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画得那么抽象,为何还能找到犯人?原因有3点

在各种各样的古装剧中,通常官府通缉要犯时都会请画师来画一幅犯人的肖像,贴在大街小巷,以此告诫老百姓,从而获得信息缉拿要犯

而魏明帝却是因为想念自己的母亲,请了宫廷内所有的画师为其母亲做肖像画,魏明帝口头描述,画师在下面作画,但是结果画出来,没有一幅画是魏明帝所想的母亲肖像,魏明帝一怒之下将所有画师都杀了,只是因为画师没有画出他口头所描述的画像

而通缉令最早发明是在汉宣帝时期,当时是为了缉拿一名叫外人的女犯,这名女犯被通缉的原因竟是因为诅咒皇帝

当然,通缉令上不仅有画像,还有犯人的各种信息,性别、年龄、犯下的什么罪,单靠一张抽象画可是抓不到犯人的,而抓犯人,往往也不是靠画像,而是有三个要点

1.身份证

在古代,其实老百姓也是有自己的身份证的,像商鞅发明的“照身贴”,僧侣的度牒,等等这些象征身份的东西,都是很好的证明,没有这些东西,晚上想住驿站是不可能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很难造出假的,毕竟当时人的造假能力有限

2.保甲

这个词汇是由商鞅所发明,具体意思就是会连坐,如果保中出现了罪犯,那么就要举报他,不然就会连累整个保,一旦保中出现了外来的人,就一定要送到官府进行盘问的

3.悬赏

悬赏是对于老百姓的一种寄托,对于这笔悬赏金,很多人都愿意去找到犯人,而在生活中也会多注意来往的行人,一有消息就会向官府举报,这也给抓捕犯人带来了很大的帮助