一千三百余年。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考试制度,作弊便应运而生,各种作弊的方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考试作弊在中国可谓古已有之,作弊的种类有很多种,方法也千奇百怪,有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等十多种,掇其要者,可归类为三大类:请托、替考和夹带。

请托,即通过关系,贿买考官,打通关节,以谋求录取。具体方法有探题、关节和偷改。探题即考前探知试题,通过贿买考官,考官在科考前事先向考生泄露试题。

如果考生家境贫寒,即不能贿买考官,又不能请枪手代考,那还有一种最便捷的方法:夹带。

夹带自古以来就是考试作弊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手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后世最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的,有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的,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都曾被用作夹带。

这个不是考卷,而是一块长45厘米宽35厘米,双面书写的丝绸,每个字只有2—3毫米,相当于现在的六号字体。现在打印不稀奇,而这篇手抄四书共2万8千余字,字字的笔划细如发丝,也不能怪它稍有潦草,这可是一笔笔书写出来的,先说这字数,要知道一篇考卷的字数是有规定的,清顺治时要求550字,康熙时要求6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这就等于乾隆时代40篇考卷的字数。

2005年9月28日天津发现一套完整清朝考试作弊工具日前,19岁的天津青年郝笛收藏到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间考试作弊工具。这套作弊工具共9卷本,均长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每卷本内约有10余篇文章,共10多万字,并配有一双可藏匿卷本于鞋内底层的加厚底男布鞋。让人称奇的是卷本内文字约有1毫米见方,通过牛角刻版印刷而成,可见当时作弊手段高超,并形成规模。

写在内裤上的小抄,字小的只有大米粒般

小抄微缩书只有火柴盒大小,需要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写满了小抄内衣衫

写满了小抄内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